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沐浴百年战火的清朝,为什么国库比明朝充盈?全因这两点原因所致

作者:阅史知古今

回顾整个明清史,我们不难发现明朝的财政比清朝紧张多了。众所周知,战争最能敛财,却也最劳民伤财。然而,清朝自始以来,就经历了萨尔浒战役、丙子之战以及平定三藩之战等诸多大战,而明朝似乎并没有频繁的战事发生。

那么,相比于渴望通过战争来求强大的清朝来说,明朝的局面似乎更稳定,更适合耕作生息。但事实是,明朝的财政上时常浮现出赤字的危机,而清朝国库却极为充足。

当然,明朝为了解决不断浮现的财政问题,也是绞尽了脑汁。明朝在嘉靖时期曾推出了著名的“一条鞭法”来增加税收。将此法实行得最见成效的便是张居正了,他大力推广的一条鞭法,从而使得明朝的财政收入达到了顶峰。

沐浴百年战火的清朝,为什么国库比明朝充盈?全因这两点原因所致

另外,明朝为了解决财政问题,更是将金银铜的开采一揽子收归了朝廷,甚至于额外增加了二十多种税目。然而,种种努力最终却还是没能够如愿解除财政危机。更让人疑惑的是,与明朝做法大相径庭,满族人在入关后,非但没有设法加税,而是大幅度减免了税收。战事劳民伤财,加上减免税收惠及百姓,可清朝的国库几乎却一直是充盈的。

那么,清朝与明朝如此截然相反的做法,却又为何能取得民殷国富的结果呢?清朝底气究竟从何而来?皇帝作为古代王朝的领袖,其言行对于一个国家举足轻重,那么,这些差异是否和皇帝的治理观念有关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当家”,拨拨明清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算盘,寻找如此差异形成的原因。

沐浴百年战火的清朝,为什么国库比明朝充盈?全因这两点原因所致

01.明清财政支出方方面面大有径庭

开源节流,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富裕的秘诀,对于一个朝廷亦是如此。那么,明清两朝的巨额财政花费主要有哪些,这两个朝代的财政花费又有何不同呢?

如果从《清实录.圣祖实录》来看的话,我们就可以知道明朝的财政支出主要用在了豢养宗室、官员和藩王上,而清朝主要花费在了壮大国家的战事上。

虽然比起宋朝明朝重文轻武的程度没那么严重,但明朝在重文轻武的程度上却是与宋朝相差无几。因为明朝执政者重文轻武,皇室又极度奢侈。所以他们花费在宫廷皇室上的吃穿用度花销数额是非常巨大的。

沐浴百年战火的清朝,为什么国库比明朝充盈?全因这两点原因所致

据《清实录.圣祖实录》记载:“明季宫女至九千人,内监达十万人。其宫中用脂粉银达四十万两,供应银数百万两。”但与《清实录.圣祖实录》记录不同的是在《中国财政史》记载的数据是宫廷脂粉银高达每年400多万两。

清兴明灭后,清朝以此为鉴,着力缩减了宫廷媵侍,太监数目直接从10万多锐减到了3000人,宫女更是仅几百人。清朝的宫廷花费也就大大降低了,从起初的“岁支六十余万两”,压缩到了康熙年间的7万两。但在乾隆时期,宫廷开支数额开始出现了惊人的回升,到乾隆年间后期清廷皇室的开销已然达到了每年400万两。清朝时期的执政者们大都兴修皇家园林,因而国库的财政支出在此项目上花费也颇多。

虽然乾隆时期清廷国库花费,已达到了惊人的每年400万两白银,但是如果从白银贬值的角度来看,清廷这笔400万白银数额也只是相当于明朝同期的四分之一。

沐浴百年战火的清朝,为什么国库比明朝充盈?全因这两点原因所致

明朝除了在皇室吃穿用度上每年支出白银数额庞大外,另一个让明朝国库每年有极大开销的就是明朝的官员俸禄了。

那么,明朝在官员俸禄上支出究竟能有多豪横呢?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看明朝的官员数目就能大致了解了。在明朝时期,入朝为官绝对是那时的人们所热衷的出路。其热度到了什么程度呢?如果按照我们如今生活的当下背景来看,明朝人入仕为官的热情堪比如今疫情三年来考公考编考研的大军也不为过了。但有所不同的是,明朝为官似乎比如今的“考试党”更有成算。

从中国历朝历代的官员人数来看,从西汉起当时国家机构的主体官员也就7000来号人,但这一官员人数从西汉发展到北宋时期却达到了3.4万人的惊人数量。这种骇人的官员数量有一个专业名词:”冗官”。尽管早在宋朝时期冗官数量已然达到了骇人的程度。

但是在明朝成化年间,冗官的数量却是宋朝时期冗官的三倍之多。如果说成化年间的冗官数量令人骇然,那么,我们细看明朝正德年间的冗官数量,就会觉得令人不可思议。

沐浴百年战火的清朝,为什么国库比明朝充盈?全因这两点原因所致

明朝正德年间仅仅光是武官就达到了10万人,除此之外还有2万多人的文官集团。而官员数目增多,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了官员俸禄支出的陡升。

