天天看点

为什么房企城投可以和银行协商展期,而购房者断供必遭拍卖?

为什么房企城投可以和银行协商展期,而购房者断供必遭拍卖?

5月31号,广州印发了2023年广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为了支持房地产平稳发展,做好“保交楼”有关工作,支持房企与金融机构自主协商存量融资展期,利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和开展股权融资。

对并购出险和困难房地产企业项目的并购贷款暂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

我知道官话你们可能听不懂,我把它拆解一下。

1. 支持房企与金融机构自主协商存量融资展期

房企可以跟它的债主金融机构讨价还价,如果过去的贷款还不了,可以往后延期,专业术语叫展期,利率也好商量,高利率换低利率。

其实这种事情也是见怪不怪,还记得遵义路桥债券违约的事情么,155.94亿银行贷款重组,重组后贷款期限调整为20年。

同时,利率从最高7%/年左右下调为3.00%/年至4.50%/年,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

这表示什么呢?

表示这些垃圾企业已经实质性违约了,但是政府依然愿意让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延期,钱还不上没关系,慢慢还,用时间换空间。

只要大家都不承认企业违约,企业就没有违约。

那么反过来再看看购房者,我不知道去年一大批烂尾楼停贷的购房者现在怎么样了,普通人如果还不上贷款,断供六个月后,不好意思,银行起诉,直接法拍。

还要算上银行的律师费,利息,违约金,等你把房子卖了都还有一屁股债要还。

失信人员黑名单伺候。

看看两者的对比,就算要双标也不要做得那么明显。

我们不是一天到晚批判美国无底线提高债务上限么,咱对城投公司或者房产公司的操作差不多也有那味了。

五十步笑一百步啦。

所以即使大陆的明斯基时刻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和那些资本主义国家依然有着巨大的区别——在债务面前,并不是一视同仁的。

谁可以破产,谁不能破产,早就画好了红线。

由于我们缺乏个人破产制度,个人是无限责任的,只要把风险锁死在购房者手里,那么整个金融机构就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

于是旁氏信贷的游戏就可以继续玩下去。

你看看类似燕郊这类大范围断供的地区多的去了,当地的金融系统可发生系统性风险?

让购房者用一辈子来还债就行了,这才是用时间换空间的真正含义。

2. 利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和开展股权融资

可以找其他愿意接盘的企业来收购资不抵债的房企,或者去癌股融资用来还款。

如果愿意接盘的企业智商大致在线的话,有两种重组方案:

要么把需要重组的企业的优质资产收下来,债务尽量撇清,就好像当年融创接盘乐视时候的操作;

要么就是整体打包价,资产债务一起接。

这种并购模式一般出资方是不太愿意的,因为当一个企业已经沦落到重组的地步,肯定已经资不抵债了。

可能还有些值钱的资产,但是肯定无法立马变现,拿来也只能看长期收益,但债务是每时每刻都在增加的。

所以除非有明确政治意图的摊派,并且以一个非常低的收购价,才可以完成并购。

比如前段时间被瑞银集团收购的瑞士信贷,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我想说的是,这些濒临死亡的房企资产可以以便宜的价格卖给资本市场,却不允许房企降低房价来自救。

真是非常动人的双标呢。

至于股权融资就不用说啦,去癌股收钱,拉升一波割韭菜就是了,癌股就是个套利机器,再加上我们有全球最温文尔雅且懂得反思的股民,所以资金来源都安排清楚了。

股民买单就行了。

3. 对困难房企的并购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

早在2020年底,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有了明确规定:

为什么房企城投可以和银行协商展期,而购房者断供必遭拍卖?

各级别银行可以放出去的房贷最高上限是一定的。

然而,广州的这个文件却跳出了集中度的管理,它说在并购中的贷款不算在“房地产贷款占比”中。

我不太理解广州这个做法是得到了人民银行的默许,还是私自的操作,总之从表面看不怎么符合政务程序。

从好的方面想,这则文件的目标是保交楼,相当于让银行贷款给优质的保利,然后去收购劣质的奥园,最终让保利承担保交楼的责任。

如果真的以保交楼为核心,我感觉不符合程序也未尝不可。

怕就怕没人愿意接盘,最终让自己的城投公司来搞,但城投公司又没有“保交楼”的实力,最后贷来的钱去还旧债,这恐怕就很难收场了。

当然,以上都是我小人之见,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的,哈哈哈。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在房地产领域,代价和收益根本就不是同一批人,希望“代价们”不要继续忘情地为“收益们”摇旗呐喊。

在前途不明朗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随意投资。

公众号:七叔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