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学习累了吗,来听听乔布斯的演讲吧!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

本文本人手打,源自于视频字幕,视频链接

乔布斯的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因果相联

我在里德大学读了六个月就退学了,不过我在学校旁听课程又留了一年半,然后再彻底离开,我为什么要退学呢?就要从我的出生说起了。我的生母读研期间未婚先孕有了我,随后她决定让别人收养我。她坚持我未来的养父母是要度过大学的,于是按照她的规划,我将被一对律师夫妇收养。不过当我出生的时候,那对律师夫妇最后时刻改了主意想要个女孩,因此原本在候补名单上的我的养父母,在半夜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说我们这儿意外有了个男孩,你们要吗?,他们说,当然要。但我的亲生母亲后来发现,我的养母没有大学文凭,而我的养母甚至连高中都没毕业。起初她拒绝签订收养协议,几个月后才退让,因为我的养父母承诺一定会让我上大学的,我就这样开始了我的人生。十七岁那年,我真的上了大学,但我很天真地选择了一个几乎和斯坦福一样昂贵的大学,我那属于工薪阶层的父母剩下的积蓄,全部用来支付我的大学学费了,6个月来我始终发现不了读大学的价值,我对自己这辈子到底想做什么一无所知,也不觉得大学能帮我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为了让我读大学,我的父母几乎是倾家荡产,所以我决定退学,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其实当时还是挺吓人的,可回头想想,那的确是我做过的最明智的选择之一。自我退学开始,我就可以不再去上那些无趣的必修课,而去旁听那些更有意思的课程了。当然也不是真那么浪漫,当时我连宿舍都没有,所以只能在朋友寝室打地铺。我靠收集可乐瓶子,每个5美分来养活自己。每周日晚上,我都步行七里地,到神庙去蹭一顿像样的饭菜。我乐此不疲。我那些听从自己的直觉和好奇心,而遇到的事,后来都令我收货颇丰。举个例子说,那时候里德学院开设了,或许是全美最好的书法课,大学里每张海报上,每个抽屉的标签上,全都是漂亮的美术字,因为我退学了不必去上正规的课程,所以我决定去练练书法。我学到了有衬线体和无衬线体,懂得了如何把握词间距,以及如何做出漂亮的板式,优雅,沧桑,和科学无法描述的那种艺术气息,真是妙不可言。这些东西无论怎么看,都算不上对未来有实际用处,但是十年之后,当我们设计第一台苹果电脑的时候,却全都用上了,全都融入了苹果电脑的设计当中,那是第一台使用艺术字的电脑。如果我当时在大学没有学习这门课程,苹果电脑就不会有这门丰富的字体,和比例匀称的字体。因为微软只知道山寨苹果,那很可能世上所有电脑都不会有那些漂亮的字体了。要是我没有退学,我就不会选修书法,那么,各种PC也就不会有如今精美的字体了。当然我当时不可能预知这一件件事之间的“因”和“果”,只有回过头来看,才一目了然。再次强调,没人可以未卜先知,事事间的“因”“果”往往只在回首时显现。所以你得相信“因”和“果”会在未来生活中联系起来。人总要有些信仰才行,直觉也好,命运也罢,因果轮回。不管什么,去相信“因”与“果”的联系,会给你信心去跟从自己的意愿,哪怕离经叛道,也绝不止步。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

