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备一生铭记的错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高人

作者:猎奇研究院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猎奇研究院

编辑 | 猎奇研究院

三国中,刘备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皇帝,凭借着自己宽仁忠厚,善于用人的特点在历史上创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刘备一生铭记的错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高人

刘备当年手下可是有很多人才的,但是最后也因为一些原因最终错过了。

诸葛亮

诸葛亮可以说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诸葛亮是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人,他的家族是琅琊有名的家族,自小诸葛亮就受到了父亲良好的教育,父亲去世之后诸葛亮被叔父收养,他从小刻苦钻研,学习十分的认真,并且博览群书造就了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年少的时候他还喜欢军书,学习了许多兵法。

刘备一生铭记的错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高人

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时年二十七岁,刘备和曹操相比就像一个“毛头小子”一样,两人的争斗最终以刘备兵败为结局,刘备也被迫前往荆州投奔刘表,刘备彼时还需要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坐镇,他在荆州遍寻名士,终于在司马徽的口中知道有一位“卧龙”,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有了它的助阵,刘备的大业指日可待。

刘备一生铭记的错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高人

刘备一听心里十分开心,于是便和自己的兄弟关羽、张飞一起准备去请来这位“卧龙”,诸葛亮当时在湖北的襄阳,距离荆州还有一点距离,于是三人收拾好东西后变向襄阳出发,历经千辛到达目的地后,诸葛亮却恰好不在。

刘备一生铭记的错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高人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一通电话就能找到人,于是刘备只好留下自己的姓名,三人折返回去。过了一段时间,刘备还想着这件事,关羽见刘备每日茶不思饭不想,就觉得诸葛亮这个人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

刘备在提议再去一趟襄阳的时候张飞。关羽两个人都不愿意去了,张飞脾气火爆说要把诸葛亮直接绑来,这个提议被刘备否决了,毕竟他们是有事求人家,这样对人家就成了绑架了。

刘备一生铭记的错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高人

刘备思来想去还是需要自己亲自上门去一趟,于是刘备带着一些干粮又去了诸葛亮的住所,这已经是第三次来了,刘备到的时候惊喜的发现诸葛亮在家,但是睡着了,他为了不打扰其休息就在一旁站着等。

诸葛亮下午醒来的时候发现刘备居然一直在等自己,心里有一些愧疚,又听说刘备已经是第三次来寻自己,顿时被刘备这样坚持不懈的精神折服了,于是在刘备的请求中答应了做刘备的军事。

刘备一生铭记的错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高人

事实证明诸葛亮的眼光没有错,刘备是一个胸有雄才伟略的帝王,诸葛亮在之后也帮助刘备拿下了一座又一座的城池,并且帮助刘备化险为夷,建立蜀汉政权,辅佐刘家人稳固天下。

传闻在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时候错过了一位绝世高人崔州平。

崔州平

崔州平也是上述几人的好友,他出生于名门望族,家族一直淳朴善良所作所为皆为百姓所考虑。

东汉末年,董卓伺机谋夺皇位,但是董卓还考虑到自己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要不然自己这个土皇帝得不到百姓的信服对之后的统治存在危险。

刘备一生铭记的错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高人

于是他想出了“造太子”的办法,逐渐从朝堂内部开始腐蚀人心,那是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董卓生性残暴,对待下属拳打脚踢都是轻的,在他手下的兵也是继承了他这种手段,在城内大肆的强抢民女。

刘备一生铭记的错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高人

不仅如此,董卓还搜刮民脂民膏,如果遇到不服他管教的,他便会当众杀掉无辜百姓,很快因为他的暴行,百姓开始谋反,各地的起义军中就有崔州平的队伍。

崔州平当时管理的部队身处羲和,但是崔州平一心只有对付董卓,羲和的后方遭受了匈奴的入侵,带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羲和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崔州平心里很愧疚,他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判断失误才导致了羲和的破灭。

刘备一生铭记的错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高人

后来他的父亲也被董卓当众砍头,这让崔州平难以接受,国破家亡下崔州平已经没有再“入世”的打算了。

崔州平也在父亲去世后对世俗不再贪恋,过起了隐姓埋名的日子,不愿意理会战争的事情,他留起了胡须来到了一个没有人认识他的地方准备就这样度过余生,也就是在这里他遇到了刘备。

刘备一生铭记的错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高人

崔州平在山中早起耕作,不问世事,可是因为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气逼人,又遇到了诸葛亮等人,便和他们成为了朋友。

在刘备第一次去请诸葛亮的时候,他刚遇见的人就是崔州平,刘备当时将崔州平误认为诸葛亮,急切地想与他讨论事实,崔州平也并未戳破,于是两人一番谈论下来在最后刘备才知道这人不是诸葛亮,但是还是被他的聪慧所折服。

崔州平看出了刘备的急迫,在谈话的最后告诉他凡事都要都要顺势而为,不能逆天而行,刘备恍然大悟,果然诸葛亮的朋友都不是一般人,看着崔州平穿的破破烂烂的结果还是一个很有用的人才。

