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作者:屋檐下谈史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文|木木

编辑|观星

二战后,殖民地国家纷纷进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亚非拉国家相继摆脱殖民统治,建立独立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非殖民化运动浪潮。

非殖民化运动传到太平洋岛国后,西萨摩亚率先于1962年独立,拉开了太平洋岛国非殖民化的序幕。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巴新人民在二战中通过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士兵的接触,感受到了自由与民主思想。

建立独立国家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巴新人民开始探索巴新的非殖民化道路。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一、历史关系

16世纪以前,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人民因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独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被外界所知道。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这一局面。1511年,葡萄牙冒险家首次发现新几内亚岛。

1545年,葡萄牙人奥尔斯·德·雷特经过此处,仿照非洲海岸几内亚的地名,将其命名为新几内亚。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随后,欧洲商人、传教士接踵而至,自此巴布亚新几内亚与世隔绝的状态被彻底打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

此时,刚刚与世界建立联系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成为各国争夺的对象。19世纪,荷兰、英国与德国先后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建立统治,分别管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西部、东南部和东北部。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新几内亚被资本主义国家一分为三,英属新几内亚于1906年被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接管,并改名为澳属巴布亚殖民地,而德属新几内亚领地被德国统治,直到1914年一战。

1884年11月,英国海军准将莫斯金带领英国军队占领了新几内亚岛的东南部,将该地区划为殖民地统治范围。

19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与德国、荷兰两个国家通过联合发表声明、缔结条约等形式确定了彼此的领地范围。新几内亚岛东南部确定为英国领地。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1885年,英国政府派遣斯克莱奇利爵士担任英属新几内亚的首任特派专员。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各殖民区进行了联邦运动,由分散走向联合。

出于自身防务安全的考虑,当时的澳大利亚昆士兰殖民区总理塞缪尔·格里菲斯提出了管理英属新几内亚领地的新措施,认为澳大利亚可以提供经费给巴布亚,但要取得一定的管理权。

此提议得到了英国政府和澳大利亚各殖民区的同意,并于1888年开始实施。英属新几内亚新政府于1888年9月在莫尔兹比港成立,威廉·麦格雷戈担任新政府的首任行政长官。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1901年初,澳大利亚各殖民区组建了联邦政府,但出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直至1906年才正式接管英属新几内亚领地。同年,该领地改称为澳属巴布亚领地。

1905年,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通过《巴布亚法》,废除了1888年以来实行的联合统治制度,设立了新的国家机关,包括巴布亚副总督、立法委员会、政务委员会和下级法院。

《巴布亚法》于1906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1908年,约翰·休伯特·普伦基特·默里被任命为澳属巴布亚领地首任副总督。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默里在任时期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促进了巴布亚领地的发展。

他的政策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政治方面,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选任官员,培养忠诚的公职人员;沿用英属新几内亚领地的分区管理制度和村警制度;建立农村参议会。

二是经济方面,先后通过《土著劳工条例》、《土著居民赋税条例》、《土著居民种植园条例》,以此控制劳工,发展种植园经济。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三是教育方面,鼓励教会创办学校,重点推行英语教学和技术教育。四是医疗卫生方面,设立医院,派遣巡回医疗队和医务助理,选派学生赴澳大利亚学习医学。

五是宗教方面,传播并规劝土著居民信奉基督教。1940年,默里因病逝世,其后继者仍延续其政策。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二、领地的统治

19世纪八十年代,德国殖民扩张的脚步迈向了南太平洋地区,经过与其他国家的争夺,最终占据了新几内亚的东北部地区,从此开始了对新几内亚领地的殖民统治。

一战爆发后,澳大利亚军队对在德属新几内亚驻守的德军开战,经过交火,德军战败,由此澳大利亚接管了德属新几内亚地区。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巴黎和会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正式获得了对德属新几内亚的委任统治权,开始了对新几内亚的统治。

1880年2月,德国银行家汉斯·冯·布莱赫罗德尔和阿道夫·冯·汉泽曼在南太平洋地区成立南太平洋群岛商业与种植园公司。

同时向当时的德国政府建议吞并新几内亚岛。当时的德国首相俾斯麦支持他们的提议,并且鼓励他们成立新几内亚公司。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1882年,德国政府派人到俾斯麦群岛建立椰子种植园,这标志着德国开始了对南太平洋地区的殖民扩张。

