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歌剧《麦克白》和《奥泰罗》中悲剧性角色的比较分析

作者:博古说

前言

意大利歌剧在19世纪达到了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浪漫派的歌剧,它以“Bel canto”演唱为核心,强调想象和情感,其乐曲和咏叹调都带有作曲家自己的创作风格,并突出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强烈情感。

罗西尼,多尼采蒂,贝利尼等人的先后登场,更是把它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音乐和文学的融合是这一时期的一种创作潮流,这一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大多是从同一时期或前一时期的名著、小说、戏剧和戏剧中提取出来的。

歌剧《麦克白》和《奥泰罗》中悲剧性角色的比较分析

尤其是威尔第,他的很多歌剧剧目都是从文学作品中改编而来。例如,根据德国作家席勒的名作《阴谋与爱情》改编的《路易莎·米勒》;《弄臣》是根据法国作家雨果的名作《国王寻欢》和其他作品而创作的。无论从文学还是艺术上来说,这两部作品都可以被认为是意大利歌剧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

《麦克白》与《威尔第》都以麦克白与奥泰罗为主角,他们在莎士比亚亚的悲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人不仅是悲剧的施害者,也是悲剧的牺牲者,他们都是一对被自己摧毁的悲剧性人物。

歌剧《麦克白》和《奥泰罗》中悲剧性角色的比较分析

相似性

黑暗是造成悲剧的原因。麦克白是邓肯国王的堂兄,他曾多次参加过战争,所以他在王室和人民中都很受欢迎。但是,麦克白心中被个人的欲望和对王位的贪欲所充斥,他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并不满意,因此,他萌生了“弑君”的想法。无穷无尽的占有,使他变成了一个残忍的人,使他杀死了班柯、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孩子。

奥泰罗既是一位勇敢的将军,又是一位对心上人黛丝戴莫娜一往情深的男人。但奥泰罗天生就是个“摩尔人”,这让他对别人充满了嫉妒和怀疑。他对卡西奥这个“当地人”的助手很是羡慕,而且他的口才也很好,这使他常常在公众面前大放异彩。雅戈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杀死了黛西.戴莫娜。

歌剧《麦克白》和《奥泰罗》中悲剧性角色的比较分析

由外在刺激引起的悲剧。麦克白所受的外在刺激是由三个巫婆和麦克白夫人引起的。在《麦克白》的第1幕中,麦克白在凯旋而归的途中,遇见了三个巫婆,并从三个巫婆那里得知他将登基为苏格兰之王。三个巫婆的预言在麦克白的心中引起了一种潜在的对王位的渴望。后来,麦克白夫人的挑衅和挑衅,让麦克白更加下定决心要杀死邓肯,加快了他的计划。

奥泰罗所受的外在激励,是由雅戈的“挑拨”所致。剧中雅戈利用奥泰罗送给黛丝戴莫娜的“手帕”,利用奥泰罗对卡西奥的妒忌,制造出黛丝戴莫娜和卡西奥的“奸情”,并以此作为的替代品。在那之后,雅戈一直在向奥泰罗传递“奸情”的消息,还和奥泰罗一同向上帝宣誓,让奥泰罗完全相信了他的话,最后才将黛丝戴莫娜杀害。

歌剧《麦克白》和《奥泰罗》中悲剧性角色的比较分析

行凶者和受害者的双重身份。麦克白受巫师的预言以及他的夫人怂恿,起了谋害邓肯国王的野心,他先后杀死了他的助手班柯,并杀死了麦克德夫贵族的妻儿。

而这一系列的事件,也让他变得越来越疯狂,越来越孤立无援。在这出戏的第四幕里,麦克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羞愧,对自己的死期充满了怨恨,最后,他也成为了这出戏的牺牲品,因为他同麦克德夫率领的叛军发生了冲突。

歌剧《麦克白》和《奥泰罗》中悲剧性角色的比较分析

而雅戈的谎言和谎言,更是让奥泰罗怀有疑虑,对自己的情人黛丝戴莫娜的忠诚,一怒之下杀死了自己的情人。这使奥泰罗成了行凶者。然而,当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之后,却是懊悔不已。

在这出戏的最后一幕里,奥泰罗向黛丝戴莫娜表达了他对她的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她的爱。然而,他却没有任何用处,因为失去了心爱之人,他在心爱之人的尸首前,拔刀自尽,自己也毫无疑问成为了这个悲剧的牺牲品。

区别

身份与社会地位。从戏剧和歌剧的角度来看,麦克白成为了邓肯的堂兄。在这个故事中,麦克白身为一名颇有声望的大贵族,有着辉煌的战绩和良好的口碑。

至于奥泰罗,他是一个来自底层的摩尔人,尽管他很勇敢,也很受手下的尊敬,但在威尼斯这个以白人为主的地方,他并不受上流社会的欢迎,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奥泰罗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外族人”。麦克白和奥泰罗由于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的差异,在性格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歌剧《麦克白》和《奥泰罗》中悲剧性角色的比较分析

人品与精神状况。麦克白生性英勇,率领部下屡战屡胜,但是麦克白生性犹豫不决。对于杀死邓肯国王,他表现出了犹豫和犹豫,而且他的心态也在这出戏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第一幕里,他和麦克白夫人进行了许多次的交流,他在麦克白太太的鼓励和他自己的好心之间作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到了后期,杀戮成魔的麦克白性情暴虐,心理和理智都近乎癫狂。

奥泰罗是个很简单的人,但很容易被激怒。雅戈和奥泰罗一起发下了誓言,头脑发热的奥泰罗没有询问,也没有询问,就决定要杀了黛丝戴莫娜。因为出身卑微,又常年征战沙场,所以他的性格有些孤僻,不擅长与人相处,所以才会一怒之下,将自己的心爱之人斩杀。但是,奥泰罗也经历了从天真、傲慢到狂躁、怀疑的转变。

歌剧《麦克白》和《奥泰罗》中悲剧性角色的比较分析

选择死亡。麦克白和奥泰罗都不幸地死去,但是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死去。麦克白一听说叛军马上就要来了,就对自己的部下说:“我干嘛要像罗马人一样,用刀砍死自己?我的剑本来就是用来杀人的。”可见他对自己是死是活,亦有过迟疑。而他却选择了勇敢地冲向了叛军,结果被麦克德夫干掉了。同时,也反映出麦克白以自杀为耻,宁可战死的高贵精神。

《奥泰罗》则不同,奥泰罗面对的是死亡的恐惧,他知道了事实,却感到无比的痛苦。他对着黛丝戴莫娜的尸体说了几句情话,然后拔出了自己的长剑,抹了自己的脖子。表明了他宁可一死,也要和自己的爱人同归于尽。

歌剧《麦克白》和《奥泰罗》中悲剧性角色的比较分析

结语

以威尔第的《麦克白》、《奥泰罗》作为“中心”,从威尔第的歌剧创作的总体特点、两部作品中“主人公”咏叹调的乐曲分析、对比等两个角度,来探讨莎士比亚亚的悲剧人物在乐曲上的表现特色。麦克白与奥泰罗的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内心情感、外在的刺激、加害者和受害者的双重身分上。

他们之间的区别,就是他们的身份,他们的社会地位,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心理,他们对死亡的选择。此外,威尔第的戏剧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主要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悲剧情节。可以说,威尔第对莎士比亚戏中的人物性格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思想,从而使剧情得以顺利地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歌剧《麦克白》和《奥泰罗》中悲剧性角色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