刘备一生铭记的错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高人

但是崔州平已经厌倦了官场上的谋略,只是在说完这句话后就离开了,刘备当时着急寻找诸葛亮也对他并没有挽留。

后来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成功建立汉朝,在自己的弥留之际他忽然想起了崔州平之前说过的话,原来在崔州平的眼中汉朝已经到了衰败的时候,在努力只是徒劳,而当时刘备与他讲述的“兴汉”的时候他才告诉刘备那两句话。

刘备一生铭记的错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高人

刘备也许也后悔过,如果当年他将崔州平也请出来,有他和诸葛亮两个人一起坐镇会不会现在结局会有所改变,刘备的后代并没有继承刘备的雄心,有人劝说诸葛亮谋反,但是他始终谨记自己当年答应刘备照顾刘家后代的事,一篇出师表也是感人至深,只是蜀国也再也没有往日的辉煌了。

刘备错失良将

除了崔州平意外,刘备的麾下还有一位错失的人才名叫陈群。陈群在刘备进入徐州的时候就跟着他了,陈群这个人也是肚子里面有东西的,所以在刘备手下显得很有干劲,想做出一番事业。

刘备一生铭记的错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高人

陈群也是看到了刘备的帝王气质,所以在当时的战乱年代依然选择跟随刘备麾下。在刘备准备攻打徐州得到时候,陈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当时的刘备还并不是手握千军万马,贸然的攻下徐州可能引来其他国家的偷袭。

然而这个时候刘备意气风发根本听不进去陈群的话,还在众人面前斥责了陈群,但是陈群的话还是让刘备有所忌惮,但是刘表却认为这两人太过懦弱,于是将擅自带人攻去了徐州。

刘备知道后找到刘表狠狠地责骂一顿,这个时候陈群却站出来维护刘表,他认为刘表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刘备看到当初反对他攻打徐州的陈群这个时候站出来,心里气不打一处来连带着陈群也是臭骂一顿。

刘备一生铭记的错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高人

陈群也不是一个善茬,和刘备吵得不可开交,最终刘备容忍不了陈群决定将陈群赶出部队,并斥责陈群是一个两面三刀的小人,陈群彻底对刘备失望了,离开了部队。

陈群原本认为刘备是一个拥有大局观的人,也想和刘备一起创立一个政权,但是因为一个这么小的矛盾就把自己赶出部队,这让陈群难以理解,他开始觉得两人的目标可能并不是一致的,他看错了刘备。

陈群离开后得知曹操的部下也在招人,他不想自己一身本事无处施展于是便投靠了曹操,曹操和刘备不同,他很看好陈群,事事都会和陈群一起商议,甚至一些要紧的任务都会让陈群独自完成,这也可以看出曹操对陈群的信任,两人的品行也很相似,陈群的一身才能终于在曹操的部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因为自己的才能他在曹操面前举足轻重,最后成为了镇国大将军,也和曹操一起建立政权。

刘备一生铭记的错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高人

不知道刘备在看到陈群在曹操阵营时自己心里作何想法,陈群的才能我相信刘备肯定是知道的,要不然也不能会在陈群之前的提议放弃徐州的时候自己犹豫,怪只怪自己的一时生气错失了陈群这个精兵良将,反而给了曹操可乘之机,但是世上怎么能有后悔药,刘备也只能在深夜偷偷的悔恨。

可是让他后悔的事还不知有这一件,他也后悔自己错放了一个天才。

刘备身边的军师除了诸葛亮还有一位名叫田豫的军事天才,田豫从小就展露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再投奔刘备之前他在公孙瓒的的身边已经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人,刘备得到田豫的时候心里十分高兴。

刘备一生铭记的错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高人

在刘备的身边田豫也是发挥自己的一切来帮助刘备,可是天不遂人愿田豫因为母亲身患重病,不得不回家照顾母亲。两人不知道的是这一别再见已经是两个阵营的人了,田豫在照顾完母亲之后去了曹操的阵营。

结语

曹操的重用让田豫舍弃了刘备,并且成为了曹操麾下和陈群一样重要的人,他也在曹操身边担任很多重要的位置,刘备错失这位天才实属“运气”,刘备当时出于人道主义放田豫回家没想到这一放却再也没等来田豫。

就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刘备错失这么多人才,所以再知道诸葛亮的能力之后,刘备再也没有选择放开诸葛灵,让它成为辅佐自己最重要的人。

刘备一生铭记的错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错失另一位高人

就算是善于用人的刘备都有过这些失误,从他的身上我们更应该可以明白用人识人的重要性,对待朋友不能头脑发热的一吐为快,在遇到人才的时候也要牢牢抓住。

也许转动命运齿轮,这些人会改变历史,但是历史已定,我们也不可能做到提前预知自己的命运,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要做的就是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机会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遇到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就像刘备明知道陈群的能力,还是在生气的时候说出伤人的话导致自己错失良将,这样的失误有可能就是决定一生的命运。

我们虽然是看故事的人,也要在故事中寻找让自己得益的东西,这也不枉费三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