19世纪八九十年代,德英两国就新几内亚领地问题出现争议,通过联合声明与签订条约,规定了两国的领地范围。新几内亚的东北部属于德国领地。

1885年,新几内亚公司获得了德属新几内亚领地的管理权,但后期因种植园经济失败,最终放弃了对领地的行政管理。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1899年,德国政府接管了德属新几内亚领地,先后任命鲁道夫·冯·贝宁森、艾伯特·哈尔为总督,对德属新几内亚进行管理。两位总督对德属新几内亚的管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方面,任命村吏,每个村社任命一名村长和一名通讯员,分别负责村内日常事务的管理和消息的传递;将沿海的属地分为八个管理区,每区派一名专员。

建立警察制度,这些举措有利于德国政府与该属地的联系,加强了对属地的控制。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经济方面,颁布《劳工法》和《土地条例》,保障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和土地,但也因此带来了土著人与欧洲移民的冲突。

教育方面,创办学校,教授德语,培养熟练和半熟练的技术工人。

澳大利亚接管并统治德属新几内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9月11日,澳大利亚应英国政府的要求派军队在科科波附近登陆。

与德军交火并击败德军,并通过电台宣告澳大利亚占领了新几内亚。德国在新几内亚的统治结束。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1914年,澳大利亚接管德属新几内亚领地后,在该领地实行战时管制,直至1920年澳大利亚取得该地的委任权。

在此期间,澳大利亚对新几内亚的管理基本延续德国政府的政治和经济旧制,对该领地的德国人实行宽容政策,只要他们保持中立就可以参与新几内亚的管理。

1919年,巴黎和会之后,新成立的国际联盟将德属新几内亚领地的统治权委托给澳大利亚。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澳大利亚在接管之后面临着两大主要任务,一是处理战时军事设施和有关德国的问题,二是提高新几内亚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在战时军事设施和德国遗留问题上,澳大利亚拆除了战时军事设施,将德国人在新几内亚的财产全部没收并作为战争赔款的一部分,遣送德国种植园主和商人回国。

在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方面,澳大利亚在各方面采取了措施,以全面提高当地经济发展,保障居民生活。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在政治方面,延续了德国所实施的村吏制度,继续聘用村长和通讯员,将新几内亚地区划分为七个管理区进行管理。

在法律方面,废除了德国颁布的法律,于1921年颁布并实施了《新几内亚法》。

在经济方面,椰干等经济作物的产量得到增加,黄金成为了新几内亚最重要的工业,经济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颁布《土地条例》。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规定只有政府才能购买土著人的土地,欧洲人只能租赁;在劳工方面,颁布《劳工条例》,规定劳工合同的正常期限为三年,最低工资为每月一元,每周工作时间为五十五小时。

提高了劳工的待遇;在医疗卫生方面,在每个管理区建立医院,在偏远地区设立巡回医疗队,以此保障居民的健康;在教育方面,主要依靠教会办学。

这些措施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如《土地条例》的颁布保障了土著居民的土地,但是在此之前欧洲人就已经占领或购买了大量土地,因此仍有大量土著居民缺少土地。

同样,在劳工问题上,很多雇主“阳奉阴违”,不遵守《劳工条例》的规定,用强迫或者欺诈的手段诱骗劳工签订劳动合同。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三、军事统治

1941年1月,新几内亚首府拉包尔被日军攻占,成为了日军侵占南太平洋的主要前进基地。

之后,日军迅速占领了新几内亚和巴布亚的大部分领土,甚至企图攻占巴布亚首府莫尔兹比港。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从1942年下半年起,美澳同盟军陆续收复被日军攻占的新几内亚和巴布亚地区,直到1945年8月战争结束。随着日军的攻占,巴布亚和新几内亚互不联通的局面被打破。

为满足战时管理需要,澳大利亚决定将两地合并为澳属新几内亚行政单位,进行统一管理。澳属新几内亚行政单位对巴布亚和新几内亚进行分区管理。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在日军占领区,主要是领导当地军民反抗和瓦解日军的侵占;在未被占领的地区,基本维持原有统治,主要是加强巡逻,帮助当地居民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地区。

在战争初期,管理者主要是收复被日军占领的地区,但随着美澳同盟军在战场上的接连胜利,管理者日渐重视巴布亚和新几内亚人民的需求。

开始在两个地区创办学校、进行医疗救治等。澳大利亚对巴布亚和新几内亚领地的统治,1945年,二战结束,澳属新几内亚行政单位对巴布亚和新几内亚的军事统治也随之结束。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10月30日,杰克·基里·默里被任命为这两个地区的第一任行政长官,与澳大利亚来的文职官员组成临时文官政府,接管了巴布亚和新几内亚。

