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皮海洲:讓保薦機構勤勉盡責 重拳出擊不可缺少

上周末(10月15日),證監會一口氣發出12張投資銀行票據,其中9張為行政監管類,3張為自律類,涉及7家券商的19名保險代理人/财務顧問。上一次大規模宣布投資銀行票據是在8月6日,當時有7家券商和14家纾困者被罰款。

證監會已向投資銀行發出一系列批量罰款,這顯然是管理層高度重視投資銀行業務的結果。投資銀行業務也是一項保薦業務,關系到IPO公司的品質,是負責A股市場守衛"入場門"的重任。如果保薦人進行盡職調查,将減少一些垃圾公司和問題公司混入A股市場的可能性。相反,如果保薦人不勤勉盡責,一些陷入困境的公司就會混入A股市場,不僅會保證IPO的品質,還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破壞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是以,為了保持A股市場的"切入點",必須使保薦機構勤奮認真。而要做到這一點,當然離不開管理層的高度重視,這是一個前提。

當然,證監會已經向投行批量開出一系列罰款,這也反映出券商贊助業務中存在的問題數量。例如,此次問責的券商共涉及7家券商19家保險代理人和财務顧問,其中,海通證券5家保險代理人被追究責任,太平洋證券收到兩張保險票,其餘分别命名為中信證券、國海證券、華泰聯合證券、廣發證券和長江證券。7家券商和14名保險代理人也在8月6日的罰單中被罰款。這顯示了經紀贊助業務中存在的廣泛問題。也是因為問題比較多,是以證監會可以抽出一批票。如果沒有問題,如何發出批量票證?

那麼,為什麼在投資銀行或經紀贊助方面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呢?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它們包含至少兩點值得關注。

首先,贊助業務繁忙。一方面,國内很多企業上市的意願迫在眉睫,這可以從IPO公司多年來排隊的情況中得到證明。而随着科創闆、創業闆試點注冊制的實施,一些IPO公司上市将更加迫切。這樣,不難想象,經紀贊助業務繁忙。另一方面,随着IPO越來越普遍,新上市公司的數量每年都在增加,例如去年有395隻A股IPO,今年前三季度有373隻。IPO的活動進一步刺激了公司上市的意願,使券商的贊助業務更加繁忙。

由于贊助業務繁忙,一些贊助商不太認真。對于IPO公司存在的一些問題,寶戴也視而不見。同時,由于缺乏勤奮,一些問題甚至沒有被發現。不僅如此,一些寶台甚至寫不出招股說明書。例如,自9月以來,先後有融達股份、京松智能、優優汽車3家科技闆申報企業,在第一輪詢價中,上海證券交易所要求返期部分招股說明書章節。就連招股說明書都退回重寫,這确實是一件"敲臉"的事情,更談不上盡職調查了。

其次,對發起人的整體處罰太輕而無法産生威懾作用,使發起人在贊助過程中,并沒有把相關處罰看得太重。例如,此次被罰款的7家券商的19家保險代理人和财務顧問共出具了12張罰單,其中9張發出警告信,2張發出監管警告,1張發出批評。沒有特别嚴厲的處罰,不僅針對"暫停或吊銷擔保業務許可證",還針對"取消擔保人資格",甚至罰款。這種懲罰顯然缺乏對贊助商的威懾力。這也是經紀贊助業務問題持續存在的重要原因。

是以,讓保薦機構勤勉盡責,切實把A股市場和資本市場"進門",就要加大對推薦機構渎職和違法違規的處罰力度,特别是涉及違法違規行為的,必須予以重創。事實上,新的《證券法》在這個問題上做出了明确的規定。根據《證券法》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發起人發出虛假記錄、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建議,或者不履行其他法定職責的,應當責令其改正、警告、沒收營業收入,并處以營業收入一倍以上十倍以上的罰款;

毫無疑問,新的《證券法》對發起人來說仍然具有足夠的威懾力。其中,最高可達營業收入十倍的罰款,以及"暫停或吊銷擔保人營業執照",這對發起人,尤其是後者來說,是緻命的,可以被稱為"殺手",足以使發起人勤奮守法。是以,嚴厲執法是下一步加強對投資銀行業務監管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編輯:劉安妮 |稽核:李震|導演: 萬俊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