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穿回古代就能三妻四妾么?

作者:荷塘月色QG

很多男人动不动就说在古代就好了,三妻四妾有人伺候多好呀,还是希望大家看完就能了解穿越回到古代男人到底是三妻四妾还是万年老光棍。

穿回古代就能三妻四妾么?

来源网络

古人并不提倡早婚

与当今社会女性奉行晚婚晚育不同,古代女性似乎普遍结婚早,生孩子早。

在一般人印象中,古代女性大多十三四岁就结婚生子。其实,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历朝历代的法定结婚年龄并不完全相同。

周朝人认为,男人应该在三十而立之时娶亲,女人应该在二十岁发育成熟时出嫁。几乎跟现代文明社会的规定完全一致。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烽火连年不息,各国都需要兵力,纷纷提倡早婚早育,婚姻制度自然也不再那么随其自然了。

首先对结婚年龄进行干预的便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齐恒公为了富国强兵,增强综合实力,将齐国的婚龄调整为“男子三十成家,女子十五出嫁”。男性的婚龄没变,只是女性的婚龄下调了五岁。当然,这个时期虽然各国普遍降低了男女结婚的年龄,但是还没有过分的强迫性质。

而真正强制干预结婚年龄的人,其实是越王勾践。勾践为了向吴国复仇,需要大量兵力,原本的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只是法定的最低结婚年龄,勾践直接把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七岁定为最迟结婚年龄。也就是说,男女到了这个年,如果不结婚,就要向他们的父母问罪。总而言之,勾践就是要把越国内一切适龄男女变成生育机器为他生产奴隶,最终变成他的战争机器,战胜吴国,成全他的野心。

穿回古代就能三妻四妾么?

来源网络

勾践的行为,为后世朝廷强制干预婚龄提供了样本。尤其是战乱时期或大乱初定,皇帝都会采取强制措施干预婚龄。

万年老光棍首次提倡单身税

汉初,因很多人死于秦末战乱,汉高祖刘邦为了恢复人口数量,强制早婚早育,规定到了一定年龄还没结婚就要罚款。

记住,单身税自古有之,开创者就是刘邦!但是,刘邦本人就是晚婚晚育的典型,谁让人家后来当上了皇帝!

其子汉惠帝刘盈时期,这种政策更是变本加厉,“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就是十五到三十之间的女子,如果没有结婚直接罚以五倍的赋税。

呵呵,不结婚?等着破产吧!晋武帝司马炎果然不愧是玩出羊车驾幸”的风流公子哥,规定“女子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老光棍们有福了,朝廷免费发老婆了。至于被官府官吏强行拉婚配的女子,只能认命了。南北朝时宋武帝刘裕规定,“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就是女子到了十五岁还不结婚,全家人就一起蹲大牢吧。

穿回古代就能三妻四妾么?

来源网络

唐太宗时,“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就是到了岁数不结婚,地方官府出面安排结婚对象。

“剩女”“剩男”古已有之

有的早婚的,自然就有晚婚的。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大龄“剩女”应该是女皇武婴的老妈杨氏了。这位杨氏,出身很是不凡,其父是隋朝宰相杨达,伯父是大名顶顶的观王杨雄。只是,不知为何这位典型的白富美,一直待家未婚直到四十四岁那年,唐高祖李渊体帖功臣,才把这位大龄“剩女”嫁给了五十多岁的老螺夫武士藏。

不过,隋唐提倡早婚,女子平均婚龄不满十八岁,杨氏这样高龄未婚的贵族女性毕竟是极少数,真正大龄“剩女”盛行的时代其实是宋朝,那时的女子真的是只有更晚,没有最晚。

宋代社会之所以出现女性奉行晚婚的状况,挑剔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厚嫁”风俗。

穿回古代就能三妻四妾么?

来源网络

宋代女性如果没有一笔丰厚的嫁妆,一般是结不起婚的。

宋代的“厚嫁”究竟有多厚呢?

范仲淹在《义庄规矩》规定 :“娶妇支钱二十贯,嫁女支钱三十贯,再嫁二十贯。”三十贯钱,在当时足够买几十亩地了。这样的嫁妆,不可谓不丰厚。

卖国贼秦检结婚时,据说老婆王氏携带的嫁妆是二十万贯,这在今天堪比各种世纪婚礼了。

在宋代女性普遍晚婚的同时男人同样也不想早娶。所以说,宋代社会不但盛产“剩女",还制造了很多“剩男”

宋代男性不愿意早娶,则是因为当时的科举制度。

宋代的科举制度是“包分配”只要考上了直接授于官职,完全就是“一考定终身”。如此好事,自然引得无数人争抢,“寒窗苦读数十载",就为一朝中选,哪怕须发皆白,也绝不放弃。

于是,“榜下捉婿”的情况就出现了。每当放榜时,许多达官贵人和士绅富商争相拉着中举学子想让他做自家女婿。由于竞争太过激烈,宋朝出现了罕见的“倒追”现象。为了钓住金龟婿,女方便大砸嫁妆,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穿回古代就能三妻四妾么?

来源网络

因此,“立业”便成了很多男人的第一选择。在他们看来,“先立业、后成家”才是最佳选择。只要中举,不仅能“翻身农奴把歌唱”还能完美解决终生大事。

由此可见,“剩女”“剩男”古已有之,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如果运气够好,成为武墨她妈杨氏那样的“黄金剩斗士”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若果你梦想穿回古代三妻四妾,那你就想多了,哈哈娶个妻子都难。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在岛屿读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