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美国肆虐百年,三年即蔓延100多国的草地贪夜蛾,今已入侵中国18省,一场生物入侵阻击战铺开

本文刊登在2019年第29期《三重生活周刊》上,原标题为《草贪婪的夜莺:生物入侵之战》

记者/董燕宁

在美国肆虐百年,三年即蔓延100多国的草地贪夜蛾,今已入侵中国18省,一场生物入侵阻击战铺开

6月7日,重庆市云阳县农乡委农业技术人员发现了草地夜蛾(图片为ICphoto)

"镊子"

把从田里抓来的两只草夜莺幼虫放在手里,南宁植保站副站长黄树生的声音变得有点势利,他叫它们"镊子"。在他手中,两只一厘米长的淡绿色幼虫蜷缩着,据说这是在与人类长期斗争中进化而来的生物的"假死"。对于像我这样的外人来说,蕨类植物的所有幼虫看起来都像蚕,看着它们看起来像肉嘟嘟嘟甚至会产生可爱的联想,但在黄树生的眼中,这两只幼虫代表着过去四个月无休止的麻烦,压力和睡眠不足的噩梦。

"如果你曾经在玉米田里看到过玉米田,每棵玉米植物上都有一两个草幼虫,从数百个洞中钻出叶子,甚至将新种植的玉米啃到核心中,你根本不会觉得它很可爱。黄树生说,南宁种植了100多万亩玉米。其中一个横县是因为甜玉米的广泛栽培,出现了"中国甜玉米产量第一县"。

甜玉米的经济价值比较高,往往在零售端可以卖到2元以上的价格,因此,农民们照顾得比较精细,在当地合同20亩土地的魏海涛告诉我,他几乎和蔬菜一样在为玉米服务的时候。但在早期,当草地夜蛾落在他的农场时,他同样没有防备似乎是无害的昆虫。

今年4月,魏海涛第一次在田间看到这具黑头绿的身体,只有米粒大小,一开始他并没有认真对待。此前,魏海涛曾见过玉米遭受最严重的病虫害,是洪水后容易爆发的胶粘剂。粘虫体肥,钻一只眼,几天就可以吃叶子。"粘性蠕虫属于那种看起来更可怕的虫子。但是那只虫子现在并没有给他这种感觉,前几天玉米刚刚被下药,他指望它至少能控制害虫的大小。然而,很快,他意识到自己判断失误了。

几天之内,玉米田几乎完全被昆虫叮咬,"与只咬叶子的粘液不同,它们都吃了新长出的玉米芯。一些被吃掉的玉米叶的表面留下了一层薄膜,有些只是像漏水的勺子一样多孔。魏海涛赶紧转向当地的植物保护站,黄树生看到了,对他说:"这叫草夜莺,是今年的新品种,来自非洲。

而魏海涛第一次看到草贪婪的夜晚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对于全国大部分的农业工作者来说,这种害虫的注意已经很久了。早在2018年8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昆虫研究室王振英就曾撰文《危险害虫草甸贪婪的南丁格尔传播为危害》,并向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报告。

"事实上,我们在2017年的国际玉米病虫害防治会议上注意到非洲爆发了相关病虫害,描述相当严重。王振英向本杂志介绍,草贪夜蛾是世界十大害虫之一,但它早已危害美洲大陆,国内学者很少关注。"它是一种杂食性食物,它可以吸收300多种植物的汁液,它暴饮暴食,它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它传播迅速,它几乎没有天敌。蚱蜢的英文名称是"秋粘虫",它也以其快速转移和行进而闻名,因为它以幼虫为食。"

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入侵的非洲草甸来自哪里,但根据对种群的遗传分析,迁移到非洲的草原暴饮暴食种群在基因上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草甸暴饮暴食种群致敬。"但草贪婪的夜行者移动能力很强,没有能力飞越大洋。目前,业界普遍猜测可能是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来携带。"王振英说。

