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作者:快雪晴时手工篆刻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此基础上对印章图片进行了二次加工并收录至网站。如有侵权,请告知

本文所列印章仅用作欣赏、学习,不用做任何学术研究参考及真伪鉴别参考,望悉知。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卿,初字香朴、香圃,又字苍石、仓石、昌硕,又作昌石,号缶庐。浙江安吉人,寓居上海。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诗书画印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被誉为四绝,为纵跨近、现代的杰出艺术大师。

吴昌硕篆刻章法的特点,是由他的书体、字法、笔法、边格等多方面综合融会而成,既有传统的继承,又有个人新的熔铸。以他的书体为例,一反明清印人“大小篆不可混杂”之规矩,而将大小篆或汉篆隶书等综合利用,并能使之统一。这种相反相成的矛盾转化,恰好变成了吴昌硕个人篆刻风格的特点之一,给观赏者留下了难忘的鲜明印象。吴昌硕篆刻个人风格的形成,不仅是某一方面的特殊突破,而是在许多环节、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发展创造,才可能使这种风格更臻成熟与完善。

平而不板

吴昌硕篆刻作品中,大多是方正之形的印面。方正之形,容易给人造成平稳、正大、厚实、安定之感,但同时也易产生呆板、沉滞、乏味之嫌。印章中的用字,历来印家都主张从汉印入手。汉印文字的基本结构特点,是外形方正,其中笔画多横平竖直、粗细相等,笔画之间距离也相若。它所形成的艺术特点是方正、朴实、大方、稳重。若处理不好则易产生机械感,划一板滞,缺少自由自在的生动气息。

吴昌硕篆刻作品中的章法构成,大多采用了汉印的模式与文字,但他能取其精神,得其长处而避其所短,有时甚至可以化短为长。这就使得他在章法上构成他自己的特点,稳厚、大方、平而不板。尤其是他在一些平稳密实一路的布局中,往往随字势而自然留出几处空白点,好似密室中透孔,暗室中的闪光点,使全印顿时化板为活,粲然生辉。所留出的这些“闪光点”,有时是随意而置,有时却又是着意为之,但着意之中不显做作,不觉生硬。

“闪光点”的自然出现,主要源于他对各种篆体文字的熟悉,随章法需要任意变换,有时可用简笔,有时可换繁体;时而以笔画的伸长或缩短,时而又是以笔画的粗细、直曲,或疏密等法而处置之;或者印中数字本身难以形成疏密或空白关系时,又常借以边栏的宽窄断残来弥补呼应,共同营造一个亲密团结一气、活泼生动自然的章法布局。

吴昌硕在篆刻章法中,破除平而不板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他善于调动印中各字结构成多变性,而选取某一方法或适当加以改造、调整,以适应全印章法需要,或调动边、界、格的辅助功能,或借助刀法的辅助手段,共同来完成章法完美。下面就常见的几种方法举例说明,读者可从中体悟之。

1、平中寓奇

为使在平整的方块印面中破除章法之平板,吴昌硕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平中寓奇即为其中之一。

在平整的汉印文字中,平中寓奇有多种手段。仅以线的粗细变化而言,如“江湜”,一是线的两端略尖,中段略粗(不是完全等同);二是笔画在结体密处略细,宽处略粗。“鼎元书画”基本笔画皆粗,然亦有少数笔画偏细,寓藏其中多数笔画是两头略细,中段略粗。两印相较,意趣各异,然皆不乏线的粗细变化与对比,从而构成章法的平稳中不平板(当然亦与所构成的空白有关)。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江湜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鼎元书画

另从“葛昌枌印”与“石韫书画”两印看,印中线条在平整中也有粗细变化。与前两印不同处是,此两印均是起笔重粗,收笔处渐细。由于细笔多处于印中空白较多处,这更增加了章法之“疏处更疏”的布局,形成全印中“轻灵”之点,使章法平整中有灵动。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葛昌枌印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石韫书画

“溪南老人”与“张熙印信"两印中,轻细笔处皆从章法全局中的呼应关系来布置的,从示意图中三个小圈处可见其不等位置的三点,构成全印章法中的寓奇处与生动处。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溪南老人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张熙印信

2、疏密对比

根据字的笔画多少、简繁而使之有长有短,有疏有密,从而使印中各字匀称平整,同时又有疏密空白的不同变化,也是种破除章法之平板的方法。如“陶文冲五十以后书”一印中“书”字画多又使长之,“陶”与“以”“后”三字的上半部皆密;“冲”与“后”字下半部皆使之长,从而形成印中的疏处,以与其他空白处相呼应;整印有疏有密,破除平板,从而生动。“欢伯字寿孙别字定盦”亦同此理。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陶文冲五十以后书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欢伯字寿孙别字定盦

“仁和高雨”一印中,“高”“雨”二字横画多,使两字紧接,成密处“仁”“和”二字笔画少,使之上下略分,构成其上的空处,并于印底留白,“高”“雨”之间的左部,使两画皆短而形成小空。三处空白相区别而又呼应,以达破除平板之效。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仁和高雨

“仁和高邕章”,大体亦属这类型。使“仁”“邕”缩短,“和”“高”二字略放长,“章”字更长,独占一行;其间为了破除平板,“仁”“和”二字左右偏旁各有伸缩,“高”“邕”二字微有斜势,左边点画亦有所收敛,因而形成印面大小不同斜势,梯形及其中所构成的不同形块的空白,使全印平而不滞,化板为活。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仁和高邕章

“苦铁”、“书堀”两印皆是在横平竖直的线条上,采用局部有微小节奏的残损办法来破除其板处,尤其是竖画并列的情况下,缶翁多用此法。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苦铁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书堀

