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房企城投可以和銀行協商展期,而購房者斷供必遭拍賣?

為什麼房企城投可以和銀行協商展期,而購房者斷供必遭拍賣?

5月31号,廣州印發了2023年廣州金融支援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

為了支援房地産平穩發展,做好“保交樓”有關工作,支援房企與金融機構自主協商存量融資展期,利用資本市場并購重組和開展股權融資。

對并購出險和困難房地産企業項目的并購貸款暫不納入房地産貸款集中度管理。

我知道官話你們可能聽不懂,我把它拆解一下。

1. 支援房企與金融機構自主協商存量融資展期

房企可以跟它的債主金融機構讨價還價,如果過去的貸款還不了,可以往後延期,專業術語叫展期,利率也好商量,高利率換低利率。

其實這種事情也是見怪不怪,還記得遵義路橋債券違約的事情麼,155.94億銀行貸款重組,重組後貸款期限調整為20年。

同時,利率從最高7%/年左右下調為3.00%/年至4.50%/年,前10年僅付息不還本,後10年分期還本。

這表示什麼呢?

表示這些垃圾企業已經實質性違約了,但是政府依然願意讓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延期,錢還不上沒關系,慢慢還,用時間換空間。

隻要大家都不承認企業違約,企業就沒有違約。

那麼反過來再看看購房者,我不知道去年一大批爛尾樓停貸的購房者現在怎麼樣了,普通人如果還不上貸款,斷供六個月後,不好意思,銀行起訴,直接法拍。

還要算上銀行的律師費,利息,違約金,等你把房子賣了都還有一屁股債要還。

失信人員黑名單伺候。

看看兩者的對比,就算要雙标也不要做得那麼明顯。

我們不是一天到晚批判美國無底線提高債務上限麼,咱對城投公司或者房産公司的操作差不多也有那味了。

五十步笑一百步啦。

是以即使大陸的明斯基時刻已經進入了第三階段,和那些資本主義國家依然有着巨大的差別——在債務面前,并不是一視同仁的。

誰可以破産,誰不能破産,早就畫好了紅線。

由于我們缺乏個人破産制度,個人是無限責任的,隻要把風險鎖死在購房者手裡,那麼整個金融機構就不會産生系統性風險。

于是旁氏信貸的遊戲就可以繼續玩下去。

你看看類似燕郊這類大範圍斷供的地區多的去了,當地的金融系統可發生系統性風險?

讓購房者用一輩子來還債就行了,這才是用時間換空間的真正含義。

2. 利用資本市場并購重組和開展股權融資

可以找其他願意接盤的企業來收購資不抵債的房企,或者去癌股融資用來還款。

如果願意接盤的企業智商大緻線上的話,有兩種重組方案:

要麼把需要重組的企業的優質資産收下來,債務盡量撇清,就好像當年融創接盤樂視時候的操作;

要麼就是整體打包價,資産債務一起接。

這種并購模式一般出資方是不太願意的,因為當一個企業已經淪落到重組的地步,肯定已經資不抵債了。

可能還有些值錢的資産,但是肯定無法立馬變現,拿來也隻能看長期收益,但債務是每時每刻都在增加的。

是以除非有明确政治意圖的攤派,并且以一個非常低的收購價,才可以完成并購。

比如前段時間被瑞銀集團收購的瑞士信貸,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我想說的是,這些瀕臨死亡的房企資産可以以便宜的價格賣給資本市場,卻不允許房企降低房價來自救。

真是非常動人的雙标呢。

至于股權融資就不用說啦,去癌股收錢,拉升一波割韭菜就是了,癌股就是個套利機器,再加上我們有全球最溫文爾雅且懂得反思的股民,是以資金來源都安排清楚了。

股民買單就行了。

3. 對困難房企的并購貸款,不納入房地産貸款集中度管理

早在2020年底,人民銀行、銀保監會釋出《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産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産貸款占比,個人住房貸款占比有了明确規定:

為什麼房企城投可以和銀行協商展期,而購房者斷供必遭拍賣?

各級别銀行可以放出去的房貸最高上限是一定的。

然而,廣州的這個檔案卻跳出了集中度的管理,它說在并購中的貸款不算在“房地産貸款占比”中。

我不太了解廣州這個做法是得到了人民銀行的默許,還是私自的操作,總之從表面看不怎麼符合政務程式。

從好的方面想,這則檔案的目标是保交樓,相當于讓銀行貸款給優質的保利,然後去收購劣質的奧園,最終讓保利承擔保交樓的責任。

如果真的以保交樓為核心,我感覺不符合程式也未嘗不可。

怕就怕沒人願意接盤,最終讓自己的城投公司來搞,但城投公司又沒有“保交樓”的實力,最後貸來的錢去還舊債,這恐怕就很難收場了。

當然,以上都是我小人之見,大機率是不會發生的,哈哈哈。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在房地産領域,代價和收益根本就不是同一批人,希望“代價們”不要繼續忘情地為“收益們”搖旗呐喊。

在前途不明朗的情況下,最好不要随意投資。

公衆号:七叔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