临时文官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对巴新人民进行战争赔偿和重建巴新人民的家园,恢复该地区的社会发展。

在战争赔偿上,澳大利亚政府对所有遭受战争损害的居民进行了赔偿,包括被损害的人和房屋、土地等个人财产。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针对因战争失去劳动力的居民,澳大利亚政府每月给予3澳大利亚磅的补偿。截至1950年底,政府已累计支付给巴布亚和新几内亚居民超过200万澳大利亚镑的补偿金。

在战后重建上,澳大利亚政府予以巴新地区足够的关注和相对充足的资金支持,临时文官政府为巴新地区制定了政治、经济、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计划。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通过澳大利亚政府的支持和临时文官政府的努力,巴新地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与提高,经济上,到1952年,共发展153个农业合作社,总收入已达80多万澳大利亚镑。

政治上,1950年,第一批地方政府委员会在哈努阿巴达和巴卢安建立,重建了管理站和巡逻队。

医疗和教育上,1950年,公共卫生事业的经费支出达到了260万澳大利亚镑,是1939年相应支出费用的14倍,政府创办了77所医院和613处简易医疗站。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接受医疗服务的人数已达到85万。同年,教育经费投入110万澳大利亚磅,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学校里接受教育的儿童达到13.28万人。

自1945年以来,经过五年发展,巴新地区基本实现了重建的目标,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1951年,澳大利亚进行选举,自由党和乡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赢得选举,孟席斯担任总理并对政府部门进行调整,将原有的海外属地部改为属地部,任命哈勒克斯担任部长。

哈勒克斯十分关注巴新地区的发展,对巴新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发展”和“均衡的发展”的发展原则,“自上而下的发展”强调的是希望广大基层民众积极参与巴新建设与管理。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均衡的发展”则是强调,巴新不仅要重视经济、医疗、教育、政治等方面的发展,更要各方面均匀的发展和平衡的进步。

较之前的托管政府相比,哈勒克斯在任时的巴新托管政府有三大显著特点:一是巴新从澳大利亚获得了高额的补助金。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1962年,澳大利亚给巴新地区的补助金达到了3458万澳大利亚镑,而在1952年时,补助金仅有1057万澳大利亚镑。

二是巴新政府的行政人员大幅增加,1952年在巴新工作的澳大利亚公务人员约有1200人。

到了1960年,共有3623名澳大利亚籍官员以及334名土著籍官员在托管政府工作。同时政府还雇佣了其他行政人员近8000人。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三是澳大利亚对巴新地区的控制更加严密,上届澳大利亚政府官员很少关心巴新属地的事务,但自从在巴新投入巨大的财力和人员之后,澳大利亚政府对巴新的视察更为频繁。

巴新托管政府所做的决定也要上报澳大利亚政府。与经济、医疗、教育等行业快速发展相比较,巴新地区的政治发展速度缓慢。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其主要原因是,澳大利亚政府想通过限制巴新地区的政治发展速度,以“均衡”当地经济、医疗和教育等行业的发展水平,从而忽视了巴新地区政府和人民在政治上的发展需求。

1949年3月,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通过了《巴布亚新和新几内亚法》,原有的《巴布亚法》和《新几内亚法》停止使用。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新法律规定:巴布亚领地和新几内亚托管地合并为一个行政单位,称巴布亚和新几内亚领地,以莫尔兹比港为新领地首府。

领地内设立立法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立法委员会是立法机关,由28名成员构成,其通过的法案需要提交给澳大利亚总督审阅,获得批准后才可生效。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地方政府委员会是地方管理机构,其成员需经过行政管理提名、澳大利亚总督的任命。

立法委员会成立于1951年11月,成员由澳大利亚人、欧洲人、巴新人和新几内亚人组成,其中大部分的成员是由政府任命。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各项提议和计划总是能够以多数通过。这引起了非官方成员的不满。

浅析二战后,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殖民化的动因与背景的组成

他们认为立法委员会“只能做哈斯勒克和属地部允许它去做的事情”,没有表现出立法委员会应有的职能,并提出立法委员会的非官方成员有权对他们不同意的政策进行修改的提议。

这一提议并没有被澳大利亚政府采用,因为澳大利亚政府不允许该地的政治发展速度超过经济的发展速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