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全面回顾周鸿祎的互联网方法论

互联网是什么,有时候感觉它是一头怪兽,有时候感觉它是上帝,有时候感觉它是我们的伴侣。其实,很难通过一句话来概述,它可能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方式,一个虚拟世界?有时候,与其退后一万步,尝试概括它,不如向前走一步,深入体会享受。

当然,从商业角度,传说中的红衣教主,果真名不虚传。这本书,虽然讲的是一些人人皆知的互联网法则,虽然看着有点像360产品宣传册、说明书或发展史,虽然周董时不时嘚瑟一下,虽然他一有机会就会寒碜QQ和瑞星金山们几句,虽然他很啰嗦,一些观点反复出现在不同的章节。但是,无可厚非,书中的观点解析确实很深刻,提到的法则确实比较全面实用。

有些道理,虽然我们心里都懂,但是能说出来讲给别人听,对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能够写出来作为行为准则,又是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像书中讲的:用户至上、颠覆式创新、免费时代、体验为王,我们需要反复推敲,熟记于心,以期望能够对我们的行为产生长远影响。

然而,没有一成不变的准则,没有万能的方法论,很多方法论之所以被人们传颂奉行,是有一定的潜在条件。比如“敢想敢干”,应该辩证地来看待,Netscape在自身立足未稳的情况下,叫板Microsoft,结果一下子被干死,这种“敢想敢干”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那么,类似这样的点,需要我们自己去感悟,反复尝试,在磨练中成长,进而形成一套我们自己的“互联网方法论”。

总体来说,这本书很适合传统行业的朋友来感知互联网,比较适合互联网从业人员推敲和反复思考。

1.      自序---我的价值观

看一个人是不是具备创新力,先看一点,是不是敢想敢干。

《硅谷热》这本书教给我的第二个价值观,是在互联网里干,做什么都不如做一件产品改变世界来得彻底。

第三个价值观,就是要与众不同。

我希望20年之后,我孩子问我当时做了什么,我至少可以说我还是做了那么一点事的。

2.       第一章,欢迎来到互联网时代

任何企业都可以找最强的竞争对手打,但有一个对手你是打不过的,那就是趋势。趋势一旦爆发,就不会是一种线性的发展。它会积蓄力量于无形,最后突然爆发出雪崩效应。任何不愿意改变的力量都会在雪崩面前被毁灭,被市场边缘化。

核心是用户体验,产品之道,大同小异。我不懂餐饮,不懂航空,也不懂商旅,这么多行业我都不懂,但我相信任何行业的人都可以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通过换位思考,你会发现,无论是虚拟的互联网服务,还是现实世界的服务,或者实体的产品,都存在着大量可以改善用户体验的机会。而你一旦开始着手改善用户体验,那就意味着创新的开始。

什么是商业模式?其实,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它至少包含了四方面内容: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

3.       第二章,互联网里的用户至上

为什么说360是一个互联网公司,而不是单纯的杀毒软件公司?以为内360不是靠卖杀毒软件挣钱,而是通过免费杀毒得到了海量的用户基数。直到今天,360杀毒依然不赚钱,但因为我们向海量用户推荐使用360浏览器,通过导航、搜索、网页游戏等业务获得了丰厚利润。这就是用户的力量。

是用户,而不是客户。我们原来的字典里只有客户的概念,很多企业会把这个理念写成客户至上、客户是上帝,因为客户给企业钱,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但互联网要颠覆这个观点,当传统企业进军互联网的时候,当然客户的钱还是要赚,但要想想谁是你的用户。用户的定义在我看来就是那些你能长期提供一种服务,能长期让他感知你的存在,能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你只有在互联网上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才有能力把其中一些用户转成你的客户。

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为用户服务。好的互联网产品总结起来都有两个特性:第一,它要能在一个点上打动用户;第二,它一定是在持续改进、持续运营。这是互联网产品的一个魅力。

在这样一个时代,做产品一定要做减法,一定要找对一个点,在这一个点上做到极致,否则你什么功能都做,最后什么功能都不突出。先不说你的资源有限,不够分配,你就是资源很多,做的产品没有特色也不会有鲜明的卖点。

4.       第三章,颠覆式创新

颠覆式创新都不是敲锣打鼓来的,而是隐藏在一片噪声里。它是代表未来趋势的一个信号,但你却通常看不到、看不懂、看不清。所以,一定不能以一种藐视的态度看待新生事物。它可能满身缺点,但是颠覆你的东西,不需要做成十项全能。它只要在一个点上追求极致,远远超过你,这就足够了。

我认为创新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很难发生,那就是发明。还有两种创新形式:一种是从商业模式上创新,就是把贵的东西做成便宜的,收费的做成免费的;一种是从体验上创新,就是把复杂难用的东西变简单,把笨重的东西变便携。

颠覆式创新,需要逆向思维。颠覆式创新最好了,你会让对方所有的优点都变成包袱。各种商业战争的案例,都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当你面对强手的时候,一定不要按照它的节拍跳舞,按照它的节拍跳舞你就死定了。你要想办法通过反向思维,通过逆向操作,在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上创造一种新的游戏规则。

