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作者:红色文化周刊

陈景润:哥德巴赫猜到了第一人称

他是新中国的第一代数学家,被称为"哥德巴赫猜第一人";他一生都在努力证明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数学问题;他是时代的精神偶像,改变了无数年轻人的生活方向......他就是陈景润,一代数学家。

陈景润(1933-1996),福建福州。上中学时,他碰巧听到老师说,如果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女王,那么"哥德巴赫猜"就是女王皇冠上的宝石,他对"哥德巴赫猜"着迷。

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1950年夏天,陈景润进入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赴北京四中任教。他回到了母校厦门大学,在数学系担任数据管理员。在数学数据室工作,他就像水中的鱼,很快就想出了他的研究成果。1956年,陈景润发表《内部问题》,改进了华洛轩先生的《叠底素数理论》的成果,他的才华开始显现,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著名数学家华洛辉的认可。

为了理解"哥德巴赫猜"的问题,不管是炎热还是严冬,在他不到6平方米的战斗室里,专心研究,光是计算纸莎草纸就装满了几袋。

经过10多年的计算,1966年,陈景润在第17期《科学通报》上宣布,他已经证明了"1加2",并发表了证书摘要。当时只有少数数值学家清楚这一成就的重要性,国际数学界根本不认为在书中公开宣布这一成就是不可能的。1972年,陈景润科学、完整地证明了"1加2",1973年,《中国科学》第二期发表了他的证明全文《大偶数表是素数,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立即引起了国内外数学界的极大关注。人们认识到,陈景润的论文是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里程碑,是数值理论的重要方法——筛选理论的"光辉顶点"和"杰出成就"的"辉煌定理"。

1980年,陈景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理数学系理事。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数学科科长、《数学季刊》主编。他发表了25篇研究论文,并撰写了《数学趣味谈话》和《综合数学》等书籍。他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值问题方面的成就仍然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批人。(本报综合整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