但跨越太平洋确实为草渣的全球传播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这种草渣在非洲的蔓延速度几乎失控。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2018年6月的数据,在只有12个被入侵的非洲玉米种植国,草粒暴饮暴食使玉米产量每年减少830万吨至2060万吨,经济损失为24.8亿美元至61.9亿美元。

虫害洪灾危机

虽然大多数学者预测,草本夜虫害虫的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包括王振英在内的大多数人都没有预料到害虫会来得这么快。

在王振英团队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总结了草囊的传播路径——2016年1月在非洲的尼日利亚等国家发现,2017年在几个非洲国家暴发疫情,2018年1月蔓延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44个国家,2018年5月从非洲入侵印度,并迅速蔓延到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 并于2018年12月入侵缅甸和泰国。

2018年8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了一项全球警告,称"这种可食用作物的入侵性害虫可能会蔓延到亚洲其他地区,主要是东南亚和中国南部,数百万小农的粮食安全和生计可能受到威胁"。这是70多年来粮农组织首次对特定害虫发出全球警告。

"从入侵印度之时起,我们的判断就是我们迟早会进入中国,所以农业科学院武孔明院士的团队很早就驻扎在中国和东南亚、南亚的边界,密切监视和研究他们的动向。王振英告诉我。

王振英的团队首次向农业部报告研究成果时,农业部也讨论了加强海关检验检疫的必要性,但王振英表示,在这么短的距离内,天空长长的边境线是草原贪婪的夜间入境海关,"拒死国门外的敌人"已不再可能。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吴秋林博士分析了缅甸的风电场,并于今年早些时候发表了《草莺缅甸蠕虫迁徙到中国的路径分析》。文章称,2018年12月,缅甸中部的风速和风向将满足云南省江城市蛰蛰夜蛾的风力条件,"特别是2018年12月18日至19日从缅甸起飞的草地夜工,从12月18日至19日入侵云南省江城的可能性更高, 同时,广西北部和贵州南部也有入侵的可能性。

这一分析很快得到证实。2019年1月11日下午,云南省植物检验站向国家农业技术中心报告,在普洱市江城县宝村发现了疑似草香夜幼虫。农业技术中心病虫害调查室的姜玉英和另外两名研究人员赶到宝村,进入云南边缘的小村庄后,确认草香夜虫的入侵已经发生。

正如王振英团队所预测的那样,大部分灾害一旦被发现,就来了一场暴风雨,1月11日,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首次发现了草幼虫。3月11日,在广西河池市发现了这种草。4月18日,广西省8个市(州)和18个县都出现了草皮夜虫。一周后,4月26日,云南、广西、广东、贵州、湖南等省(区)29个城市(市区)发现草原贪吃玉米,累计面积超过1.274亿亩,甘蔗受害者超过5万亩。

"这主要取决于草酸夜作的特点,其世代通常只有20天左右的生存期,一对母子一次可以产下100到200个卵,一辈子能产下900到1000粒,而最常见的蔬菜只能产下100个卵。从迁徙距离上看,草贪婪的夜晚每晚可以飞100公里,产卵前的母子可以飞500公里,相当于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距离。这使得他们的人口极易受到转移和扩张的影响。"王振英说。

害虫在第一次进入中国时确实会给人一种无法控制的感觉。国家农业技术中心早在去年12月就在省植保站培训班上组织了草饲夜防治培训,但让各地农业技术人员严防死亡,受影响地区的蔓延趋势依然明显。"有时候,就像魏海涛的案子一样,反应相对滞后。"南宁植保站的黄树生说。据农业农村部称,"每百只玉米有草原贪夜虫10多株"的标准,南宁有10%~13%的玉米田受到影响,如果该地区发现成虫,则看到虫区高达40%。

最紧张的时刻发生在6月21日前后,当时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全国草贪婪夜莺防治规划》,会同财政部紧急拨付5亿元防控资金,要求坚决遏制草原贪夜夜暴发,确保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黄先生是少数几个知道5亿美元应急基金背后故事的人之一。

"就像害虫蔓延到长江中下游一样,正值代际轮流时期,华北平原和北方东北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玉米产区,事关粮食安全。有效减少长江南岸草地夜班工人的数量是成败的关键,如果不加以控制,我国可能会像非洲一样,出现无法控制的粮食危机。"

