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七一文学|《红岩》之外的“红岩”(四)|吴景娅专栏

作者:七一网
七一文学|《红岩》之外的“红岩”(四)|吴景娅专栏

简介:吴敬雅,笔名亚当,钟金马。西南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客座教授,重庆市散文协会理事,重庆市散文文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镜中》、《美女》、《山与河》和电视剧《爱能飞越恨的天空》等。2002年,他获得了第一届重庆散文文学奖,2003年获得了重庆文学艺术奖,《谁走到了尽头》获得了2004年重庆散文十年经典奖。2011年,他获得了中国冰心散文奖。

"风吹我的心"使湘江水变暗

1948年秋天,他父亲的朋友杨新会收到了一封来自香港的奇怪的信,信中没有寄件人的姓名或地址,只是说他应该把它交给曹先生。曹彦琴是谁?他很困惑。后来,杨新会只知道父亲赵树生改了名字,马上把信转给了"羡慕芹菜"先生。

这封来自香港的信非常重要!

寻找一个优秀的组织一直是他们所有"特殊支持"父母最有力的声音。由于情况复杂,他们曾试图找到上海和四川西部地下党组织,但没有成功。

他们从报纸上得知,敌人正在寻找两个"胖子",邓和肖,他们说他们是重庆地下党的重要分子。爸爸竖起耳朵,试图向两人询问信息,看看他们是否是该组织的领导者。

爸爸还听说,党的南方局已经搬到了香港,他的老领导人朱禹现在就在那里。但是,您如何与它取得联系呢?他以曹德旺的名义,试图给他最好的朋友"同字人"和香港《大公报》文化增刊编辑罗承勋写一封信,引用唐代的一首诗《旧国的遗产已经到位,他想去旅行》,说他很孤独,想念远在香港的朋友。罗孚明白了,回答道:"四海不宽,今天能说几个人。并说:"指挥荣军的人知道是下落。如果你来香港,请带一点"憨豆花瓣",这样就不容易拿到了。"父亲也明白了,罗某已经联系了他以前的老上司朱有进,朱让他马上去了香港。他立即回信给罗孚,用李白的诗《风吹我的心,西挂咸阳树》,暗示他要尽快开始。(注:见2020年《棕榈》杂志第6期《火星车日记中的北京生活》(上图)

现在想想,当党的地下工作者真的不容易的时候,不仅需要敏锐的高智商、高情商,有时还要有深厚的文学训练和猜谜能力,否则反应会落入深渊慢一点。

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岳父描述了他收到香港来信的感受:"我们很高兴再次见到我们的母亲,因为我们失散已久的孩子即将恢复与党的领导层的联系。产生了一种感觉,漫长而寒冷的夜晚即将结束。"

1948年11月中旬,父亲从重庆白城机场飞到香港,穿越云层寻找"家人"。看到老头目朱有进的那一刻,他的鼻子酸痛,他们都在彼此的惊愕中看到自己满目疮痍的脸。"活着!"朱你现在回去,擦眼泪。

朱玉金,对重庆来说是一个相对相似的名字。曾任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代理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任团中央常委、宣传部长、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全国总工会教育部长、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副部长、 陕西省出版局局长,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筹备组组长。那一年,在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小说《红岩》出版。

爸爸迫不及待地想向朱玉金汇报重庆和川东党组织的严重破坏,朱连连叹了口气......两天后,朱镕基带来了南方局的一位领导。这位30岁的领导人带着江浙口音,一见面就紧紧握住父亲的手,说:"受苦!只是活着!南方局还急于与重庆、四川东地下党重新建立联系,使党损失减少。你是第一个代表重庆党组织来到香港的人。真棒!您让我们终于充分了解了重庆的情况!"

领导简明扼要地给父亲分配了具体任务:一是尽快回去与四川侗特委副书记邓亮(即"邓胖子")接头,后南岸"专支"将由他率领与萧泽光(即敌要"小胖人",时任四川东部特别委员会书记)二人负责, 尽快与香港有联合;他还提到,需要将重庆南岸的"专支"团结改为"新民主主义青年会"。

他握了握手,对父亲叹了口气,道:"你可能已经接触到了你来到香港,回到重庆是不正常的。但目前,重庆要连接器的只有你,还需要你回重庆沟通的所有部署组织。因此,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决定您应立即返回重庆。好同志,组织上谢谢你!但是由于危险,你必须更加小心。文件不能拿走一张纸上的文字,你认真地理解、背诵,带着记忆回去找邓光同志重述......"

