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沦陷之痛与救亡艰辛——夏衍长篇小说《春寒》书写的广东抗战历史

作者:新华社客户
沦陷之痛与救亡艰辛——夏衍长篇小说《春寒》书写的广东抗战历史

温/曾庆菊

图 / "历史标记 - 抗日战争期间广州的旧照片"(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编者按: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惠州大亚湾登陆,正式开始入侵广东。仅仅九天后,广州沦陷。此前,这座城市已经被日本军用飞机轰炸了一年多。

整整83年过去了,今天我们特意编纂了党史研究专家曾庆度的研究,从作家夏岩笔中汲取了那段痛苦的历史,历史的相互证明,告诫来生不要忘记民族耻辱。

1 夏燕看广州沦陷悲剧

夏燕是上一代文化名人之一,曾在香港和广州留下足迹。抗日战争期间,夏燕在广州经营《救世日报》,后来又在香港参加《中国商业日报》。广东的许多人物和故事经常出现在夏燕的作品中。夏衍的文字,细致而直率,很多都可以读成历史。

比如夏衍写日军空袭广州,写得非常真实。日本飞机轰炸广州,从1937年8月开始,持续了一年多。当时,攻击频繁,有时一天有几十甚至几百架次,射弹难以计数,射弹的位置是街道、商业建筑、工厂、学校、医院、公园、住宅、寺庙等,摧毁了无数的建筑物,无数的伤亡。媒体报道使用了"疯狂"或"地毯式轰炸"等字眼。

沦陷之痛与救亡艰辛——夏衍长篇小说《春寒》书写的广东抗战历史

当时,夏岩是《救世日报》(广州版)的主编,是日本飞机频繁轰炸的见证人。他曾撰文集《广州轰炸》(原发表于1938年6月的新华日报),是轰炸惨案的即时抄本,是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因此,许多关于日本空袭广州的历史著作都引用了这篇文章。1941年,在为《香港中国商业日报》工作期间,夏恩来还写了一部小说《春寒》,反映了日本侵略前后的广东社会政治生活,并于1947年在香港书屋出版了第一本书。虽然这是一部小说,但不是凭空虚无缥缈,而是基于真实的艺术创作史,小说的某些部分可以解读为历史。这就是本文重点介绍的内容。

沦陷之痛与救亡艰辛——夏衍长篇小说《春寒》书写的广东抗战历史

2 "春寒"基于真实的历史

《春寒》是根据抗日战争初期在广东参加抗日救赎运动的一群知识分子的经历改编的。该书以海洛相女主人公吴佩兰为原型,她是上海沦陷后从江浙迁徙到广东的21岁少女,以《笔记》和《信》为向导,描述了她在广州(从1937年底到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广东西部(三水四会,从广州沦陷到1939年春天)和广东北部(玉冠, 翁源,从1939年夏天到1940年春)三地漂泊、流放、参加抗日救援运动的坎坷经历。

虽然书名是虚拟的,但地理环境、自然特征、部队人数、团体名称(如"文抗"、"运动委员会"、"战争队"、"反第一"等),以及许多事件都是真实的;

1937年下半年上海沦陷后,广州被誉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或称抗日战争文化中心,一大批文化名人、知识精英和抗日救援青年聚集在羊城,这是当年的实际景观。《春寒》的主人公吴佩兰,是上海沦陷后南下"外国人"之一,他的身份是"风俗剧团"中的演员。她是作者创造的形象,但她有真实人物的影子。

看看吴佩兰身边的人物:28岁的徐伟,战前从日本回国的政治经济系学生,来到广东加入全国难办教育协会,后来担任战区政治部书记,后来,他在政务部担任少校;肖伟,40岁左右,战前"致力于民间文学研究",来到广东担任"文化抵抗协会"(文化抗日救世协会)、"运动委员会"(即战区人民动员委员会)干部的常务理事;著名国立大学教授黄子玉,辞退教职,参加抗日救赎运动,是"运动委员会"的干部......从这些小说中的人物身上,洋墨还可以看到当时在广东从事抗日救援工作的真实人物尚忠义、石白兰、钟经文、姜俊臣、司马文森等真实人物的轮廓。

