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十大宏观经济学原理

一. 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资源”有效的配置到权衡取舍的具有竞争关系的各种事情中,以使人类的获得得到最大化的科学。

稀缺性是指某种资源的有限性,比如时间,比如实体财富,比如劳动力,比如知识等等他们都存在着被消耗和个体见拥有的差异性,往往他们之间还存在可交换性。正应为这些资源本身具有的稀缺性和人类对他们的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的研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使或长期或短期使收益更大化得问题。经济学研究的问题都是以物品的稀缺性为前提展开的。

二. 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

1.人们面临的权衡取舍

即人们在面对各种选择的时候所做出的权衡取舍。

2.机会成本

在一个人选择一件事情的时候必然放弃了其他事情将会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正如我现在在写博客时可能其实放弃了玩耍带来的快乐,可能是放弃了学习其他方面带来的知识收获,也可能放弃了一个一小时几十块的薪水。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这里主要是要对“边际量”做出解释,那么什么是边际量呢?其实它就是我们既定成本时的一种状态。

打个比方,你现在正开车回家,你到家这段距离要耗费的行驶费用是20元,然而你车上有三个空位,现在的状况就是一个边际量的状况,成本已经决定了,并不会因为多座一个人或者少座一个人而增加既定成本(在相对于整体的微小范围内的成本增量可以不计),这时候一个和你顺道的人给你拿10块钱让你带他一段(出租车的价格是50元),这时候你干不干?

按照理性人对边际量的考虑,可能会讨价还价一下,但最终还是会同意的。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是引起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外部刺激,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通过毛利来做出决策,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也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比如今年的猪肉价格上涨必然导致养猪的数量增加,而猪多了饲料的产量也就增加,也导致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产量提高,于是猪的稀缺性减小人们对猪的消耗并没有提高的话,猪通货膨胀,导致猪价格降低,如果饲料价格如果饲料价格不降低,猪场就可能赔钱,如果饲料价格降了那么玉米等粮食的价格也会降低,农民可能就不会选择种玉米了…等等将形成连锁反应。

5.贸易可能使每个人的情况变得更好

贸易是人们进行可用价值物品交换的一种行为,比如劳动换取货币,这个货币就标志着你的劳动的价值,你可用这个价值换取其他的东西比如:食物,知识,工具等等。如果你通过种植得到粮食,那这些粮食就代表你的劳动的价值,然后你可以拿它换取货币,而货币本身并没有价值。它的价值是源于它的流通性和共同遵守的约定代值规则。而往往这份规定的代值常常是变动的而且长期是代值越来越少,这也导致劳动价值的不断缩水,每一次银行多印的货币如果没有等价的劳动价值的提升的话(往往是科学的推动),你的财产都在缩水。

扯远了,反正贸易是可以使人们之间各取所需的进行交互来实现自身收益的提升。

6.市场

在市场中,中央决策者被人们之间的各种贸易活动的相互关系所导致的趋势和导向所决定,这些贸易活动是由许许多多个体所组成的家庭,公司进行,他们相互间进行交易,价格和利己引导他们的决策,从而形成一双无形的手来推动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7.政府

如果没有管理的话,一片混乱的市场可能会失控,就像原始社会的人如果没有形成群落,没有规矩,那么谁的利益都无法的到保障,比如说你作为一个原始人,今天你打到了一头鹿,如果没有规范的话,其他的原始人可能会选择杀掉你而获取你的猎物,所起人们聚在一起,制定出一个规则,选出几个执法者,在我看来这就是最初的政府或者国家等集体的雏形。

政府除了管理市场外,还要在市场失灵时去解决问题。

8.生活水平由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决定

这个在如今所考虑的要更多一些,比如环境污染和是否可持续的问题。

9.通货膨胀

货币的发行如果超过总的劳动价值那么必将会导致货币贬值。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想象一下如果降低通货膨胀的话那么因为短期市场反应不过来导致公司收入减少员工短期收入提升,那么公司就会选择裁人或许降薪,失业率就会增加。反之也可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