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凡·高的秘密:《麦田里的柏树》真伪事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关于麦田中柏树真实性的争议也表明,博物馆始终受到公众监督,以确保其藏品和文化交流的可信度。

文的承诺/元

凡·高的秘密:《麦田里的柏树》真伪事件

麦田里的柏树(书面版),1889年,布面油画,73.2厘米×93.4厘米,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9500万美元梵高?

"麦田里的柏树"是梵高在《广告狂人之家》中被允许在野外作画时画的系列。在此期间,梵高写了他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星夜》,而《麦田里的柏树》则对应着《向日葵》,梵高认为自己是他最满意的夏季山水画。2016年11月,美国作家詹姆斯·格伦德维格(James Grundvig)向媒体透露,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麦田里的柏树"价值9500万美元,是假的。这个问题引起了公众和博物馆的关注。当时,大都会博物馆官员回应称,博物馆的网站已经发布了有关这幅画的有据可查的信息,以及科学报告,以证明该系列是梵高的真实故事。

作为怀疑者,格鲁姆德维格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而不是一个估价师或艺术史学家,尽管他似乎能够介绍梵高的事迹和作品,但他的作品很少像几个一样,但他并没有提出值得问的问题。他认为作品中最值得怀疑的部分是绘画的层次:"麦田里的柏树"被认为是梵高最好的山水画之一,但画面的色彩处理并不令人满意,最大的缺陷在于山的绘画中心,这是麦田和背景天空之间的前景, 但是在这群山丘的中间有一个非常不和谐的蓝色块。"梵高不会犯这个错误,蓝点是如此不寻常,"格鲁姆德维格说。梵高从未画过蓝色的斑点。另一方面,大都会博物馆还有另一幅梵高柏树画,比麦田里的柏树更暗。对此,格鲁姆维格认为,两部作品在色彩和笔触上存在明显差异,看起来不像是一个人的手。最重要的是,他建议梵高在完成工作后从画框上取下画布,然后卷起来邮寄给他的兄弟西奥。西奥不仅经常接他的无收入兄弟,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帮助梵高出售他的作品的画家(尽管梵高在他的一生中卖了一件)。梵高画作的速度和数量是惊人的,经常在几天甚至一天内完成一幅油画。那一年在养老院,他画了150多幅画,寄给弟弟的很多油漆还没有干透,折叠的过程中会留下油画表面的色层断裂痕迹。格鲁姆德维格认为,大都会的"麦田里的柏树"没有明显的折痕。最后,麦田里那棵柏树的来源被他质问了。虽然这幅画是由梵高的侄子通过商业画廊向市场流通的,但他相信它是由埃米尔·舒芬克(Emile Schuffenecker)伪造的。

埃米尔·舒芬内克(Emile Shufenek)被认为是艺术史上的三流印象派画家,也是画家保罗·高更(Paul Gauguin)和奥迪隆·雷东(Odilon Redon)的好朋友。在他早年的金融生涯中,Shufenek先生是高先生的同事,两人离开了公司,在巴黎的一所艺术学校一起接受绘画培训。梵高的弟弟西奥去世后,他的遗孀乔·邦格(Jo Bonger)要求舒芬内克帮助修复梵高的一些画作。格鲁姆德维格认为,在此期间,舒芬内克了解了梵高画作的全貌,因此能够以梵高的风格模仿他的作品。他还指出,大都会的"麦田里的柏树"在1891年没有出现在梵高的遗产清单上,因此质疑这幅画的起源。

梵高的《麦田里的柏树》至少有12幅,但有三幅类似的作品:一幅在伦敦的英格兰国家美术馆,另一幅由希腊慈善基金会Stavros S. Niarchos拥有。格鲁姆德维格认为除了大都会队之外,这三者都是正确的。梵高也画了这一系列的素描,现在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画廊。

凡·高的秘密:《麦田里的柏树》真伪事件

麦田柏树山上蓝色局部笔触的一部分

来自博物馆的证据

根据发行顺序,这幅画于1900年由梵高的侄子通过巴黎画家卖给舒芬内克,一年后卖给奥地利皇室成员路易-亚历山大·贝尔蒂埃,然后于1910年通过巴黎画廊卖给德国著名画家保罗·卡西尔。1910年底,Castle卖给了柏林的Franz von Mendelsohn。门德尔松一家后来移居瑞士,并于1951年易手。1993年,Buehler家族以5700万美元的价格将这幅画卖给了美国外交官沃尔特·安纳伯格(Walter Annenberg),他立即将这幅画捐赠给了大都会博物馆。从流通顺序的角度来看,格鲁姆德维格的质疑似乎并非没有根据。

