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县解放前的国民党反动武装

作者:华州文史荟萃

华县解放前后

李应泌整理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华县和平解放,至此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使华县获得新生。

一、解放前的华县

一九四八年十月以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接连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大部分被我消灭。这时蒋介石控制下的军队已成为惊弓之鸟,基本上丧失了作战能力。蒋介石本人也成了一具失去灵魂的僵尸,处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陕西也在荔北战役中,打败了国民党第一军和六十五军。永丰战役中,又全歼了敌七十六军,使全省革命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就在这变化了的新形势下,一方面是华县国民党当局在绝望中的垂死挣扎;一方面是我地下党迎着革命的曙光,从各方面进行解放华县的准备工作。敌我斗争极为激烈。

华县解放前的国民党反动武装

上世纪的华县人民政府 自华县志

从历史上看,解放前的华县,蒋介石的嫡系第一军盘踞了十年之久。一九四八年以后,又是国民党陕西省第二行政专署的所在地。这里既有配合国民党第一军政治部由国防二厅直接派来的军统特务二四六组、三三四组、特高组和中统特务组织一党纲(简称CC)派来的特务分子活动;又有披着宗教外衣进行反革命活动的意大利天主教神甫巴道懋和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他们和地方党、政、军、警、特合为一体,对华县人民实行法西斯血腥统治。

华县县党部,是国民党统治华县的核心机构。一九四八年十月,国民党党、团合并结束后,取消了三青团组织,对县党部重新进行了组建,由刘三群任县党部书记长。县党部下设四个区党部,十六个区分部,有国民党员一千四百七十人(系党团合并登记数字)。

华县县政府,是国民党统治华县的政权机关,由李佐唐任县长。县政府以下划分为十三个乡,九十一个保,二千九百一十五个甲。

华县参议会,名义上是代表民意的机关,实际上也是统治人民的工具,由王仲谋任参议长。王仲谋其人与国民党华县农会主任井仙蓬等,同属地方上层实力派人物,与土豪劣绅,相互勾结,横行乡里,作威作福,群众贬称其为“井王庙”。

华县解放前的国民党反动武装

民国时的华县田野 自华州史话

这些头面人物,不仅掌握着华县的政治、军事实权,而且控制着华县的经济命脉。他们勾结地主、富农、奸商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他们还拥有一定数量的反动武装,作为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

当时在只有十四万人口的华县,除陕西省第二行政专署编制的一个独立大队(辖两个中队)官兵三百余人外,属华县地方武装的,有县自卫团(辖三个大队,九个连和一个特务队),官兵二千一百人。县以下各乡、保也成立有国民兵组织,人员共约八百余人。还有警察局及下属县府、西关、赤水、高塘、瓜坡、岭南、石孟、罗纹、下庙等九个派驻所,编制一个警察大队(辖两个中队),约三百人。他们原以为上有蒋介石、胡宗南、董钊作靠山,下有自己的武装作后盾,就可以有恃无恐,为所欲为、但随着蒋家王朝的覆灭,形势的变化,也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一个个丧魂失魄,惶惶不可终日。在失败大局已定的绝望中,他们仍不甘心灭亡,进行最后挣扎,妄想苟延残喘,死里求生。

国民党陕西省第二行政专署专员张雅轩在一九四八年一月至一九四九年二月任华县县长期间,为了强迫推行“三网”政策,他们在全县各交通要道、十字路口、关卡渡口,修筑明堡六百余处。又按自然村把男女老少分列编入“盘查”、“通讯”、“情报”组织系统,日夜轮流值班,名为捉“五鬼”:即奸鬼(指共产党员)、赌鬼、盗鬼、烟鬼、道鬼(一贯道等),实质上主要是监视共产党的活动,盘查、缉捕共产党员。一九四九年春在华县秦家滩渡口,捕捉了我一位地下交通员,经华县警察局司法科严刑审讯,并从大衣肩部搜出送往临潼地下党负责人的一封密信,后被送省警备司令部,下落不明。

在推行“三网”政策,捉“五鬼”的名义下,也坑害了不少无辜群众。一些地痞流氓,军队警察和乡保人员,借机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弄得人人自危,鸡犬不宁。群众咒骂说:“瞎塔(指碉堡)修在大路口,塔口站着两只狗,咬断此路无人走。若还有人走,除非红军来打狗”。

一九四九年元月面临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伙同省主席董钊,为巩固他们在西北的阵地,加强力量,效忠蒋家王朝,在西安举办了党政人员训练班。参加的是县以上党、政、军头目,为期一个月,并在这个范围内建立了应变性的反动组织——“锄奸救国同志会”。胡宗南亲临讲话,要求各地成立相应组织。同年二月,李佐唐接任张雅轩的县长职务,在华县成立了“爱乡同志救国会”。参加的是上层人物和各乡、镇长,并进行了秘密宣誓。具体任务是:以渭河为防线,狙击解放军南进。随后各乡也相应地吸收乡保人员、兵痞惯匪、土豪劣绅以拜把为名,组成下属组织——“兄弟会”。这样,从省到县,由县到乡,上下结合,自成体系,利用各自拥有的权力和武装,大肆进行破坏地下党的活动,犯下了极为严重的罪行。

(未完待续)

原文来源:《华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原文作者:李应泌整理

编辑整理:华州文史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