直到年老,我父亲才能一口气背诵这份文件。这不仅是因为他有非凡的记忆力,还因为每一句话早已印在了他的心里。文件中指出的问题,让他的重庆和四川东部地下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那就是多少同志的生命和热血啊,他经历了这一切——比如一些地区的党组织急忙升旗,搞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结果给党和党员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和牺牲......

父亲和邓光饰终于在华龙桥"的"商业的生存学院"中头相连。12月重庆的雨夜已经寒意已冷,但两人依然身穿薄衬里长衫,却极为激动,只觉得说及膝谈话的时间像春天一样温暖。

邓小平瞪了眼睛的父亲说:"谢谢大家联系南方局,这是目前在重庆和四川东部地区工作是雪送炭啊!"

父亲是百感情的交汇点:"从我的角度来看,带领一个小团队,独自一人经过8个月的辛苦工作,最后与当地党领导联系关系,真的像是亲人的分离聚集,一颗长悬不倒的心放下,那种无奈的感觉也消失了。更重要的是,灯光同志热情、果断、精明,给人一种成熟感。"

事实上,邓小平当时还不到30岁,而他的父亲只有26岁。他们拥有世界上最豪华和最珍贵的东西 - 年轻!他们年轻,英俊,无穷无尽。

爸爸和邓伊希德之间的这段对话来自爸爸的长文《难忘的1948》,该文发表在1992年出版的《红岩春秋》第一期上。到出版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近半年了。也就是说,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父亲深深背负着自己青春岁月里的人与事去信仰......

1949年3月下旬,邓立和父亲在淄子坝一家茶馆见面,向父亲郑重转达了该组织的决定,提名他为重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从香港调到解放区,并向有关领导人通报重庆方面的情况。

这一次,父亲带着民族解放的喜悦飞到了香港。他不仅与老东家朱霄有过情感上的重逢,还遇到了一位"经理的姑姑"。她笑了笑,举起手,优雅而英俊地甩了甩脚。她是党内秘密战线,领导才能出众,著名传奇人物钱琦大姐。

父亲生动地记录了与钱琦大姐姐第一次见面的印象:"陈大姐姐是中年人,身穿裁身,颜色洁净旗袍,脸色略瘦,镇定亲切,说话举止之间却隐约透露出一种坚强的精神。当我转达邓小平的口述时,她抽了一根烟,听着。"有几次,父亲写了关于在党内非常受人尊敬的大姐姐。然后她的父亲跟着她,绕过烟台、济南、天津,在4月中旬到达了北平的梦想,他们住在中南海。

爸爸睡在中南海,是这些年来最踏实的睡眠。醒来,他也敢于不受惩罚地呼吸和微笑。当那里的工作人员听说他们来自该国仍然被恐怖笼罩的地区时,他们特别接近。有一次父亲去烹饪室开水,遇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红军厨师,得知总司父来自重庆,老人抓住他的手说:"哇,年轻人,你也出来了,不容易啊。"

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他的父亲会见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与来自四面八方的代表分享了解放军征服南京的夜晚的喜悦。

而这次经历最让父亲的心里还是听了钱琦大姐的诸多教诲,钱琦也成为他革命生涯的崇拜者之一。

有一件事让爸爸的牙齿难以忘怀。他不小心在香港收到一本《大公报》,买了一支"555"牌香烟享用。在与钱琦的姐姐见面时,钱琦看到了他的"555",然后笑着递上一根烟,说道:"小吴(当时父亲叫吴斌),换了根烟哟。"交出的是'老刀'牌,香港底层人才抽出的那种。父亲的脸红了,他收到了一声无声的呼吁:钱琦大姐在物质主义的花世界里,依然对自己的要求如此。

后来,在去北平的路上,她多次告诫同行:"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不应该夺走胜利者自己的生命,让别得特别。他补充说:"真正站在时代潮流面前的领导人,首先要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首先是人民的儿子。"

做"百姓之子",已经成为父亲的座右铭,在阴清岁月之后一直伴随着父亲。他的耳朵似乎总是响起那个叫他"小吴小武"的大姐姐的声音,这让一些本性比较好斗的他,时刻记得他只是一滴水离海。水是清澈的。但是,当张疯狂地试图离开这个团体时,会发生什么呢?它将消失!父亲说,我怎么敢?!(注:以上内容摘自赵龙轩在吴斌署名的《红岩春秋》第3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前夕的征程》;重庆党史网)

结束

1988年9月,政府之父免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职务。时任重庆市委组织部主任、副市长的金立代表该组织与他进行了交谈。

金立问:"休息前对组织还有什么要求?"