"美国和草原贪婪的夜虫已经战斗了数百年,耐药性不用说,只是反草原贪婪的夜虫转基因玉米已经发展出几个品种,但每年都是一个沉重的损失。非洲以前从未见过,结果一直是昙花一现,新闻报道这个词甚至已经结束。我们的国家应该怎么做?"黄树生的问题,也是摆在当时所有植物保护工作者面前的。

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许多旧方法都失败了。

魏海涛最初使用溴化氰胺杀虫剂,这是一种用于传统蔬菜的杀虫剂,但长期以来一直对蚱蜢具有抗性。然后,在植保站的建议下,他更换了菊花型药剂,并将其与诱饵结合使用,从而防止了害虫的扩张。

农业农村部3月发布的《2019年草贪婪夜莺防治技术方案(试行)》,建议喷洒白色刚性菌、绿色刚性菌、苏云金奇菌、孢子菌制剂,以及聚甾醇、苦参、籼稻等生物农药。在广西、贵州等地农机中心的试点实践中,往往建议使用多种农药堆焊,这也意味着种植成本增加。由于玉米种植周期不同,河北等地6月份正处于玉米种植期,由中央专项资金支付农药采购或发放专项补贴,而广西等地区玉米播种时间早,6月底已经收获,提前需要农民支付, 个别地区发放地方补贴。

魏海涛正在种植甜玉米,黄树生告诉我,在广西,如果种植的是饲料玉米,榅产400公斤,每公斤的购买价格只有8美分,相当于每英亩总收入只有320元,而购买农药和喷洒农药的劳动力成本每亩可能要花费40元, 对于这些农民来说,这显然是负担不起的。"事实上,在受灾严重的田地里有很多人可能会播种并外出工作,但客观地说,这种情况是我们必须结束的,因为不仅仅是你自己的家在减少产量,它还导致害虫数量的扩大。

6月底,广西玉米进入收获季节,看着各块玉米收成统计,黄树生觉得暂时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南宁市100万亩玉米范围内,因病虫害造成的减产被控制在5%左右, 与之前受影响地区的统计数字相比,这一结果令人欣慰。

在采访中,他有时会提到,"草地的夜晚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可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代表了植保工作者的普遍心态,在草原贪婪的夜蛾进入中国六个月,最紧张的是那些没有被昆虫侵袭的植物保护工作者,如河北省植保站工作人员告诉我,"河南省周边几个省份, 山东、山西都出现了,我们就像敌人一样。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没有像非洲那样面临威胁粮食安全的严重害虫,这主要是因为其相对完善的测量系统和植物保护人员。不过,事实上,黄树生说,南宁植保站只有9人,除了两名站长外,一名后勤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只有6人。"这取决于农民与这种疾病作斗争。"王振英说。自去年底以来,王振英一直在省级植保系统培训农业技术人员,经常进行轴轮转。

不过,在王振英看来,总会有新的问题。例如,广西是一个冬季的草地夜班,收获玉米后,草贪夜班还具有其他食物来源,这意味着要及时考虑随着温度降低的生长周期延长,草贪夜班每年还可以繁殖12代以上,这意味着很容易产生新的变种和耐药性。

此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近日发现,90%的入侵草原实际上携带着一些"水稻型"基因,它们很可能是"水稻型"和"玉米型"两类夜班杂交种产生的后代。有些人担心需要警惕水稻型草原的出现。王振英对本杂志的分析,"从食物来源的角度来看是可能的,但我国大部分的稻田都是水田,蕨类植物不能在水田里打结,所以人口不会扩大,所以没有必要担心太多。

"这种情况的主要问题是非洲的草原仍然失控,这意味着很多成虫从东南亚和南亚进入我国,我们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根除它,所以这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王振英表示,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只有明确研究,才能开发出新型化工和生物农药,调整治理策略,使防控工作更加科学。比如"草场贪夜班在中国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主要的越冬地在哪里?""它有什么亚型?"等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