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0年前被当糖果吃的“伊拉克蜜枣”,为何销声匿迹?还有人记得吗

作者:亲爱的海燕

导读:50年前风靡的伊拉克蜜枣,曾引进国内被当糖果吃,为何后来销声匿迹了?

伊拉克枣。古巴糖。阿尔巴尼亚的烟;除了古巴糖、伊拉克枣,那时的市场上还有来自朝鲜的香烟,墨西哥的小麦,小麦磨成面粉呈淡绿色,蒸出的馒头有点粘牙,粮食局不久就停止了供应,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小时候的记忆。我不爱吃古巴糖,总感觉有一股怪味。以前伊拉克枣从火车上卸下来的时候都是用牛皮纸包的大方块,记得伊拉克枣大概是二三角一斤。那时上学捡到一分钱高兴坏了,岁月流逝真快.....。

50年前被当糖果吃的“伊拉克蜜枣”,为何销声匿迹?还有人记得吗

伊拉克枣的由来

50年前被当糖果吃的“伊拉克蜜枣”,为何销声匿迹?还有人记得吗

椰枣主产于伊拉克、沙特、阿联酋、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吃过摩洛哥 突尼斯 伊朗 阿联酋四国的,突尼斯价格最便宜但是水份多口感软肉多,摩洛哥的含糖量比较高非常甜而且核子比较大肉少,阿联酋价格最贵口感一般最没性价比,伊朗比较综合价格比突尼斯贵一点点,果肉结实干爽。

50年前被当糖果吃的“伊拉克蜜枣”,为何销声匿迹?还有人记得吗

印象中伊拉克蜜枣始于57年左右,古巴糖差不多同期。糖青灰色。60年代初古巴和我们闹矛盾了,其中一条就是我们不用大米换他们的糖了(一斤换一斤),那时候我还很不理解,我们一斤米一两毛钱,一斤糖五六毛钱,感觉很合算啊?

曾引进国内被当糖果吃

1958年8月,伊拉克与大陆建交,正值伊美国际关系紧张时期,伊拉克受到西方的制裁和封锁。1962年初,为控制通货膨胀,也顺便支持被西方制裁封锁,于是就进口了一些国家的食物到国内,以减轻了通胀压力。

50年前被当糖果吃的“伊拉克蜜枣”,为何销声匿迹?还有人记得吗

小时候吃过叫蜜枣,5分钱一包用草纸包的。小卖部柜台里有。真甜!伊拉克枣,小时候极少有的美味!一直以为是用蜂蜜泡出来的。小时放猪在我们家乡的酒厂去偷着吃,那时伊拉克枣都是用麻袋装的,并且都成了一大块,扯下来一块真不容易,那时好吃的不得了,也没吃够。不敢偷多了。每天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椰枣。枣液是枣子内部熟透后经挤压沁出的。这种神奇吉庆的果粮是几代中国人困难时期的食粮和营养。更是生命中难以抹去或忘却的情怀……

50年前被当糖果吃的“伊拉克蜜枣”,为何销声匿迹?还有人记得吗

大约在68年之前,伊拉克枣0.65元一斤,古巴糖(红砂糖)0.69元一斤,古巴骆驼香烟(20支方扁盒)0.25元一盒。 可能是因为中苏之战,古巴、伊拉克停止了出口,68年就不见有这三样东西卖了。 我非常怀念伊拉克枣,十年前在街头见到就买了尝尝,大失所望: 过去的伊拉克枣黏糊糊的糖渗出,枣儿全粘在一块,卖的时候要费好大劲扒开,口感糯,甜得要命,越吃越要吃,但吃多了烧人。 现在的椰枣,挺硬的,干巴巴的,甜度有限,尝一尝就不想再吃了。

50年前被当糖果吃的“伊拉克蜜枣”,为何销声匿迹?还有人记得吗

当时有钱也买不到白糖和水果糖,进口伊拉克枣和古巴黑糖补充了缺口,所以有几年进口蜜枣和黑水果糖成为孩子们能吃到的甜食,虽然枣里有沙子黑水糖果糖口味不好,但至今印象深刻。小时候喜欢也只有这种甜蜜,伊拉克蜜枣和古巴糖。后来说吃了得病,就没有看到过了。再后来吃北京义利糖果厂的糖果,龙虾糖,再后来就是奶糖和巧克力了,现在不吃糖啦!

50年前被当糖果吃的“伊拉克蜜枣”,为何销声匿迹?还有人记得吗

为何在后来销声匿迹了?

上世六十年代初生活困难时期,难忘的三种国外东西:伊垃克蜜枣、加拿大面粉、阿尔巴尼亚香烟,蜜枣齁甜,后称有肝炎病毒,加拿大面粉很白,据称掺有滑石粉,阿尔巴尼亚烟价格很便宜,抽时周围人闻到很强烈的臭脚丫味。

50年前被当糖果吃的“伊拉克蜜枣”,为何销声匿迹?还有人记得吗

1960年前,中国只有甲肝,没有乙肝,而伊拉克蜜枣销售中国后,就逐渐出现了许多不能自愈的肝炎(甲肝是自愈性肝炎,而乙肝是治不好的肝炎),就是乙肝,当时中国政府对伊拉克蜜枣也不检疫,伊拉克正是一个乙肝流行的国家(中国政府通过大使馆就应该了解到),所以中国变成乙肝流行的大国是从伊拉克蜜枣销售到中国引发的,並且一发不可收拾,

50年前被当糖果吃的“伊拉克蜜枣”,为何销声匿迹?还有人记得吗

伊拉克蜜枣进口时检疫不到位,(伊拉克乙肝病人很多),后来造成国内乙肝大流行,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才控制这个流行病,代价太大,得不偿失!!那时伊拉克人的肝炎得病率极高,我们既进口他们的椰枣,又怕传染他们的疾病,所以把椰枣再进行高温消毒,结果老百姓买到的椰枣都是一坨一坨的,黏黏糊糊,核肉脱离的。粘着的是因为当时怕肝炎传染,进关后又进行了高温消毒,破坏了枣子表皮保护,椰枣里的糖分被高温激发出来了。

六十年代的童年,伊拉克蜜枣有进口,听说那枣上有肝炎病毒,后来就没见过这种枣,

吃过伊拉克枣的举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