总体来看,《春寒》投下了一个大时代、接起的,集中在广东许多抗日救援人员,包括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经历和思想感受,是一部富有历史感、场景的现实主义作品。

沦陷之痛与救亡艰辛——夏衍长篇小说《春寒》书写的广东抗战历史

3 日本入侵的消息一度被认为是"谣言"

《春寒》最有力的笔墨,讲述的是中国南方名城——广州坠落的故事。这当然是因为夏炎亲身经历了这场浩劫。从日军登陆日(10月12日)到广州沦陷(21日),前后不到10天。这几天,夏燕在广州度过了一段时间,他目睹了广州的沦陷。

10月19日,就在日本人进城前两天,夏燕在给香港朋友的信中写道:"从来没有人站出来问过任何自动停止工作的公务机关、邮政服务、电报和银行,整个广州,就像一个被遗弃的婴儿,从来没有站出来过。"保卫大广州"的口号也从那些忙于搬家的人的嘴里溜走了。"

当晚,广州"文化抵抗协会"也如常开放,纪念鲁迅逝世两周年。第二天(20日),增城失去了警惕。夏燕在当时的国民党第四战区动员委员会秘书长钟天心、广东省委书记余晓轩等证据中,钟天心也坚决否认,他说:"这不会发生。"在座的很多人都把日军即将入侵的消息视为'谣言'。

当天中午,夏衍写了一篇准备在21日看报纸的社论,他说:"如果当局认为广州需要守卫,可以保留,那么就应该给愿意留在广州并愿意参与广州保护的人和公民。至少,它应该使他们能够工作,换句话说,行政当局应该维持广州的秩序,如果广州不能再守卫,不必保持,那么也应该清楚,成千上万的公民可以早点离开,可以早点摧毁所有可以成为敌人财产的人!"

然而,10月21日,在2点.m,日军进入广州。这是"难忘的一天,"夏说。

沦陷之痛与救亡艰辛——夏衍长篇小说《春寒》书写的广东抗战历史

4 从"至少半年"到跌倒

夏衍后来写了《广州的最后一天》一文,描述了日军逼近广州时城市的方方面面。他对当局的无所作为和广州人民的无所作为有着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磨灭的经历。人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夏炎的亲身经历,为他在《春寒》中写下了广州这座名城的秋天,积累了沉重的素材。

在《春寒》第三、四节,作者用陈旧阴郁的文笔,演绎了一个和平繁荣的南方大都市,在战争突然到来时,社会和人民的震撼,演绎了一个悲伤的故事。根据小说,日本人从10月12日".m 3:29 a"开始登陆大亚湾。如此具体而轻微的描述很难阅读,即使在纪录片作品中也是如此。

荒谬的是,羊城的街道当天依然欣欣向荣,熙熙攘攘的景象,广州报对登陆日军没有字报,只有少数来自香港的人得知这一消息,还以为日军的行动无非是"骚扰",不用担心。到了13日,东江镇惠州沦陷,紧接着是博罗、增城紧急,广州居民开始惊慌失措,才意识到战争的罪恶,已经来到了白云山、珠江。

国民党当局最初宣称"至少半年可以玩",然后闭嘴,不保留,不保留,不说危险,不说安全。而省市政府机关,悄无声息地,速度使人叹息撤退。在他的小说中,夏衍用冷酷的语气写道:

"......军事当局没有公布真实的战争情报。混乱、恐慌、猜测,一方面是大话的宣传,他是张黄迷失方向的。新闻饥饿是八卦的温床,是"保卫大粤"的精神阵地,已经开始在新闻的这个角落默默地崩溃。胆怯的国王逃跑了,胆小的国王变了。十月下旬的太阳像盛夏一样炎热,广州变成了一只混乱沸腾的蜻蜓。"

沦陷之痛与救亡艰辛——夏衍长篇小说《春寒》书写的广东抗战历史

5 《官军没老公煜,招待所空心红心》

撤离当晚,小说的女主角吴佩兰留下了一个她无法携带的手提箱,里面装着她珍惜的"个人财产"的书籍和衣服。吴佩兰无奈,思维急促,突然又好奇,拿起笔给可能打开这个手提箱的人,之后,写了一条感人的文字。