3、形块调整

由于汉篆中依字的笔画多少而形成各字的横或竖画并不完全靠近,有时甚至相距甚大,为了使全印大体平整、匀称,因此常依印中四字(或多或少)的笔画多少而划分其所占地块。印面虽形块大小不一,但整体效果匀称和谐。

如“破荷亭长”一印,四字长短相等,而左“亭长”二字占地窄,右二字占地宽。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破荷亭长

“杨质公”字虽不等,亦为左窄右宽。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杨质公

“葛昌楹印”,则是“葛”“楹”二字较长,“昌”“印”二字较短,使各字中笔画多少基本相近,粗细基本相若,故能使全印谐调,而又不平板。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葛昌楹印

“林际康印”、“泾朱荫成”、“文份之印”,三印均是左右两行相等,而上下则是上短下长。然三印在上下长短上又各有不同。“林际康印”是上短,其左右亦基本相同,为使其不板,虚“印”之“爪”部,以活全印。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林际康印

“泾朱荫成”则长短按“朱”“成”“荫”“泾”的顺序安排,“朱”笔画最少,故空间最大,也最空,其他三字依长短次序顺减,故形成空白处不等样,亦活。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泾朱荫成

“文份之印",右行略宽,左行略窄,长短顺序依次是“份”“印”“之”“文”。各字笔画粗细若等,而形块各异,空白亦随之有所变化,匀实而又灵动。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文份之印

文章来源 | 刘江 著《吴昌硕篆刻及其章法》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4、虚实相救

汉印的字多方正,笔画粗细相若,为使印面不板,可利用字之笔画不等而听其自然疏密,形成有虚有实,以虚破实,以虚救实,以虚衬实,使之虚实相生,相得益彰。

“方濬益印”中,“方”“印”二字笔画较少,任其自空,各有空隙,形成以虚救实。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方濬益印

“落拓道人”中,“人”字笔画最少,形成全印中最空虚处。笔画仿用浙派切刀法,故线条上亦有虚(断)实(连)之表现。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落拓道人

“琅邪费氏”,除“氏”字外,其他三字间各有不同虚实之处理,故全印能虚实相间、团结一气。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琅邪费氏

“臣刘世珩章”满白文,为救其板实,故在“珩”“章”二字下部适当留空,“刘”字中部留出一空,“臣”字无空处可留,故右边放宽,以便与其他三字空白处理相生相呼。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臣刘世珩章

“锡璜私印”除“私”字外,其他三字亦酌情随字势留出空白,使三字空白处相互呼应,而“私”字之实又与其他三字中的实处相呼应。加之在线条之间亦有小破损,使之更实,更使全印又多层虚实关系。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锡璜私印

“九石”笔画少、留空多,为使左右虚空处不等同,“九”字下略加残损,变成“虚中有实",又增加一层虚实的变化。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九石

5、留空通灵

吴昌硕在篆刻章法中常用的手法是自然留空,以求得全印有大小不等形、不等量的空白,分布合理自然,成呼应状,不仅可以化除印章中的呆板之气,同时还能增强全印的灵动生生之气。

如“鸣珂私印”,“珂”字“口”部下空,“印”字“爪”部右上与左下空,“鸣”字“口”部上空,这就形成不同形、量的变化与呼应之趣。从“归安施为章”中亦可见不同形与量的空间分布。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鸣珂私印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归安施为章

“王宝崘印”,“宝崘”二字笔画多,但却故意留出空白之处,以使全印灵动。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王宝崘印

在“虚霩读书记”中,按印间留空看,较多处是“记”字右下,次为“霩”字左下,再次为“虚”字左上,其他处均有小空点以作呼应。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虚霩读书记

“大潜山主”中,“"大”与“主”字空白最多,其次是“山”间,“潜”下,同时四字中亦各有大小长短之变,故全印章法既稳重有变化,又大方。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大潜山主

“澹然独与神明居”,印中各空白点可见作者布置之用心,然又表现在随意之中,尤其是重点由左下往右上角渐次减弱,并与右竖边一条空白相照应,形成有节奏变化的动感与韵律,可谓妙矣!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澹然独与神明居

6、疏密自然

印中疏密,随字笔画多少而安排,不可勉强,使之疏密均匀自然。

“吴江渔隐”一印,由于“隐”字横画较多,故其略长,“渔”字相对短一点。按常规,“吴”字竖画多应长,“江”字横画少应短,但此处安排反是“吴”短“江”长,审其用意,是为使“江”长则空白可多,使全印增灵也。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吴江渔隐

“施曜庚印”,若仔细审视,可发现“庚”“印”二字占地较短,由于笔画粗细基本匀称,空白也留得自然,境态安然。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施曜庚印

“开元乡南山村刘葱石鉴赏记”,印中各字皆依横画多少而定长短。“山”“石”等字横画少,故占地短,而“鉴”“赏”等字橫画多,故占地长,长短随字形而定,疏密平均自然,全印上下承接,紧密一气。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开元乡南山村刘葱石鉴赏记

“不息版”字随形安,各有长短,大方自然。其空间分布更是各有千秋,气象不平。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不息版

“蒋汝苹印”同然,四字各有大小长短,结字当紧密者紧密,疏松处则疏散之,故其留白,形块各异,总体又动静结合,平稳自然。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蒋汝苹印

“五云草堂”四字各有大小,各有疏密,“云”字最长,“堂”字最密,形成印面密度分布。如图示中1、2为密布带,3、4为另一呼应次密布带,这就使“密”的分布有节奏韵律感。其留白处亦同此理,故全印自然、平稳而又灵动婉转。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五云草堂

(篆刻学习)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