颠覆的力量来自于侧翼和聚焦。

《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柔道战略》、《定位》、《再定位》、《二十二条商规》。

5.       第四章,免费时代

传统经济的本质,就是低买高卖。但互联网最激动人心的地方,在于你能给亿万用户提供非常好的产品免费用,最后你还能因此获得巨额的财富。这种模式在传统的商业世界中是无法解释的。

我军撤出延安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说革命根据地不能说丢就丢啊。毛泽东跟大家说了十六个字:地在人失,人地皆失;地失人在,人地皆得。按照互联网的思维来说,地就是业务,是收入,人就是用户。用户是互联网所有业务收入的基础。你可以暂时放弃收入,只要用户还在,就可以把收入再挣回来。但如果为了收入和业务,你损害了用户的价值,用户跑掉了,你有再多的收入都会崩溃。

什么是互联网化?在我看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内,硬件的互联网化为以下“四化”。第一是商业模式互联网化。第二是产品体验互联网化。第三是市场推广的互联网化。第四是产品销售的互联网化。

免费是一种颠覆性的力量。免费的本质是什么?是对商业模式的颠覆。

互联网的转型与跨界。怎么才能实现跨界、成功转型呢?难度还是挺大的,成功案例真的也不多,但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内部培养容忍失败、鼓励创新的文化。第二,通过合作培育突变的基因,短时间内获取不具备的能力。

6.       第五章,体验为王

在拉斯维加斯有一个酒店,客人离开酒店的时候,门童会塞上两瓶冰镇矿泉水,免费给客人在路上喝的。这两瓶水给客人的感觉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是预料之外的贴心服务。这就是超出预期的体验,才是真正的客户体验。

超出预期的才叫用户体验。什么是体验?我认为,用户体验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感觉。

亚马逊的“飞轮”,苹果的像素。体验需要追求极致,体验的基础是用户需求。细节,还是细节。一定要聚焦。大道至简。

7.       第六章,互联网方法论

在进行微创新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老想着做平台。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转型互联网的传统企业,最忌讳的就是一上来就冲着宏大的平台化思维做,因为用户不会因为你做了一个平台就接受你的产品。

怎么定义微创新呢?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问题,从行业巨头看不到、看不懂、看不起的小处着眼切入市场,通过快速地、持续地改进产品的用户体验,从而达到颠覆市场格局的目标,这种持续不断的创新就叫微创新。

互联网产品,不管是客户端还是Web应用,要赢得用户,首先要找找到典型用户群,提供好的用户体验。要提供好的用户体验,就得找到能打动用户心扉的那一点。这并不是说打动就能打动的,有一下子蒙对的,那是运气;有试错试出来的,那就变成了经验。

有两点很关键:第一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第二要小步快跑,快速出击,不断试错。我把这两点称为互联网上的“微创新”规律。

小步快跑。现在互联网讲究的是用最低的成本、最小的规模、最快的速度去尝试一个粗糙的东西,快速拿到市场上去试,市场好就趁热打铁,乘胜追击,不好就赶快换方向。

不要平台化思维。

口碑是衡量创新的标准。

容忍失败。当你真正去创新的时候,很多时候缺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胆量。

互联网产品秘籍。根据我个人多年的实践,互联网产品有几个容易被忽视的特点。第一,互联网产品要有一个灵魂,要符合相关领域的游戏规则,要打动用户的心。第二,互联网产品需要不断运营、持续打磨。好产品是运营出来的,不是开发出来的。

好的产品:让用户离不开。好的体验需要处处留心。做产品需要“现场力”。强需求与弱需求。像小白一样思考。做产品要有一颗粗糙的心。“扁平化”与“小而美”。

如何建立一个“铁打的硬盘”。第一,不能以发财为目标,一定要有某种程度的理想主义情怀。第二,财聚人散,要有激励机制,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第三,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留一部分利益给未来。

8.       周鸿祎批注“遗失的乔布斯访谈”

我觉得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应该是不怕挑战的。应该把这种挑战转换成为自己的磨砺,竞争对手是最好的磨刀石。

作为领导者,乔布斯肯定是很挑剔的,其实我对360公司的产品也是这样。通过挑剔,通过不断挑战,确实可能产生很好的结果,但是这个过程会让大家觉得很痛苦。这也是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

有时候大家都认为公司规模做大了,我应该更像一个成熟的企业家那样,说话有分寸,有礼貌,对团队应该多激励。其实我也很想激励团队,但是这点上我非常认同乔布斯,他认为结果是最好的激励。所以我也跟团队讲,你们是要结果快乐还是过程快乐?如果要结果快乐,过程可能很痛苦;如果我们过程很快乐,大家发现问题都三缄其口,结果可能就不一定快乐。也有很多人不认同我的说法,他们认为结果快乐也不一定要过程痛苦。但是我总觉得如果没有内部的挑战,没有反复的磨砺,最后你的产品到市场中去,未必能胜过别人。

我创业从来不是为了钱。如果创业者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物质化的目标,这种目标很难支持人长期做下去。因为你只是为了赚钱,一旦遇到困难,你会说,“算了我何必吃这个苦呢”,随时都有可能放弃。另外,有各种各样的赚钱方式,不是说只有产品一种方法,倒卖东西也可以赚钱,可能你会很快赚到了钱,你创办的这家公司上市了,你就很容易失去目标,因为你已经赚到了足够的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