她的行李箱是广州居民家、财产和财产的缩影。吴佩兰被迫抛弃了自己的行李箱,相当于数十万广州居民因战争被迫离家出走,无奈地抛弃了自己的财产和家族企业。吴佩兰写了这封感人的信,实在是一次对战祸的控诉,人民将赢得由衷的希望。小说的这个情节,其实是作家的神笔。

吴佩兰,杨曼贞的流放之路,是西线,即从广州黄沙跨过珠江,徒步穿过三水、芦苇、江岸、猫坑到达四会。这些地名不是虚拟的。当广州市民"走日本"时,很多人走西线,如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抗日先锋队")部分队员,是一路向西,转身到达四人会集中。中山大学移民,一些师生也在走这条路,历史老师董家尊在路上听到广州的沦陷,悲伤而诗句:"华南的胡维音,千里万里河山沉没了好几天。惋惜城市变成火海,那可以旅行听钢琴。官军没有丈夫雍,招待所空心红心。手稿的存放与死亡,蜡烛之夜独自一人。"一路上的难民,如蚂蚁,哭泣的父亲喊妈妈,哭泣饥饿的寒冷人群人群在途中。

徐伟、蔡杰、萧伟、黄子玉、吴培兰是一群知识分子,即所谓学生。民族困难重重,他们投身于抗日救赎运动的洪流中,愿意以自己的少知识或技能为祖国服务。从实际情况看,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前,抗日救援运动开展得更为正常,在广州沦陷后的一段时间里,当局采取了开放的态度,以振奋军队,振奋部队,也要这些知识分子在军队中开展抗日政治工作。

但在1939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国民党把政策重心从外部转移到内部,制定了解散共产党、阻止共产党、限制共产党和反共产主义的政策,掀起了又一次反共高潮。这种逆流很快蔓延到广东,反日政治工作被曲解,救援人员受到迫害。这部写于第7节的小说越来越压抑,揭示了知识分子在民族深重困苦时期遭遇的另一种命运:他们对国家的热情被顽固分子压制,只能再次走上流亡之路。

沦陷之痛与救亡艰辛——夏衍长篇小说《春寒》书写的广东抗战历史

6 一座无法忍受的悲伤之城

随后,在强化训练的基础上,"运动委员会"及其团队被调往广东省战时省会韶关。而当反共顽固分子掀起波澜时,韶关,这个位于广东北部中心地带、人才聚集一时的美丽城市,不是一个诚实的反日文化工作者可以做点什么的地方,而是一个他们无法忍受的悲伤城市。

《春寒》写道,由数千名"为国效力的年轻人"组成的"运动委员会"终于解散了,年轻作家蔡杰不愿听从顽固分子的意愿,写一封"纪念四、二清"的信息,秘密逃脱;民俗学者萧伟面对各种压迫,"决定放弃无用的斗争",离开韶关,前往桂林成为一名学术杂志编辑;"那里"(新四军)走了,他也成了"问题人物";原本"扛在泥泞滚滚"的徐伟,因为住址发现了违禁书籍和油印,突然被捕,而小说的主人公吴佩兰,因为他不想做"政治工作者做不到"而打了省委的"高主委",在危险之中,卧室被突击搜查......最后,幸运的是,抗日军人钟副旅长强力营救,她从虎口逃了出来,离开了韶关。

沦陷之痛与救亡艰辛——夏衍长篇小说《春寒》书写的广东抗战历史

以上新颖的情节也很巧妙。1939年夏天,国民党第四战区政治部第三组组长尚忠义(大学教授)因思想上的"左倾"而突然被解雇,受到与石白兰、孙大光等人一样的待遇,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合作的崩溃和落叶的倒台。

此外,总部设在韶关的"抗日"团体是广东最大的抗日青年团体,被中国共产党"剥削",多次被顽固分子镇压,干部被逮捕,各级队部被解散。1940年初,东江侨归国服务团20多名成员被捕,押送至韶关,被囚禁在芙蓉山下的监狱,等等......1940年春,敌人入侵,国内政气寒冷,小说取名为《春冷》,原本就是从这里来的。

编辑:宝宝

来源:金 Sheep.com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