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皮海洲:让保荐机构勤勉尽责 重拳出击不可缺少

上周末(10月15日),证监会一口气发出12张投资银行票据,其中9张为行政监管类,3张为自律类,涉及7家券商的19名保险代理人/财务顾问。上一次大规模宣布投资银行票据是在8月6日,当时有7家券商和14家纾困者被罚款。

证监会已向投资银行发出一系列批量罚款,这显然是管理层高度重视投资银行业务的结果。投资银行业务也是一项保荐业务,关系到IPO公司的质量,是负责A股市场守卫"入场门"的重任。如果保荐人进行尽职调查,将减少一些垃圾公司和问题公司混入A股市场的可能性。相反,如果保荐人不勤勉尽责,一些陷入困境的公司就会混入A股市场,不仅会保证IPO的质量,还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破坏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因此,为了保持A股市场的"切入点",必须使保荐机构勤奋认真。而要做到这一点,当然离不开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这是一个前提。

当然,证监会已经向投行批量开出一系列罚款,这也反映出券商赞助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数量。例如,此次问责的券商共涉及7家券商19家保险代理人和财务顾问,其中,海通证券5家保险代理人被追究责任,太平洋证券收到两张保险票,其余分别命名为中信证券、国海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广发证券和长江证券。7家券商和14名保险代理人也在8月6日的罚单中被罚款。这显示了经纪赞助业务中存在的广泛问题。也是因为问题比较多,所以证监会可以抽出一批票。如果没有问题,如何发出批量票证?

那么,为什么在投资银行或经纪赞助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它们包含至少两点值得关注。

首先,赞助业务繁忙。一方面,国内很多企业上市的意愿迫在眉睫,这可以从IPO公司多年来排队的情况中得到证实。而随着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的实施,一些IPO公司上市将更加迫切。这样,不难想象,经纪赞助业务繁忙。另一方面,随着IPO越来越普遍,新上市公司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例如去年有395只A股IPO,今年前三季度有373只。IPO的活动进一步刺激了公司上市的意愿,使券商的赞助业务更加繁忙。

由于赞助业务繁忙,一些赞助商不太认真。对于IPO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宝戴也视而不见。同时,由于缺乏勤奋,一些问题甚至没有被发现。不仅如此,一些宝台甚至写不出招股说明书。例如,自9月以来,先后有融达股份、京松智能、优优汽车3家科技板申报企业,在第一轮询价中,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返期部分招股说明书章节。就连招股说明书都退回重写,这确实是一件"敲脸"的事情,更谈不上尽职调查了。

其次,对发起人的整体处罚太轻而无法产生威慑作用,使发起人在赞助过程中,并没有把相关处罚看得太重。例如,此次被罚款的7家券商的19家保险代理人和财务顾问共出具了12张罚单,其中9张发出警告信,2张发出监管警告,1张发出批评。没有特别严厉的处罚,不仅针对"暂停或吊销担保业务许可证",还针对"取消担保人资格",甚至罚款。这种惩罚显然缺乏对赞助商的威慑力。这也是经纪赞助业务问题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

因此,让保荐机构勤勉尽责,切实把A股市场和资本市场"进门",就要加大对推荐机构渎职和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特别是涉及违法违规行为的,必须予以重创。事实上,新的《证券法》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发起人发出虚假记录、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建议,或者不履行其他法定职责的,应当责令其改正、警告、没收营业收入,并处以营业收入一倍以上十倍以上的罚款;

毫无疑问,新的《证券法》对发起人来说仍然具有足够的威慑力。其中,最高可达营业收入十倍的罚款,以及"暂停或吊销担保人营业执照",这对发起人,尤其是后者来说,是致命的,可以被称为"杀手",足以使发起人勤奋守法。因此,严厉执法是下一步加强对投资银行业务监管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编辑:刘安妮 |审核:李震|导演: 万俊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