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戴高乐、乔布斯、丘吉尔、爱迪生、芭芭拉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作者:紫荷悦读

戴高乐、乔布斯、J.K.罗琳、达尔文、以及丘吉尔、爱迪生和芭芭拉,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他们的相似之处不仅仅在于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可以在《庆祝我们的失败》一书中找到答案。

戴高乐、乔布斯、丘吉尔、爱迪生、芭芭拉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庆祝我们的失败》是法国作家夏尔·佩潘所著。他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小说家,一生致力于让哲学成为日常生活的力量。他的作品被推广到二十多个国家。这本书旨在介绍哲学的疗愈力量,让读者走出价值的死胡同。

在作者看来,戴高乐、乔布斯等人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在成功前经历了失败。因为失败,带来了反思和振作的契机,从而成就了一番事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什么要庆祝我们的失败呢?

01 失败是为了学得更快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戴高乐沉寂了近三十年。正是这些挫折,锻造了他坚强的性格,激发了他的使命感。

达尔文先后放弃了医学和神学学业。他登上贝格尔号环球航行,由此成为一名卓越的科学家。如果没有学业的失败,他可能没有时间踏上这趟改变命运的旅行。

诸多例子证明,失败有许多好处,可以磨砺意志、激发斗志、赋予力量等等。

戴高乐、乔布斯、丘吉尔、爱迪生、芭芭拉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1999年冬,法国塔布市,举行了一场12~14岁青少年世界锦标赛。在赛场上,来自西班牙少年拉斐尔·纳达尔被同龄人、法国的里夏尔·加斯凯击败,失去夺冠机会,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深深被对手的进攻所震撼。

加斯凯,被人称为“法国网球的小莫扎特”。9岁时,他就登上了《网球杂志》头条。他那完美的姿势、单手把手击球的美感、比赛时的攻击性,都在打击对手的自尊心。加斯凯是未来法国网球梦寐以求的冠军。

然而,经此一战,纳达尔似乎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第二年他就在小冠军网球寒上夺冠,后来保持了多年的世界排名第一的战绩,赢得了100多次赛事,其中包括22次大满贯冠军。

当然,加斯凯也是一名伟大的球员,曾获得世界排名第七的好成绩,但他从未赢得过大满贯。就职业生涯的高度,远远低于纳达尔。

他们差别在哪里呢?作者认为,因为纳达尔早期经历了很多失败。失败教给他的东西,比赢下比赛学到的多得多。因为失败,让他更快地找到自己的天赋,迫使他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正手技术。

相反,加斯凯从出道开始就很顺利,直到16岁。在他宝贵的成长岁月里,他失败得不够多、不够早。

戴高乐、乔布斯、丘吉尔、爱迪生、芭芭拉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成功确实让人舒适,但不如失败一样充满教益,失败是为了学得更快。可惜,我们都中了“快车道”的罪,就连高傲的张爱玲都忍不住说“成名要趁早”这样的话。

失败被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是有罪的,诸不知,失败才是寻找自己道路的开始。我们越早失败,就越早质疑现实。这是成功的条件。

02 错误是理解真理的唯一方法

伟大的科学家和我们一样,最开始也会犯错。他们之所以成为科学家,是因为他们不止步于最初的想法。哲学家兼诗人巴舍拉说:“真理只是被纠正的错误。”

被纠正的错误如同一块跳板,是求知路上的推动力。对于科学家来说,纠正错误是学习的唯一方法,是发现真相的唯一途径。

戴高乐、乔布斯、丘吉尔、爱迪生、芭芭拉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通用电气的创始人爱迪生,一生申请了上千项专利。但他在发明电灯泡时,尝试了几千次,最终才在充满气体的灯泡中,把一根钨丝加热到白炽状态。

他之所以没有绝望,人们通常会用非凡的意志来回答。但这种想法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他知道必须失败之后才能成功。

他的助手曾问他是如何能忍受“上万次”的失败的,爱迪生说:“我没有失败,只不过是发现了一万种不可行的方式。”他知道,科学家只有在错误中才能学习,纠正一个错误,就是向真理迈进了一步。

爱迪生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了应该如何对待失败的看法。哪怕钨丝没有成功,他也没有失败:尝试就是成功。

爱因斯坦也说过:“一系列的成功证明不了真理,而只需一次实验失败,就能证明理论是错的。”

对于我们来说,真的要改变对失败的看法了。一次失败,不表示这人是笨的;一时的文凭,也不能代表他一辈子的能力。多鼓励孩子试错,才能更快地成长。

戴高乐、乔布斯、丘吉尔、爱迪生、芭芭拉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03 如何学会敢作敢为

失败教人谦逊,失败是重塑自我的机会,失败并不意味着成为失败者。所有伟大的成功都源自冒险,甘心接受可能的失败。敢作敢为,就是敢于失败。

戴高乐前往伦敦时冒着惨败的风险;把电话、互联网和电视放进同一个“管道”,格扎维埃·尼埃尔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

人可以四平八稳地过完这一生,等做好准备再行动,但这么做的代价是,与大获成功擦肩而过,更谈不上真正地了解自己。

尼采认为,真正地活过需要风险感。这便是“成为你所是”的意思。成为你所是,意味着敢于成为你自己,承担起你在这个尊重规则的社会中的独特性。

戴高乐、乔布斯、丘吉尔、爱迪生、芭芭拉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现代企业讲究“流程”,无论是工人还是领导者,都要按照程序办事。在流程至上的时代,创造力似乎是一种缺陷,失败也被认为是无能的证明。

在这种环境下,一部分人不得不接受现实,一辈子既掀不起什么波澜,也不会主动去冒险,碌碌无为过完人生。另有一部分人会鼓足勇气,改变人生路,让自己获得新生。

采取行动需要付出代价,但不采取行动的代价更大。人生的最大威胁在于:因为不敢失败,只能失败地活下去。

勒内·夏尔在《早起的人们》诗集中写道:创造你的运气,把握你的幸福,去冒险吧。

戴高乐、乔布斯、丘吉尔、爱迪生、芭芭拉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人生赢家——英国企业家布兰森,是第一个乘坐充气所球空越大西洋的人,也是穿越英吉利海峡年纪最大的风筝冲浪者。他所创造的维珍航空,打破了英国航空的垄断。即使这么成功的人,也曾经历过多次失败。

他曾高调推出维珍可乐,结果以退市告终;他曾建立过一个化妆品牌,也惨遭失败;他曾想与苹果公司竞争,结果推出的是维珍脉冲而不是音乐播放器……

布兰林的创业冒险始于失败。21岁时,他创建了一家唱片公司,结果为了支付巨额罚款,他的母亲不得不抵押了房子。

这次失败逼着他学习管理知识,为了还债他不得不加速发展公司。

但他谈起失败,始终保持着微笑,笑着承认对手比自己强大,自己也成不了乔布斯。他的经历印证了一句话:运气只向胆大的人微笑。

要学会敢作敢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提升自己的能力,二是欣赏他人的勇气,三是不要太追求完美,四是牢记没有勇气的失败,更让人难受。

戴高乐、乔布斯、丘吉尔、爱迪生、芭芭拉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没有尝试就输掉的比赛,只会留下难以下咽的苦涩。没有经过全力以赴的努力,没把才能发挥出来就败局已定,这才是我们最大的遗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去拥抱失败吧,去庆祝我们的失败吧,无失败不成长。失败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现实的窗户,让我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