爸爸笑着回答:"有些人把党组织当成'银行',他们的工作经历就像是攒钱在这家银行,退休后就得拿出利润了。而且我在这个"银行"里没有任何钱,所以我对这个组织没有任何要求。"

父亲的话让金立同志感动、感动,不止一次在有关会议上被引用。

按照现在一些人的价值观,曾经带着党首出生的死父亲很"迷茫"——直到断裂,既不在高位,也不光鲜亮丽的名利,更多的钱......

的确,爸爸是一个穷老革命和官吏:接近1980年代末,买不起一台18寸彩电,给孩子每人筹集几百元,凑齐1500元的"大钱"买,然后各种扣款,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还清。他是那种孩子"债务"必须偿还的人。我父亲去世时已经69岁了,这是一个悲伤的死亡。一家人翻箱子,找不到一件稍微"高档"的衣服给他,最后让他穿上了当年老"裙子",上路了。那件"连衣裙"其实就是儿子工厂的头发劳保服——一种中山连衣裙的羊毛混纺面料。这件中山礼服,他已经穿了七八年了。

父爱说:"人是生来就是读书,世界是人所知的。他补充说:"人们的冤情是与其他人相比的,关键是要以什么为参考。躺在戈尔山地下的殉道者中,哪一个不是年轻有才华的人?有的人是富子母,如果世俗的东西,他们钓了什么,他们就不划算了?但是,当一个人走在来世时,他必须完成一项使命。我们这一代人推翻了一个黑暗而腐朽的政权,我们体现了我们生命的价值......"

好爸爸,这一生已经把河变成了大海,大爱与大恨,活进河中徐来风旷野有无数的草命,从来没有因为生死的威胁而放弃信仰,从来没有因为命运的坎坷颓废弃,永远温暖, 自在,富有同情心的人。无论山水如山,他都藏着一朵柳树黑花——他自己的几个爱好:打电话朋友说话,读书习惯,痴迷文学和历史,所有年轻事物自然接近!除了丰富的知识,充满生活故事外,他还是一位来自各行各业的真诚而有才华的朋友,包括老师,学生,司机,打字员,厨师,作家,诗人,画家,媒体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重庆和四川东部地下党史专家......他和他们是因果关系,他们互相后悔。他们让他的日子充满了炽热的烟花和高高而空旷的......

三十年过去了,赵家的岳父一直是我们"罗家院子"的对象:我们会告诉他经常在半夜深沉地聚集年轻一代讲历史故事,清晨却得到乒乓球声,醒来睡觉的全屋抓起盘子擦桌子扫地, 但沾湿了他们的袖子,也有他的婆婆"弥补了泄密";说起他的脾气像雷神的到来,吵吵闹的儿子吵闹的下属如秋风扫叶,却在眨眼间被孙子们"收拾"了一张和蔼的脸,耐心的爆发,说话永远低语,枪也非常"大方"......多么有趣的灵魂!

他出生于1922年,父亲99岁时还活着,只比共产党的诞生小一岁。

在恍惚中,看到父亲的身影在"辛勤劳作"中摇晃——一触即中捡起盘子和筷子,一大碗剩菜倒入小碗,小碗倒入盘子......然后用热布擦拭第一张桌子,用穿透洗涤剂的布擦拭第二次,然后用热抹布擦拭第三次......我们大大小小的人都坐在那里,看着老人匆匆忙忙地穿梭在厨房和餐桌之间,涌出热水洗碗......每个人都和大家和平相处,只是说笑...而我不认为他是"人做的特殊材料",只认为他只是一个宠物老伙伴,被宠坏的孙子们宠坏了一团糟的"由美老人"......

资源:

1. 《重庆史/中国共产党1948年》(重庆党史网,2019年2月20日)

2. 《我的师友》(温/宋宇)

3.《缅怀赵龙轩同志的经历》(温/王大昭)

4. "Escape" (Text/ToLoxin)

5. 《来自香港的信》(温/杨新会)

6. 《风中的强草》(温/黄晔, 王大昭, 金元道, 李世轩, 于荣福)

7. 《忠心战士》(温/斯通)

8. 《我心中的赵龙波》(温/王传平)

9. 秘书长赵龙轩(文/袁禄)

10. 人生抉择(温/李昌培)

11. 《三年》(文/荣宗)

12.第六期《漫游者日记中的北京生活》(上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