然而,这只能表明,这个流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可能是假的情境,并不能证实作品是假的。因此,博物馆提供了详细的科学鉴定测试报告,并附有高清标题。

首先,该报告认为大都会的"麦田里的柏树"是梵高在户外绘制的系列作品的第一幅作品,而国家美术馆的画作则由梵高在养老院重新绘制,梵高的母亲和妹妹在基金会的缩小版。素描版《麦田里的柏树》与接下来两部的最大区别是屏幕左侧麦田边缘的绿线处理——草图的绿线向下,而复制品向左延伸。梵高的素描与素描一致,说明复制品是对素描的调整,因此在线条带处理趋于理性。梵高的即兴创作有可能受到精神问题的影响,正如《星夜》中所证明的那样。大都会收藏的画作是在写作期间创作的另一个重要证据是在颜料层中检测到麦麸。这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在1993年对这幅画进行表面清洁时发现的。在画底的色层中还发现了一点砾石,这也证明这幅画是在野外完成的。

其次,除了作品的大小和梵高写给弟弟的信外,属于30号大小,更重要的是,画布的质感与梵高美术馆收藏的几幅同时画的画作是一致的,可以准确判断,这批画布是梵高在1888年2月至1890年7月之间使用的。

第三,X射线显示绘画的笔触和绘画步骤接近素描版本。梵高的绘画顺序大概是从视觉到近景,在前后场景的交界处有相互覆盖。在山丘和麦田里,梵高堆叠着非常厚的颜色,而天空是最厚的。因为涂装时间很短,导致色层相互混合。不同部分的绘画笔触都非常丰富多样,这符合梵高的绘画习惯。这幅画的绘画方式与另一幅大都会的梵高"柏树"非常相似,梵高同时在户外写作时创作了一幅类似的柏树画,荷兰的Kr?ller-Müller博物馆收藏了一幅类似的柏树画。

第四,事实上,这幅画也有卷起包装的痕迹,在柏树的上部有损坏和颜色修复的迹象。

英格兰国家美术馆的科学鉴定报告

事实上,早在1987年,当这幅画还在瑞士时,英国国家美术馆就借调了大都会收藏的信息。当时,麦田里的三棵柏树都被错误地称为玉米地里的柏树,大都会的照片被认为是在1889年7月初完成的。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该行业现在已经统一了命名,并得出结论,大都会的"麦田里的柏树"是在1889年6月下旬创建的。可以看出,学术和鉴定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严谨的研究,才能对历史做出更准确的还原。

国家美术馆的认证报告非常翔实:

国家美术馆的素描标记在底层,表明这幅画是梵高在室内绘画的复制品。因为梵高在素描时不需要素描,所以直接画的颜料画就是彩画。然后根据素描的构图绘制他的复制品,以防止构图不一致。

在笔触上,与素描版本相比,复制品油画在中视图部分进行了简化。在室内重绘中,梵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画的画册变得更加装饰,也就是说,更多的是与梵高的个人绘画语言风格相得益彰。收到这幅画后,西奥批评梵高过于关注形式艺术,梵高回应说他无意中想画自己的风格。

英格兰国家美术馆清理了其收藏中的柏树。由于梵高的笔触很重,积灰处理需要非常精细,否则会破坏形成纹理的色块。因此,国家美术馆使用含有百分之一油酸钾的去电离子水,并用非常小的刷子慢慢除垢。

当表面灰尘几乎被清除时,博物馆通过电子显微镜,X射线和红外光分析了材料,发现梵高更喜欢锌白而不是铅白。梵高知道锌白颜料的挥发性比铅白颜料少,但在变色方面比铅白更耐用。锌白是一种油画颜料,直到19世纪中叶才开始使用。图片中有两种类型的蓝色,钴蓝色和石绿色,它们用于不同的区域:钴蓝色用于天空和中间视图的山丘,而石绿色与祖母绿混合并用于柏树中以抑制深色柏树的颜色。梵高还使用铬,祖母绿和铬绿来绘制深绿色。因为梵高画得非常快,所以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颜色层的混合。同样,复制的油画也有折叠造成的色层断裂的痕迹。