在清朝的时候,“冗官”数目开始大降。据《广阳杂记》记载,清朝康熙年间的文武官员总数为一万五千六百人之多,在嘉庆年间才另外又增加了两千人。反观明朝时期的冗官数量却是达到了十二万人之多。

明清官员数目上相差10倍的极大反差,就使得清朝在官员俸禄方面的支出远远不及明朝奢侈。以清朝乾隆三十一年为例,在当年乾隆给王公百官的俸禄为90万两,外藩王公俸禄12万两,文治养廉347万两,武职养廉80万两,一共也就529万两。这其中也包含了藩王朝贡的总支出。

沐浴百年战火的清朝,为什么国库比明朝充盈?全因这两点原因所致

但明朝的财政支出却是和清朝完全不一样,那么,明朝在官员供养上耗资巨多,难道是因为明朝的人口比清朝多,因此需要更多的官员来管理吗?

据《明史》记载,明朝人口最多时出现在太祖时期,但也没超过7000万人,而清朝的人口巅峰却达到了4亿人左右但清廷所有官员加起来,也不及明朝成化年间的十几万官员人数之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明朝在官员俸禄上的巨大开销,并非是明朝人口较多而需要大量官员来管理。

明朝之所以国库日复一日的开资巨大,除却冗官、宫廷吃喝用度外,另一项巨大花费则是在藩王供养和外交花费之上。

那么,明朝在藩王供养和外交花费上究竟耗费了怎样巨额的大手笔?在军队花费上明朝又是如何规行矩步呢?

沐浴百年战火的清朝,为什么国库比明朝充盈?全因这两点原因所致

明朝的削藩从来都是任重道远的,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到明宣宗朱瞻基结束,足足历经了五代帝王才有了一定成就。而在明朝执政者们尚未削藩前,藩王的供养费用从来都是不菲的。在明朝中期时,当时的执政者至少拿出了明朝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来供养趴在大明身上的吸血鬼—藩王集团。

而到了嘉靖41年,“天下财赋,岁供京师米400万石,而各籓禄岁至853万石。”到了后期,随着藩王数目的增多,此项支出数额变得更大。

由此可见,藩王的存在对于朝廷而言,早已失去了最初用来联系皇帝和宗嗣的血脉亲情,从而共同驱逐外敌、保卫家国的意义,反而是如同蛀虫般,令朝廷非但如芒在背,更是养虎为患了。因此,明朝帝王的削藩势在必行。

沐浴百年战火的清朝,为什么国库比明朝充盈?全因这两点原因所致

但明朝除了藩王的花费外,外交上也是斥了巨资的。

明朝在外交上推行“厚往薄来”,用一种恩赏的态度给予朝贡国诸多财富,以此彰显其“上朝天国”的气概。据《明史》载,其朝贡国数目高达148个,皆从明朝获银巨多,数目不详。日本向明朝朝贡从而渡过难关的例子,足以见得明朝为了“上朝天国”的虚名从而对朝贡国的“大方”了。

永乐年间,日本发生了经济危机,他们选择对明朝朝贡,结果很快就渡过了难关。为此,耿直的侍讲邹缉急忙上疏谏言:“钱出外国,自昔有禁,今乃竭天下之所有以与之,可谓失其宜矣”。但似乎并没有阻挡得了其对美誉的向往。

可是,明朝对朝贡各国的大手笔,谁能说其不是为了维护所谓的“上朝天国”威严,打肿脸充胖子呢?不过,比起明朝在外交上不遗余力的花费,清朝似乎低调得多。

沐浴百年战火的清朝,为什么国库比明朝充盈?全因这两点原因所致

清朝在外交上十分有原则,对于朝贡的规模次数以及数额大小都设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其朝贡国仅仅才7个,所耗费用几略不计。

清朝在外交上的规行矩步,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在意国家威严。只不过,清朝是将国家威严的维护更多地寄托在了军事实的力提升上。

沐浴百年战火的清朝,为什么国库比明朝充盈?全因这两点原因所致

为了训练出强劲的军队来维护国家,清朝在军费的事情上,一向重视。军费开支约在1300到2400万两之间,平常也在1700万两左右。据了解,康乾盛世时期对于军费的支持更甚。《康熙朝实录》载’,“以兵饷居其八”。杂项费与军费间二八的占比,足以见其重视程度。在乾隆年间,军饷一项,居国用十分之六七。整个乾隆时期,军费花费足足1.5亿两多的白银。在整个清朝,军费一直是其财政支出中最重要的一笔款项。

相比于清朝在军事上的花费,明朝就显得不那么重视。关于这点可以从其军费的记载上看出来,《中国财政史》认为明朝军队花费一共是180万,而刘泽华的《中国古代史》却考证为200万。

