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每个成年人的阅读之旅,都要从这本书开始

离买来如何《如何阅读一本书》有很长时间了,虽然买来之后立刻开了封,但后面还是吃了不短时间的灰才拿来读完。

因为要保证科学书籍的客观和不产生歧义,这本书语言上有点绕,读起来比较吃力,而且容易昏昏欲睡。

不过这并不能掩盖这本阅读界“工业母机”的熠熠光辉。

我比较喜欢西方人写书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会把各种各样的情况分别列举出来,然后给予比较详细可操作的攻略。

这样会更偏向于器的这个方面,但是对读书没有系统方法论的读者来说,这是非常有利的。

道、术、器,这三个方面,器是最容易入手的,实践操练的多了,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感悟,就是术。

至于道,那就是在一个事情上深入研究多少年才能形成的,看个人造化。

所以西方的这种书,看似低端,但实际却最能解决问题。

因为直接,所以有效。

整本书的内容:

《如何阅读一本书》从开始的基础阅读开始讲起,来聊阅读的一共四个层次。

基础阅读就是要保证阅读的人有初步的阅读技巧,即能识文断字,这在一般的教育过程中都能做得到。

但是从检视阅读开始,就开始介绍详细的阅读攻略。

检视阅读的分类有二,目的也有二。

其一是为了快速精准的了解书目的具体内容。

比方说你在图书馆或者书店,看到一本看起来不错的书,你怎么确定它的主题是不是你感兴趣的,即你想不想读它。

或者有的时候,为了快速定位你感兴趣的内容,你要怎么做?

大概就是拿起来看看导读、序言,看看能不能找到提取出来密度比较大的信息;又或者看看索引,随便翻翻书的几个篇章等等。

其二是遇到比较难读的书的话,先读下去,不要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和思索。

遇到过很多这种情况,感觉书比较晦涩难懂,就扔在一边不管了。

那就相当于遇到困难放弃了整本书,获取的知识为零。

但是如果不管这些不懂得地方,通读整本书,那你最起码可以获取全书百分之三四十的信息。

分析阅读是整本书的重点,全书花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讲这一个层次。

这也是我们遇到的最多的情况,基本上我们拿过来一本书打算仔细读下去,就都算这个层次,所以这是最需要我们着重注意的层次。

往往我们拿起来一本书,就开始从头读下去,就像大水漫灌一样,信心满满的想要抓住任何一个有意思的地方。

读到最后,才发现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没有理清重点,也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

这本书的作者,洞悉了一般人读书的这个特点,因此在分析阅读开始阶段,就提醒每个读者,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先问自己四个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首先了解这本书的在说什么,然后再明白和自己的关系。这么一问,很多人就知道自己在读书的时候要干些什么,达成什么目的了。

虽然这四个问题已经够直接、够清晰,但是本书作者还是更加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做分析阅读。

整体上来说,作者引导读者通过由内向外的方式,去了解每一本书。

比如先知道书的类型、了解书的主旨和框架、然后了解作者想要讨论什么问题。

这是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虽然貌似了解了书籍内容,但实际上都还是外在。

本书作者通过描写如何处理书中的单字、词语、句子、论述,由基础到深入,由分散到集中,最后汇集整本书的灵魂。

从论述中就可以渐渐清晰每本书的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的答案。

读完分析阅读这一层次,就有个什么感觉。

就像是在拿斧子不断砍掉椰子外层厚厚的壳,然后喝到甘甜可口的椰子汁。

厚厚的壳就是每本书作者的语言文字,椰子汁就是每本书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

这种抽丝剥茧、最后直达每本书灵魂深处的感觉很过瘾。

在说完了这个层次的通用原则之后,作者更加详细的介绍了每个类型书的读法。

比如说,实用型的书、诗篇、话剧、小说、历史、哲学等。我只非常详细的读了实用型的书如何读那一章。

一个方面是,像哲学、话剧、诗篇这些书籍,从小到现在我都没读过,即便知道了怎么读也没什么用。

另一个方面,这是一本实用型的书,要靠实践才能最后真正掌握。

我不能实践这些书,要就是做不到真正的掌握。那倒不如什么时候有读诗篇话剧的计划时,再回过头来读这几章更有效。

(把自己偷懒解释的好伟光正…)

