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DIY市场感触~~~

以下转贴DISCLOSER论坛 maxguy兄弟的分析

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比较高端的DIY和非常低端的DIY未来才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远的不说,欧美的例子太遥远了,而且那个市场太成熟了,短期不具可比性.

太不成熟的也不用比了,要和外蒙,越南比的话咱就回到了95年了.

说说近的吧,看看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其实夹在高端和低端的DIY渠道生存都相当之艰难.这个道理很简单:

1.中间段产品,或者说是非订制产品,根本就是品牌机的天下,在这个产品端上品牌机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如果它决定与DIY通过降价和提高服务的方法竞争,基本没有输的可能.而且别忘了,这些市场和中国很像,除了HP/DELL等国际品牌以外,都有很强的本土品牌;

2.目前购买力较强的消费者或二三次购买者,已经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笔记本上,这正是DIY的软肋;

3.目前集中采购的需求,除了网吧以外基本上开始明显流向品牌机.即便是网吧,也已经开始被品牌机所关注,甚至有所动作;

4.严重同意WOKAO同志的说法,售后服务其实根本就是DIY的一块短板.也可以说是个定时炸弹;

5.几个大的品牌机厂商早已经开始将触角伸到了地县级城市,事实上是逐渐蚕食了DIY的大后方市场;

6.目前的DIY阵营里,无论是厂商还是通路商,都缺乏领军人物,或者说是精神领袖.当年像怡海,英特尔,华硕这样振臂一呼,大家纷纷响应的局面已经看不到了.当然这与市场成熟度有关,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这些当年搅动市场的大鳄现在已转型,或已经将业务的重点转移他处

纵观DIY的发展史,刚开始的时候靠一个好的产品就能称霸一方,后来开始拼通路,然后开始拼资金帐期额度,再后来就是拼零售规模.说实话,DIY拼规模实际上是在刀尖上跳舞......

跑题了,跑题了!

DIY市场感触~~~

对于DIY的零售而言,卖场的盘剥也不过是影响的因素之一,也许将来会成为改变业态的导火索,但是如果我们指望某一天卖场主动放下身段降低租金,那和等死有什么区别啊?商人不就是逐利的吗?

还是那句话,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时候,你就连点菜的资格都没有了.周边发展中国家的案例告诉我们,高端DIY是一条比较可行的出路.而中国现阶段的市场也允许相当一部分低端DIY存在一段时间.当然DIY不会消亡.但是恕我直言,大部分夹杂中间的DIY渠道会被迫转型,甚至消亡.

事实上,中国的DIY有个非常不好的习惯,也就是所谓的重零售.零售本身没有错,但是规模的拿捏就非常重要.简单的说,公司规模扩大一倍,并不意味着利润增加一倍,甚至30%毛利都达不到.在港台有一些中小规模的DIY已经率先转型开展社区和写字楼群的服务业务.真正走出了等客上门的尴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