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皮海洲:上市公司不是靠圈钱来发展 董明珠的话让多少人脸红

作者:大河财立方
皮海洲:上市公司不是靠圈钱来发展 董明珠的话让多少人脸红

邹海洲|立方体每个人都在谈论专栏作家

10月15日,格力电气董事长董明珠在中国制造业领导人峰会上表示,一些上市公司希望股价越高越好,这样他们就可以向银行借款。她强调,格力没有银行贷款。董还透露,自96年上市以来,格力仅从股市筹集了50亿美元,但已经支付了1000亿美元的股息。"这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责任,上市公司不靠环币发展,靠自己的创新,靠技术去发展。

如何看待董明珠的言论,我认为还是需要辩证的观点。例如,一些上市公司希望股价越高越好,这样他们就可以从银行借钱。事实上,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关心公司的股价是正常的,尤其是当公司的股价被低估的时候。事实上,格力电器也是如此。虽然董明珠曾多次表示对股价无所顾虑,但事实上,格力电气的三期回购也不乏维持股价的意向,用公司的话说是"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而且,质押贷款是合规合法的业务,这是无可指责的。如果像格力电气这样的所有公司都没有银行贷款,银行能继续下去吗?如果我们能利用银行贷款来发展我们的业务,那将是一件好事。相反,没有银行贷款对企业来说必然是一件好事。

董明珠表示,上市公司不靠环币发展,靠自己的创新,靠技术来发展。这或许是董明珠最值得称赞的部分。毕竟,自96年上市以来,格力电器仅从股市筹集了50亿美元,但已经支付了1000亿美元的股息。虽然大部分股息被大股东拿走,但格力电气向公众投资者支付的股息也确实多于筹集的股息。因此,格力电器真的不属于那种用钱上市的公司。这也是董明珠言论的底下。

但董先生的言论显然会让许多上市公司的老板脸红。因为很多上市公司来到A股市场就是为了敲钱。一方面,是上市公司敲钱。例如,欺诈性上市,欺诈性上市资格,欺诈性高价发行,以获得更多的资金筹集。上市后,业绩变脸,从而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例如,一些公司上市时对投资者的回报很少或根本没有回报,但他们继续再融资并向投资者寻求资金。而有些公司本身并不缺钱,但仍然向投资者敞开口子,进行巨额再融资。如果一些公司的账面存款超过700亿美元,他们仍然从投资者那里筹集了近600亿美元,并表示筹集不多的钱是典型的环形资金举措。

另一方面,这是股东给钱打电话的。例如,一些公司上市的目的是向股东兑现。公司一上市,股东们就急于套现,而公司一些大股东在几年后上市,就会减持股份,甚至拍拍屁股。其他人则以高价收购大股东或关联方的垃圾或问题资产,以将其利益引导给大股东。这样的事情在A股市场很常见。

其实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并不是董明珠所说的"上市公司不靠环币发展"的问题。事实上,作为资本市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是其重要使命,如果上市公司能够筹集资金甚至环资来成长和发展公司,这样的结果其实是资本市场乐于看到的。虽然投资者因此投入了更多,但如果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投资者还是没有遗憾。毕竟,投资者的投资支持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成长,投资者也共享着企业发展的成果。这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局面,这就是资本市场存在的意义所在。

但关键点是,一些上市公司上市只是为了环币,企业上市,也达到了环币的目的,但企业却没有发展。这类企业不属于上市公司的少数。毕竟,没有太多的公司通过上市而真正变得更大更强。相反,不少企业上市,虽然一再筹集资金,但企业并未发展,反而陷入困境,部分企业甚至退市或踏上退市之旅。这样的公司上市,纯粹是为了敲钟,最终伤害投资者。这样的上市,不仅是投资者的悲剧,也是A股市场的悲剧。

因此,董明珠所说的话需要辩证看待。董明珠表示,"上市公司不靠环币发展",能满足董明珠这个要求,公司当然是一家好公司,但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个要求太高了。其实上市公司可以圈出钱谋发展,这样的公司也是一家好公司。最可怕的是,上市公司环币没有发展,甚至更糟糕的是,这类公司都在对投资者犯下罪行,但遗憾的是,这类公司在A股市场并不少见。这样的公司也是A股市场应该抵制的,最应受谴责的公司。

编辑:刘安妮 |审核:李震|导演: 万俊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