主题阅读是要比分析阅读更加主动的一种阅读方式。

分析阅读是拿过来一本书,作者说什么,我们就读什么。主题阅读是你有意识地去找多本书,然后挑出来主题相关的章节去做对比思考分析的过程。

虽然这两者都是读者的主动阅读,但是分析阅读更像是被动式的主动,而主题阅读是纯粹的主动阅读。

主题阅读一般是我们有某个选定的主题,要对这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需要结合不同作者看法的时候用到。

大家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经常为了完善论文题目,会去翻很多主题相同的论文或者书籍。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这一章讲的就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题目的问题,而去找很多包括很多相同主题的书来读的过程中,要用到的办法。

我们在寻找包含相同主题的书目的时候,发现找出来的书太多了,而且并不是一本书都在讲这个相关的主题。

并且每一个作者使用的语言或者术语都不尽相同,我们有时候读着读着就被作者绕了进去,读了多半本书,却发现解决不了自己面对的问题。

或者只是自认为解决了问题,但实际引用的只是某一个用词比较激烈的作者一直在强调的结论,我们完全被带跑偏了。

说实话,在读这一章之前,我一直没想到这里面有这么多弯弯绕。

作者用比较简单的几个步骤,就帮助解决了上面的这些问题。

准备部分:

  1. 针对主题,列书单书目。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 检视阅读,筛选与主题相关的书,并再次确认研究主题。

阅读步骤:

  1. 检视阅读,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 确认每个作者使用的不同语言,但是表示的相同含义。
  3. 厘清你想要作者们回答的关于主题的问题,并排序。
  4. 整理各个作者关于问题的不同看法,将其解读出来。
  5. 按照顺序分析问题,说明问题的不同答案并说清楚原因。

需要注意:

  1. 主题阅读就是要能面面俱到,而自己并不预设立场;
  2. 进行主题阅读的目标不在于找到答案,而在于对于主体的分析;
  3. 即便找到了也是在一些相互矛盾的答案的冲突中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而且有确切理由。

对本书的评价

书中还有一些章节,限于篇幅我就没有放进来这篇读书笔记中。但这绝对不是说那些内容不重要。

就像“如何评价一本书”,这本书里面也有很详细的介绍。

作者说必须要充分了解内容之后才能评论一本书,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好像好不够格来评价这本书。

既然不能评价,那我就说一些纯粹发自于个人的感想吧。

前面说了,我比较喜欢西方书籍,把事情说的明明白白,一二三四说的非常详细。

这本书在这方面绝对是一个经典,把问题分成尽可能细的分支,把每个分支再做详细的描述介绍。

经典运用WBS和归纳演绎等逻辑手法的一本书。

每个想要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人,在认真看完本书、了解到每个步骤之后,最起码可以做到形似。

要是多加锻炼,深刻掌握这本书并不是一件难事。

这本书的两个作者是浸淫在文学方面两个专业级大学者。

除了这本书,他们还编纂过《西方世界的经典》,更出名的是《大英百科全书》。

这不仅让他们闻名于世,同时他们因此涉猎广泛,所以对书籍的种类、每类书的读法都了如指掌。

因此由他们来写这本书最合适不过。

上面写了本书的主要框架内容,但绝不是全部。本书作者智慧洒在这本书的每一页每一个章节。

我把这本书的框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成了一个导图。在公众号【兔子研习社】后台,回复【阅读】即可获得。

每个成年人的阅读之旅,都要从这本书开始

我知道,这相当于只在沙滩上捡起了一条刺人的鱼骨,却对那些精美的贝壳视而不见。

希望今后,我们能够多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能够发现更多熠熠发光的美好事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