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川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作者:中国日报网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每天都有牦牛经过!"8月18日,面对前来检查的水产部门,雅安市禹城沙坪镇小型塑形电站的老板黄继强挺直了腰杆。

四年前,由于水电过度开发,小冲电站所在的周公河被中央生态环境检查组"命名"。不久,周公河上的四座发电站被拆除,其余的则装上了"工作字钢",留下了几十米宽的鱼。经过慎重计算,只要"让丫鱼游"一个,每个电站每年就减少数千万元的收入。

强人摔断手腕,凸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性。2017年以来,特别是自第十一届省委三中全会以来,位于长江黄河上游的四川牢固树立了"绿水绿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效掌握了上游意识,坚决承担上游责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努力谱写中国四川的美好篇章。

几年来,四川坚决肩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政治责任,以钉钉子的精神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整改,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有效筑起了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屏障。

几年来,四川始终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行动,不断用改革激活、变革力量、法治守底线,努力推动兴川治向一个新的水平,美丽繁荣和谐的四川画不断传播。

出重拳也出长拳,牢牢坚持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差"的刚性底线要求

过去半个月的时间里,每当路过瓦湾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燕园地区,陈国红还是忍不住要拜访"老朋友"。八月初,护林员发现了第一次出海的山间小溪。山西作为与大熊猫同时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活化石,对栖息地环境的要求极高。

山间小溪的外表背后,是瓦亚山中浴火的重生。自2017年中央生态环境检查组发现问题以来,瓦湾山区已有30座水力发电站被关闭,52座水雷得到修复。

直面问题,刀刃向内,用短暂的阵痛换来了绿水绿山的回归。这不仅是洪雅的选择,也是四川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贯态度。

第十一届省委第九次全会提出要加强对绿色低碳发展科技的支持。要加强对大气污染成因的分析与治理,开展长江黄河上游脆弱生态系统修复、高寒地区垃圾、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态度在细节上更为明显。去年4月,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同时担任委员长,原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班子不再保留。从"集团"到"委员会",制度的变化反映了四川对生态文明的把握更加全面和系统。

有态度,有行动。2017年12月底,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检查情况后不到一周就向四川省反馈,初步形成了四川省整改计划,使反馈问题"碎片掉落,事情有回声"。2018年,污染防治"八大战"将全面展开,剑指着全省八大突出环境污染问题。

还有更多。围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膜反馈问题和专项检查发现潍江流域发现的问题整改,四川全面推行了"名单制和责任制以及销售编号制度"。随后,全省总体规划、待办事项清单、各部门细化方案的"1加一N"整改工作制度被全面推开,由省领导包办对重点疑难问题进行监督,以钉钉"处罚"的形式进行。目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回头看"整改任务155项,已完成146项。

更敢于曝光短。去年,我省全面启动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实现21个市州全覆盖。截至目前,四川共发现生态环境问题9200余例,追究责任人1100余人。

"歼灭战"和"持久战"都有。建立制度,用制度和法规来维持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压局面。近年来,《四川省渭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实施。全面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境审计,明确任期内"生态答题",继续把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制度化轨道。

新旧兼修、综合政策,持续推动动能转型发展过程中结构转变的方式

7月底,光远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上半年,城市规模以上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两年均增长率为7.7%,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就在2019年,"怎么处理工业"对广元来说仍然是一个大难题。今年,长江经济带警示膜揭露了广远市望仓县弃水企业水源直接排放污染问题,进而在市边处理探索矿山绿色发展之路。同时,一批新的制造项目已经生根发芽,问号将继续拉直。

一只手关上工厂,另一只手转弯。这不仅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四川经济增长的坚定权衡,也是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用重拳对抗污染。2017年以来,随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回头看"等问题的整改,全川地区累计有上千家高污染高能企业倒闭。

一张图片被反复提及:2018年6月26日,宜宾天元集团有限公司最后一座120米高的烟囱在宜宾工业区坍塌,换来了工业小镇宜宾的绿色崛起。

不仅要消除库存,还要消除增量。2018年,四川率先划定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将全省30%以上的土地纳入红线控制。2019年,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竣工实施,禁止长江干流和主支流岸线1公里以内新建化工园区。去年,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分区治理,全省行政区域划分为三类环境治理单位。

高点起始动能。近年来,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四川从顶层设计,不断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格局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发展势头的转变。

"高"?一个机构或许可以解释,今年,长江经济带省级发展领导小组和省级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省委书记彭清华、党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也担任领导班子组长。

高点,从建立"绿色绩效观"开始。近年来,我省取消了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级区域国内生产总值评估。目前,环保指标在当地政府年度绩效目标考核中权重提高到13%。"绿水绿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的行动方针。

高点,从绘制路线图开始。201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对四川省高质量发展"开枪"。随后,结合本省情况和产业布局,我省提出构建"5-1"现代工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体系和"4-6"现代服务体系。今年,目标国家"碳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被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施工图"不断完善。引进了16个重点产业化培育项目、10个"川级"农业产业发展计划等,建立省级领导联系,引导各大产业体系,持续壮大四川经济强省的产业基础。

绿色动能,四川绿色发展水平不断飞跃。2019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率先突破万亿元,现代服务业强势省级建设蹄稳,农业省金招牌持续闪耀。在成都,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正式揭牌,发展战略转型的动能再次增添代号。

发展更为保障,更高质量的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更加协调统一,美出四川的愿望

"你坐在成都的家里,透过窗户可以看到百里之外的西陵雪山。8月18日,在北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的赞美再次让成都"走出了圈"。

数据证实,2016年至2020年间,成都PM2.5浓度下降了约36%。数据的变化,记录了四川守护蓝天、清澈水绿地的决心和作用,也见证了四川生态文明跨越的轨迹。

蓝天正在增加。去年,绵阳、乐山、眉山新增3个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城市14个,增至66.67%。今年上半年,四川的空气质量达到87.3%。

水更清澈。全省新增污水处理能力日均超过200万吨,比"十三五"初期增长26.4%。去年,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扩大到全省所有天然水域,所有渔民实现了"洗脚上岸",全省87个国家考点的优良率达98.9%。

绿色空间正在扩大。2016年以来,借助全川全区大规模绿化作业,全省共完成森林建设5593万亩,处理退化草原7684万亩(二),荒漠化土地466万亩。去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比全国高出17个百分点。

更环保 更环保 更环保。到今年年底,四川将全面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建立以党和政府领导为核心的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开发责任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全川3.7亿亩林地和2.6亿亩公益林"一图"一套数字"管理。

美丽传播到更广阔的地区。2018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们将启动"人居环境恢复倡议",重点是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和污水处理。今年,"美丽四川宜居村"建设再次启动。为了拓宽视野,横跨四川、陕西和赣州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将于今年年底正式上市运营。豪尔赫国家公园由两省共同建设,正努力打造世界上最美丽的高原湿地国家名片。

绿色低碳引领新时尚。坐3路公交车到地铁站,然后坐地铁到天府三街,再骑几分钟的共享单车到公司楼下——这是一家人住在成都南三环外,在天府二街附近工作,王晓敏出行。从2017年开始,共享单车将在成都迅速推出。今年3月,《成都市城市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低碳生活圈,正在四川各地流行起来。

更美丽、更绿色,四川的经济发展质量更高。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其中,工业部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368亿元,同比增长25.5%,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工业部门总收入和27.9%。

绿色触底,经济发展蓬勃,经济发展与环保更加协调统一的美丽图景正在四川慢慢展开。(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承东银鹏王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