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炒鱿鱼其实也不是太贴切,事实是那些外资老板经人介绍慕名向Lucy抛出橄榄枝后,凭面试阶段的印象Lucy就果断婉拒,看起来是洋老板被Lucy炒了鱿鱼。按照Lucy的说法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的,老板和财务负责人的理念上偏差太大肯定不行,即便勉强彼此迁就也不利于工作开展,这是Lucy选择合作伙伴的关键取舍底线。
Lucy记忆中好像是一家澳大利亚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落户县城,说起来颇具规模,外方投资占相对控股地位,当初筹备期间他们外方的代表在县城物色财务负责人,老外条件很多,规矩套路也不少,小县城里能够跟这个洋管家掰扯清楚的人几乎没有,人家还要求懂英语,可以跟总部维持基本的工作交流,这个条件一下几乎杀掉一大片。
那天时近中午,Lucy接到当地税务局长的电话,说想邀请她一起共进午餐,有事要请Lucy帮忙(事后Lucy估计这可能就是税务局的招商引资项目)。税务局长召见Lucy肯定得接受邀约,到了饭店才知道局长所说的需要她帮忙的事情就是做这家中外合资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局长说根据外方的要求在县城里打着灯笼也难找到比Lucy更合适的第二个人选了。那个一起出席午餐的洋管家其实是来自香港的假洋鬼子,人家还不信局长的推荐,直接就用英语考起了Lucy,Lucy也是毫不含糊,直接也用英语回复他的问题,2、3个回合下来洋管家表示非常满意,局长和陪同人员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Lucy向洋管家说明自己目前的职业状况,虽然自己对外资企业的管理很感兴趣,但是估计如果是专职服务不太可能,如果企业接受她目前的职业状态的话,她可以考虑服务外资企业的时间上确保倾斜。洋管家说第二天下午他们会有一个跟总部一起开的电话会议,邀请Lucy参加,会议上可以把这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讨论。
第二天Lucy应约参加了老外的电话会议,中方老板傻傻地在一边陪着她,洋管家把电话接通后溜达一圈不见人影了,反正电话那头说话的国际友人很多,说的也不仅仅是他们这一个项目的问题,快要结束的时候,洋管家也不知从哪个电话又上线了,把Lucy给大家作了介绍,Lucy也是在电话里寒暄问候众人,又把自己目前的情况重新说了一遍,对方向她要了电子邮箱后,说具体细节会通过邮件跟她联系讨论,然后电话会议就结束。这还是Lucy长这么大第一次用电话来开会讨论问题呢,搁下电话内心还有点小激动,感觉自己又要开始一种全新的挑战。
大约隔了两三天的时间,对方的邮件就过来了,啰里啰嗦讲了一大堆,最后还给Lucy立了10条如果入职需要遵守的规矩,其他倒也无所谓,只是最后一条很明确阐述不允许兼职,要求Lucy把其他企业全部辞退掉。看到这条Lucy就来气了,人还没入职呢就这么趾高气扬的,以为人家多在乎他这份工作似的。Lucy把这事儿跟中方老板和洋管家说了,阐述自己不会接受这样的居高临下的不平等条约,中方老板怕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人,还给Lucy承诺她因辞退企业而少的收入部分自己拿钱补贴,他也希望Lucy的加盟能够在合资企业里维护他的权益。Lucy认为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她做事的原则底线,且不说她是否同意外方要求,即便是自己能同意也必须要给自己妥善处理其他合作伙伴相关后续事项的时间,而且起码对方应该是以商量的口吻来讨论,而不是单方面高高在上给自己立规矩。
按照Lucy的秉性是真想用邮件狠狠地怼回去,但是考虑到人家是到家乡来投资的国际友人,自己要代表家乡表现出姿态,还是放弃脾气很委婉地给对方有礼有节的回复一封邮件,主要阐述自己不能背弃老的合作伙伴的缘由,很遗憾的表示自己与贵公司提供的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失之交臂也是深感遗憾。洋大人再也没有回复Lucy的邮件,Lucy心想所谓的西方文明也不过如此嘛,起码的礼貌也没有。后来听说该中外合资企业一直就开展得很不顺利,一年以后Lucy再听到有关于它的消息说中外股东融合不到一起去,把公司仅有的资源折腾完了也就一拍两散了,害得中方老板几乎濒临破产。
另外一家被Lucy婉拒的企业是台资企业,台湾人也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Lucy,一定要约她到他们公司谈谈,Lucy不太喜欢台湾人说话的腔调,但是出于礼貌她还是按约定的时间去了。其实一开始彼此也都聊得还行,台湾老板见Lucy经验很足,与税务关系又好,当即邀请她做他们的CFO,他们倒是没提要求让Lucy一定专职伺候,可是台湾人想把财务核算和税务筹划打包给Lucy,说要跟Lucy签一个一揽子协议,包括交多少税、税率控制的要求等都以合同条款的形式白字黑字定下来,并且这些就作为支付Lucy服务费的依据。
Lucy当时就哭笑不得,这税多税少哪有预先就能精准测出来的?这些指标都要跟着你未来业务变化而变化的,想就此找个人捆着自己做甩手掌柜怎么行?再说了即便Lucy有好的税务筹划方案也是得要企业从业务一线就开始执行到位。Lucy当时碍于面子说回家考虑一下,回到家就通过朋友带话把台湾老板给打发了。后来Lucy想可能人家台湾人真没想那么多,人家也不是专业财务,也有可能真是不懂,想着怎么省事怎么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