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仙侠剧也有自己的“萌鸡小队”

《护心》好好的一部仙侠剧,却拥有着幼儿特效。

侯明昊饰演的灵龙天曜成亲时被爱人素影抽筋剥骨,化回原形陨落时,被他庇护的小精灵们蜂拥而至帮他捡鳞片粘回去,但是被反噬直至灰飞烟灭。

乍一听这个剧情是合理的,但是当观众看到小精灵们一个一个顶着向日葵,五颜六色仿佛会飞的水果,再加上他们奶声奶气七嘴八舌地喊着龙主,如“萌鸡小队”的动画片,有种在看金鹰卡通的错觉。

仙侠剧也有自己的“萌鸡小队”

还有首富给全城发红包放烟花时,竟然出现了玉兔在月球上看烟花的场景,头一次在仙侠剧里,能看到地球的缩略图,这在所有古装剧中都是非常炸裂的存在。

仙侠剧也有自己的“萌鸡小队”

更离谱的也不是没有,天曜成为雁回妖仆之后,某一次雁回进七绝堂打探消息,而天曜则不被许可进入被放到了“妖仆”寄存处,一群人身妖脸的妖仆说着人话围上去宽慰他,它们说的话越正经,这个画面就越显得好笑且诡异。

仙侠剧也有自己的“萌鸡小队”

以及数不胜数的一口金块变小一次的吞金兽,恢复到原身仿佛宠物的小妖怪,甚至连天曜的灵龙原型也游走在卡通和仙侠之间,共同构成了这部剧的特效奇观。

总的来说,有一种”清澈的愚蠢,真诚的摆烂”,所以这部剧也被称为“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仙侠剧,倒也是另一番耳目一新。

但同样的,如此卡通的特效搭配上本就走轻喜风的内容,主角一开头就经历人生至暗时刻的痛苦,观众这边的感受上被淡化,倒是让想单纯在茶余饭后纾解焦虑情绪的观众看得轻松,而不会因为主角命运过于悲惨望而却步。

“中国宝宝”丑萌出道

细数这些年的奇幻、仙侠向影视作品的特效,主要分为两个方向的变化,一种就是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比如《长月烬明》,整体特效市场超过一千分钟,采用了大量CGI技术,三维特效炫目、流畅、华丽,让观众在看的过程中也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仙侠剧也有自己的“萌鸡小队”

另一种就是《护心》这次的特效,主打“奇袭”,仿佛在告诉观众,既然做不了技术水平最超前的,就做最搞笑的、最可爱的,最让人感兴趣的。奇幻、仙侠类影视作品里,出现了适合国人体质的“中国宝宝”妖怪或者精灵。

这些“中国宝宝”,外形上大多数是“丑萌”的,比如《捉妖记》里的胡巴,《花千骨》里的糖宝,看到它们的第一眼时,会疑惑他们究竟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形态,不过当他们在剧情里反复出现时,观众也就习惯了他们的样貌。

仙侠剧也有自己的“萌鸡小队”

但“萌”却不止于表面,虽然这些妖怪和精灵往往不会说话,或者奶声奶气,可能无法理解人类的语言有多少弯弯绕绕,但是大多数内心是纯净的,甚至因为它们的真诚,为自己的命运增添了一抹悲剧色彩。

胡巴虽然调皮捣蛋但是让宋天荫体会到了被爱也被需要的情感;《护心》里面叽叽喳喳的小精灵们用尽自己的一身力气蚍蜉撼树,渺小却动人,就连剧中攻击主角的妖怪,在失去别有用心的人的控制之外,展现出的原始状态就像小动物一样求抱抱、直勾勾地盯着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同样是不被污染的可爱。

仙侠剧也有自己的“萌鸡小队”

观众看这些妖怪和精灵,能体会到它们的纯净,能找到某种“遗失的童心”,而这些情节反倒不需要多么环环相扣的剧情,多么歇斯底里的大情小爱,只需要创作者调动出最生活的,普世的情感,这也是这些“中国宝宝”能看起来轻松愉悦的原因。

“中国宝宝”也自然会有中国特色,比起西方故事里魔幻色彩比较浓重的妖怪,中国故事里的妖怪和精灵们,呈现出的形态往往是具有独特的中国元素的。胡巴这样的“萝卜成精”,以及《护心》中仿佛“会飞的水果”的小精灵们,恐怕也只有我们的影视作品会乐于用这么接地气的、可爱的形态。

仙侠剧也有自己的“萌鸡小队”

除了形态,这些妖怪和精灵们往往也从中国特色的意象幻化而来。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山海经》里的各种妖怪,而他们的招式也有着独属于中国人才懂的章程,这是只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语境下才会出现的意象,是不能被替代的。

“中国宝宝”也要IP化?

目前,仙侠剧在古装剧市场中的数量占比遥遥领先,如何创新打出差异化吸引更多观众,是创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打造“中国宝宝”,或许是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一种降维创新的解决方式。

但结果也不出所料,反馈两极分化。有一部分观众正是被出圈的“中国宝宝们”所吸引,但也有很多人觉得特效代表着剧集质感,这样的制作并没有打磨得特别好,也因此选择不去观看。

仙侠剧也有自己的“萌鸡小队”

对于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特效,《护心》特效公司的工作人员回复网友,称是剧方主动要求。该剧的制片人也在采访里表示其实特效成本投入很高,之所以用动画风格,是因为想要强网感和强创新性。

他们确实预判了受众的想法,《护心》正是因为“中国宝宝”的另类特效而出圈,甚至拥有了《巴啦啦小魔仙》等平台用户自发的二创作品,比起常规的衍生品,有相当一部分观众要求上线小精灵和小妖怪的周边,她们给出的原因也正是,“丑萌丑萌的”看起来更有新意。

仙侠剧也有自己的“萌鸡小队”

影视作品的热播热映能够带动衍生品的热卖,不仅是当下,彼时《捉妖记》的热映与《花千骨》的热播,也带动胡巴和糖宝的玩偶卖到脱销。衍生品的市场一直备受关注,IP化也早已延申到线下。

在追求打通产业链的当下,奇幻、仙侠剧的衍生品越来越成为IP变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星落凝成糖》的手链成为爆款周边,《长月烬明》还原剧中道具的斩天剑、重羽挂坠也面向紧密关注剧情的观众售卖。

仙侠剧也有自己的“萌鸡小队”

曾经和《长月烬明》《乡村爱情》《甄嬛传》合作开发衍生品的“锦鲤拿趣”对于经常关注当下电视剧的观众来讲可能并不陌生,类似它这样结合影视作品专注于开发内容IP周边,既满足受众对于周边物品的需求,也发挥了内容IP的长尾效应。

仙侠剧也有自己的“萌鸡小队”

然而衍生品的关注度又深受影视作品的热度所制约,只有获得高度关注的作品,衍生品才能被观众热捧。一旦影视作品内容本身的热度不高,衍生品也很难获取最大价值。所以对于未来的衍生品开发来说,如何在影视作品衍生主题的基础上,通过周边本身的创意吸引到更多受众,反向加持影视作品,通过相互作用力延长长尾效应,或许是设计者需要思考的方向。

结语

从出圈特效到深受受众关注的衍生品,能看出当今的影视市场越来越需要创作者们发挥网感、创新突破,受众远比创作者们想象中的对于“创意”的接受程度更高。同时我们也需要有更多蕴含中国文化底蕴的“中国宝宝”形象出现,不仅是开发影视作品IP本身,更将独属于中国的文化元素,通过创意的形式,让更多人体味其本身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