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向更大开放的海南岛

作者:中国日报网
走向更大开放的海南岛

□曹远征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关键一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改革研究院)也迎来了成立30周年。此时节点,中国改革研究院将把30年来对海南朝阳开放的重要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并致力于海南的关注、关心和支持中国改革院各界朋友。本书以近30年来为核心,聚焦海南自由贸易港中长期建设,集中阐述了中国改革院在海南省经济特区建设各个历史节点上的主张,反映了海南朝着中国改革院对外开放的不懈追求和探索。从"开放"的角度,我想谈谈我对海南自由贸易港提案的看法。

扩大开放一直是海南省设立经济特区的主线。海南"诞生于改革开放,也因为改革开放而生"。《海南自贸港提案》不仅向读者呈现了中国改革院关于推进海南扩张开放的命题和命题,也反映了海南经济特区30多年来探索改革开放的历史脉络。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批准成立海南省,指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此后,海南进入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新阶段。通读全书,不仅了解了海南开放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的基本课程,而且可以看到,中国改革院在海南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立足于当时内外环境的变化,围绕开放的主题提出客观的前瞻性建议和对策, 许多建议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参考性和现实意义。从这本书中,可以深深感受到海南的开拓,是中国改革院30年来的梦想和追求。

海南保税港在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中发挥着特殊作用。海南自贸港建设是党中央围绕国际国内大局发展、深入研究、统筹考量和科学规划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突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要一步。该书的基本命题之一是,自由贸易港建设绝不是海南的"自娱自乐",而是服务于国家整体开放的重大国家战略。

中央第12号文件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都提出,要把海南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打造重要的开放门户,当务之急是尽快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的重大突破。在本书中,中国改革研究院重点对热带农业、旅游、数字经济等产业开展研究,并进一步提出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市场等建议,这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中发挥特殊作用的当前和未来时期。 具有重要的参考值。此外,该书还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目标,对海南自贸港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对当前各方充分理解党中央关于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大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将模式开放到标准世界中的最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开放程度最高的港口。该书提出,海南自由贸易港不仅需要有效实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体系,还需要促进相应的制度一体化创新。

从书中可以看出,中国改革院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体系研究,在分析全球经贸规则演变大势的基础上,围绕RCEP协议的首次全面实施,很好地反映了自贸港成功走向标准的国际化。 并在标准CPTPP等方面增加了压力测试,形成了操作建议。书中,中国改革研究院还指出,海南自由贸易港体系的整合创新不仅包括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体制机制的改革,也加快了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制度创新。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贸港法的相关提案中,提出该法律不仅是"最高级别的开放法",更是"授权法"和"创新法"。

《总体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海南的自由贸易和香港营商环境将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2035年营商环境将更加优化。对此,围绕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工作成本、推动自由贸易港政策高效落地、构建廉政等,形成了具体思路和操作方案,为后续全面实施中央部署提供了参考。

《海南自贸港提案》是一支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力量。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改革院的学者,我钦佩中国改革院30年来立足海南的精神,迷恋着火热的土地,也从宣布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后,记者采访了迟福林校长时,哽咽了30年的艰辛和艰辛。本书为关心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各界读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参考,我愿意向广大读者推荐。

(作者为中银国际研究部主席)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