与国家美术馆的报告相反,如果大都会的作品在色彩习惯方面是一致的,它可能会有力地反驳格鲁姆德维格的质疑。

柏树是梵高自杀前创作巅峰的重要例证。梵高写信给西奥说,柏树就像埃及的方尖碑,具有当地的特色。在夏季,柏树是全麦田中最黑暗的部分。因此,一些学者认为柏树是梵高画作中最重要的两幅插图之一,与向日葵相反。向日葵象征着光明和生命,而柏树象征着黑暗和死亡 - 在法国,柏树是墓地地区的常见植物。梵高在养老院期间确实遭受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并有自杀倾向。柏树可能是这种心理活动的反映。

1889年6月中旬,梵高写信给西奥说:

柏树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应该像花瓶里的向日葵一样画一批,因为在我看来柏树很震撼人心,没有人能像我一样看着和画它们。

他后来在信中透露,他在色彩处理方面存在问题,认为屏幕底部的绿色阴影应该用蓝色阴影,即在蓝色上涂上绿色。因为梵高在天空等部分使用了非常厚的色块,他在信中也担心自己担心画布不够坚固。

大都会柏树的颜色比其他版本更深,也许符合他写作时的感觉。而回到疯人院复制绘画,为了加入与《星夜》相同的色块流,柏树厚厚的黑色线条更加动感,整个柏树的颜色也稍浅一些。

提问的动机

大都会博物馆在面对挑战时非常开放,通过其与其他博物馆的长期研究和合作,其证据在其官方网站上详细公开。这些博物馆制作的科学测试报告是可信的,该机构的艺术史学家所做的分析非常贴切。相比之下,格鲁姆德维格的质疑则更肤浅,抓住了"大师不能犯这样的错误"、"没有卷曲折痕"和"这幅价值9500万美元的画是假的"等肤浅的术语,这看起来非常像是想要激起话题的标题方。事实上,基础设施工程经理格鲁姆德维本(Grumdwigben)花了三年时间研究梵高的生活和绘画,并写了一本书《打破梵高》(Breaking Van Gogh)。这本书于2016年10月出版,似乎他的质疑是为了出售专著而炒作的。这本书的副标题直接指向这样一个事实,即大都会博物馆价值9500万美元的梵高画作是假的。

自从梵高被认为是大师以来,梵高的作品就一直很常见,学术界对梵高整个系列的选择充满了争议。梵高于1890年去世,享年37岁。到20世纪20年代,他的画作价格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假冒梵高的作品既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作为驱动力,也有许多条件来促进假冒。首先,梵高本人会复制自己的许多作品作为礼物送给朋友和家人。因为梵高没有收入来源,依靠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他经常画画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其次,梵高的信件已经完全出版,许多造假者可能在这个细节上发现漏洞,为某些作品伪造画作。

1928年,保罗·卡斯尔在画廊举办了梵高回顾展,其中一些来自另一位画家奥托·瓦克。瓦克自称来自瑞士的画作属于一位神秘的俄罗斯收藏家,他的名字被苏联隐藏起来。Baart de la Faille是第一位开始编纂梵高作品集的艺术史学家,他在展览前几个月正式出版了梵高艺术收藏的第一版,瓦克的画作也包括在内。然而,当这些画作在回顾展上展出时,它们被认为是假的,瓦克在1932年因欺诈罪被判处19个月监禁。因此,Fayer在整个系列中增加了一个附录,特别指出瓦克是假货。在1939年梵高完整收藏的第二版中,费耶排除了第一版中包含的许多后来被认为是赝品的画作。费耶随后致力于撰写和修订第三版,直到1959年去世才被剪掉。第三版于1970年出版,经过专家对他的手稿进行整理和修改。

1977年,另一位艺术史学家扬·胡尔斯克(Jan Hulsker)出版了他所写的2,125件作品的完整收藏。扬·哈尔斯克(Jan Halske)也一直在努力为梵高的藏品制造虚假信息,并指出至少有45件梵高在公共机构中的作品,包括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奥赛博物馆,法国里尔博物馆,挪威国家美术馆和荷兰克鲁勒 - 穆勒博物馆,都是虚假的。业界也对博物馆收藏的梵高作品的真实性存在争议,一件可以达成共识的事情是,如果流通量可以清楚地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那么可以判断画作的真实性。近年来,随着各个博物馆部门的逐步完善,博物馆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密切,识别梵高作品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