据了解,明朝的军费支出有个增多的过程,初期,由于屯田制的推行,军费支出并不多。成化年间,军费也不过才40万两,到隆庆年间有所上升,却也只达到280万两。直到明朝后期,或许是因为战事邻近,军费才大大提升,这时仅仅九边就支出了400万两左右。虽然明朝军费在募兵制实行后增加了,但这数目比起清朝的千万军费还是太少了。

沐浴百年战火的清朝,为什么国库比明朝充盈?全因这两点原因所致

看了明清两朝的各项支出后,我们似乎明白了明朝国库总空虚的缘由了。明朝花钱太大手大脚,而且其花费好多是在折损国本,而不能创收。清朝虽然热衷战事,但结果却可以开疆拓土,再不济也有战利品做补贴。相较之下,高下立见。

都说越富越吝啬,但既然不能节流,那开源也是一个巧宗。那么,在创收上,明朝是否可以优于清朝呢?

沐浴百年战火的清朝,为什么国库比明朝充盈?全因这两点原因所致

02.明清创收以及创收方式也各有不同

从明清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明清的财政收入情况。康熙时期的财政收入大致是在3000万两到4000万两间,峰值出现在乾隆时期,数值为4700万两,其中农业税(地丁银)占到85%。明朝的财政收入一年大致在2000万两到4000万两之间。其收入最高的一年是万历六年,但其数额也才仅仅超过了4000万两,其中农业税就占到了90%。

两朝对比,明朝的财政收入明显略低。另外,明朝的白银价值大约是清朝时期的三倍到四倍(因为白银大量流入,导致白银贬值),所以明朝的财政收入比清朝弱得多了。

从两朝的国库存银上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康熙初年,国库存银仅仅248万两,由于收支管理得当,末年时已上升到2700万两了,而到乾隆年间更是上升到了7000万两。清朝的国库日渐殷实。但明朝却逊色得多了,其国库存银最高的时候是张居正改革的最后一年,但也才1300万两。由此可见,不论是财政收入对比,还是国库存银对比,清朝都远远超过明朝。

沐浴百年战火的清朝,为什么国库比明朝充盈?全因这两点原因所致

那么,为了创收,明清分部采取了什么样的举措呢?

明朝时期,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虽然非常了解百姓的不易,但当下动不得官宦的他,只得另寻佳径。

他给予了官僚地主和仕人特权,这些人可以凭其身份优免税收。这样,全国的所有税收落到了农民的身上,官僚地主等也不必费尽心思从农民身上再盘剥出自己的那份税费了。因此,从他开始,明朝历代帝王在给予贵族们特权的基础上,从税收渠道减少贵族官员再次盘剥的思路入手,以此来保障税收和稍微减轻农民负担。

沐浴百年战火的清朝,为什么国库比明朝充盈?全因这两点原因所致

这一做法,直到嘉靖时期才形成正式的法令条文,即一条鞭法。此法受益于唐朝两税法,极大地简化了税制,并促进清朝后来的的税法进步。但出于财政赤字的困扰,明朝不得不额外增加20种税目来增收。

遗憾的是,明朝的种种努力,却还是没能改变国库空虚的现状,连财政收入也赶不上清朝。那么,清朝到底是如何做到这种程度的呢?

沐浴百年战火的清朝,为什么国库比明朝充盈?全因这两点原因所致

清初,依然推行着明朝“一条鞭法”的制度标准,但却废除了三饷等杂税,进一步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另外,为了进一步夺得百姓的爱戴,清朝的历代皇帝都做出了努力。顺治在位期间,曾多次减免赋税。到了康熙的时候,受到一条鞭法和现实的启发,他开始试着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举可谓是一项功德巨大的尝试。此外,他继续通过灾蠲、恩蠲、普蠲、逋蠲等手段向全国百姓免税。康熙一共进行了两轮普蠲,总共减免了全国1.5亿两的税收。

到了雍正时期,他将康熙的政策进行整理,形成了“摊丁入亩”的系统,并趁势全面推广了“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以及“火耗归公”,再次为民为国牟了福利。

沐浴百年战火的清朝,为什么国库比明朝充盈?全因这两点原因所致

因此,清朝经过这些帝王的不断尝试和改革后,普通平民的负担得以大大缓解,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创造的财富自然也多了。

由上,理完了明清两朝的收支各项,我们似乎也能理解明朝未曾经历大的战火洗礼,国库却远远不如清朝的缘由了。

清朝的绝大多数财政支出用在了军事上,开拓了1300多平方公里的疆土,用浩浩军威向外国彰显了清廷气势。另外,历代帝王谨遵先训,不过多重视个人享受,励精图治,为后世积攒下了充足的国库。

沐浴百年战火的清朝,为什么国库比明朝充盈?全因这两点原因所致

与之不同的是,明朝的各项财政支出中,大多用在了藩王供养、官员俸禄发放以及宫廷豢养上面,另外,还拿大把的钱去换求“威严”和“平安”。反观在军事支出上,明朝似乎并没有花费太多,这做法也为明朝后期屡战屡败埋,帝国大厦轰然倒塌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