第二个故事,关于兴趣与得失

我很幸运,能在年轻时就找到兴趣所在,二十岁时,我和沃茨就在父母的车库里面开创了苹果。我们非常努力,苹果用了10年,从两个穷小子和一个破车库,发展成了拥有四千多名雇员,市值超过二十亿的大公司。一年前,我们刚发布了我们史上最棒的产品Macintosh,我也刚满三十,然而之后我却被公司炒鱿鱼了。怎么会有人被自己创立的公司炒了呢?在苹果的发展期,我们雇了一个我当时很看重的人物,和我一起来管理公司。在最初的一年中一切都很顺利,但是后来我们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了分歧,最终彻底闹翻了。而此时,董事会站在了他的一边,我就在而立之年被当众扫地出门。突然我人生的重心不见了,这对我是非常沉重的打击。最初的几个月里,我不知所措,觉得自己无颜面对上一辈的企业家们,我没有接好他们交给我的接力棒。我拜访了戴维·帕卡德和鲍勃·诺伊斯,去向他们道歉自己搞砸了。我的惨败,闹得满城风雨,我甚至都想干脆离开硅谷一走了之。但我有渐渐意识到,我对事业的热爱没有边,我的意外出局,并没有动摇我的热爱,虽然被拒绝,但是我心依旧,所以我决定从头再来。我当时没有感觉,但是回头看被苹果炒掉,其实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成功的巨大压力变成了新人接受挑战的轻盈,不再受固有思维羁绊。我轻盈地进入了我人生中最具创造力的时期,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创立了一个名叫NeXT的公司,和一个叫皮克斯的公司,还与一位杰出的女性相知相爱,她后来成了我的太太。皮克斯后来制作了世上第一个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工作室。峰回路转,苹果收购了NeXT,我也回归到了苹果。而且正是我们在NeXT研发的技术,带来了苹果的复兴。我还和我的太太组建了美满的家庭。我很肯定,这一切反而都要归功于当年的我被苹果开除的经历。所以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有些时候,生活会给你迎头一击,不要灰心丧气,我坚信,唯一可以让我坚持下去的,就是我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你必须去寻找自己所爱。无论是工作,还是爱情,都是如此。工作是生活中很主要的部分,要真正获得满足感,就必须做你相信是有价值的工作,要做有价值的事业,你就必须热爱你做的事业。如果你还没找到,千万不要放弃,要继续寻找。只要倾听你的心声,当你真的发现时,你就会感到,就像任何伟大的感情关系一样,岁月的更迭只会让这份感情愈发深刻。所以千万不要不要放弃,要继续寻找。

我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死亡的

十七岁时,我读到过一句话,说,假如你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那么总有一天你是对的。我将这句话铭记心中,之后的33年中,每天早晨我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假如今天就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会做些什么呢?还会这么过吗?如果连续几天我的回答都是“不”,我就知道,我需要改变了。提醒自己人的生命有限,令我一生都受益非常,令我能明智地在人生重大问题上做出抉择。因为,一切的一切,一切追求,一切荣耀,一切惶恐,一切挫折,在死亡面前,都会显得微不足道,剩下的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记住自己总会死去是避免自己被种种担心所羁绊的最好方法,既然一无所有还有什么理由违背自己的意愿,大概一年以前,我被诊断出癌症,我早上七点半做了一个检查,很清楚显示,我的胰腺上有个肿瘤,我当时都不知道胰腺是什么东西,医生告诉我,这是一种绝症,无药可救,也就剩下3-6个月的寿命,我的医生劝我出院回家,好好料理一下,这是医生表达“你可以等死了”的用语。这也意味着你要跟你的孩子把你觉得还有十年去说的话在几个月内说完,把一切都安排妥当,让你的家庭可以安稳接受,这意味着要跟亲友们逐一告别。这个诊断的阴影笼罩了我一整天,当晚,我做了切片检查,医生将内窥镜送入我的喉咙,通过胃部,然后进入肠道,用一根针在我的肿瘤上取了些细胞样本。我当时被麻醉了,不过我太太在场,她后来告诉我,当医生用显微镜观察这些细胞时,他们也忍不住哭了,因为他们发现我得的是一种罕见的胰腺癌,是可以通过手术治好的,我做了手术,现在我痊愈了。那是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经历,也希望之后的几十年我能离它远点。与死神擦肩后,我可以更坚定地告诉大家,相比当初死亡只是个概念的时候,没人愿意死去,即便是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不想通过死到达天堂,然而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没人能逃避,而且生命就应该如此,因为死亡就是生命最好的发明。它是生命更迭的媒介,推动世界的“新陈代谢”。现在的你们代表着“新”,但是不久以后,你们也会变成“陈”,然后被“代谢”掉。抱歉说得有些不近人情,但这都是事实。你们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费在过别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只是根据别人的思维结果而生活,不要让他人的喧嚣纷繁,淹没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的直觉和心灵的呼唤,其实它们最明白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我年轻的时候,有本很棒的杂志叫《全球目录》,我们那代人奉之为经典,它是由斯图尔特·布兰德在这附近的Menlo Park创办的。他把自己的文艺气质融汇其中,那是六十年代后期,个人电脑还没有出现,全是用打印机,剪刀,还有宝丽来照相机。他就好比是35年前的简装版Google,充满理想主义色彩。该书简洁实用,见解独到,斯图尔特团队出版了几期的《全球目录》,当它后来要停刊的时候,他们出了最后一版。那是七十年代中期,我就像你们这么大。杂志最后一期的封底上,是一幅清晨乡村公路的照片,就是那种假如你搭车旅行玩冒险,也会遇到的村路。照片下面有这样一段话,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这是他们停刊的告别语,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我一直以此激励自己,在你们即将毕业开始崭新旅程的时刻,我也希望你们能做到,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谢谢大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