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加拿大的古生物学家周二在北京宣布,他们在琥珀中发现了一种极其罕见的现象,琥珀是一种蜘蛛形动物,称为伪蝎子,可以"骑"鸟类。该研究的结果已在线发表在《地质学杂志》上。

携带是一些小动物附着在越来越大的动物的身体上,从而被携带和传播的现象。例如,某些蕨类植物或其他小动物可以将整个社区附着在金龟身上,金龟是整个社区迁徙的交通工具。
伪蝎子是一类长不到1厘米的蜘蛛状动物,形状像蝎子,但没有蝎子的长尾巴,广泛分布在落叶层,树皮下,岩石下或苔藓植物中。一些伪蝎子有携带和播种的习性,可以附着在双鳍、膜鳍、翅膀、直翅和盲蜘蛛、鸟类、哺乳动物等昆虫身上,然后迁徙到其他地方。该论文的作者之一,山西省师范学院的高志忠博士介绍,从形态学上发现的假蝎子可以归类为伪蝎子,其触角细长,接近三角形,具有清晰的罩子结构,腹部是典型的卵圈,并且全身存在颗粒。
"伪蝎子在缅甸琥珀中并不少见,昆虫学家已经描述了伪蝎子在码头和金龟上的'骑乘'行为。该论文的作者之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严立达介绍,与蕨类植物或金龟相比,鸟类巨大的身体可以用于伪蝎子的藏身和攀爬区域,"一般只要有羽毛就可以快乐地开始。
携带在化石记录中很少见,以前的报道将其限制在节肢动物身上。"我们在琥珀中的新发现为伪蝎子和原始鸟类之间的古老联系提供了很好的证据。这种琥珀中的羽毛可能是巢穴的一部分,这表明早在白垩纪中期,伪蝎子就使用鸟类"搭便车"并在巢穴之间移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教授、该论文的作者之一瑞安·C·麦凯勒(Ryan C. McKellar)表示,这些新发现可能对理解这些动物的古生物学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发现的琥珀标本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即缅甸北部克钦邦的虎岗谷。矿场的火山灰测量表明,琥珀大约有 1 亿年的历史,属于白垩纪晚期的最早时期。在此期间,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热带环境中的植物和动物经常被从柏树或南部红豆杉流出的树脂包裹,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琥珀并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