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虎头蛇尾的朝代,是怎么灭亡的?

作者:东边山上的风

中国历史上短命的朝代不少,而且只要是短命王朝,就一定会有惊世骇俗的积极表现。比如说秦皇朝仅14年,建立了大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修筑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等等。隋朝仅37年,首创科举制度,三省分立互相监督制度,修筑京杭大运河等被誉为“功在千秋”。今天说的这个朝代就更不得了,曾创下历史上全球最大的版图-元朝,不止版图最大,还有其他一些第一。但是这个王朝却比较短命,只不过区区98年就灭亡了。是什么原因让这么一个拥有最强大的战争机器,版图一直延伸到欧洲部分地区的国家快速灭亡的呢?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虎头蛇尾的朝代,是怎么灭亡的?

一,权力更替太频繁,宫廷内斗过于混乱。

作为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建国98年(1271-1368)里面总共换了11位帝王,在此我们只计算在中原统治期间的那些帝王。权力更替频繁也就算了,交接平稳以保持政策的一贯性也还能凑合。关键是皇位的传递还特别混乱,有多乱呢?大多数情况下依靠部落中元老势力商量决定,不服的就动用军队厮杀,没有嫡长子继承的制度。

第一任元世祖忽必烈,在位35年,首先他就是跟兄弟阿里不哥发生战争才当上皇帝的。其实从历史来看,他弟弟阿里不哥是在各蒙古部落首领推举下在首都和林继位的,应该算是正统。而忽必烈是在进攻南宋的路途中靠一部分出征的将领和部分汉人的支持下宣称继承汗位,所以蒙古各部落都不承认。阿里不哥率蒙古骑兵南下与哥哥忽必烈发生战斗,忽必烈得胜,从而成为大汗,继而建立了元朝。77岁老死。

第二任元成宗铁穆耳,在位13年,跟哥哥晋王甘嘛剌争夺王位,两人文斗,比赛背诵祖训,哥哥晋王甘嘛剌因口吃屈居第二。铁穆耳顺利得登大位。42岁病死。

第三任元武宗海山,在位4年,本来皇后想立阿南答做大汗位的,但是海山的弟弟搞政变除掉了阿南答,让自己的哥哥海山登上了皇位。海山在30岁病死。海山看到自己的弟弟如此重情义,就约定以后兄终弟及,叔侄相传,两人的后人轮流坐庄。真实情况是弟弟当时手上兵力太弱,干不过手握重兵的海山哥哥,就做了一个顺水人情。

第四任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9年。他是海山的弟弟,海山死后他按照两人的约定继承了哥哥的大汗位。35岁死于长期饮酒过量,胃穿孔或者是肝硬化。在位期间撕毁了与海山关于皇位叔侄相传的约定,直接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第五任元英宗硕德八剌,在位3年。实施新政得罪部落守旧势力在南坡之变中被刺杀。

第六任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位5年,52岁时病死。

第七任少帝阿速吉八,在位27天,8岁被杀。

第八任元文宗图帖睦尔,在位4年,杀死8岁小皇帝阿速吉八上台。29岁病死。

第九任元明宗和世㻋,在位184天,29岁被毒死。

第十任元宁宗懿璘质班,在位52天,6岁病死。

第十一任元慧宗(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在位36年,49岁死于痢疾。

98年的时间里面,我们扣除第一个忽必烈35年,最后一个元顺帝36年,剩下27年,9个皇帝,平均3年换一个。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虎头蛇尾的朝代,是怎么灭亡的?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这种非嫡长子继承的制度也可能是为了优胜劣汰,保证最好的人当选下一个皇帝。可是他们没想到各部落有不同的利益,个人背后往往是一个利益集团。在权力的争夺过程中,杀伐、诡计、阴招等无所不用其极。皇位如此频繁的换人,导致朝中大臣一直都在选边站队,利用可怜的和平时光研究谁的实力更强,根本没空理会朝政。

远朝统治中原的最后一任大汗是元顺帝,他竟然跟自己的儿子-太子爱猷识理达蜡争夺权力,这一点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当时在外领兵的元朝将领主要有三个人,老帅孛罗帖木儿,后起之秀扩廓帖木儿也叫王保保,还有一个汉人将领李思齐,分别拥兵各居一方。元顺帝倾向于孛罗帖木儿,太子则秘密联络扩廓帖木儿,李思齐是汉人暂时没人理会。

这时候南方朱元璋的起义军正跟另外一只起义军张士诚打得难分难解,此时如果元朝抓住战机乘机南下是完全有可能把起义军镇压下去的。可惜的是保皇派和太子党根本没顾得上起义军,在大都互相掐架着呢。

最后的结果也出人意料,皇家内部是皇帝胜出继续坐龙床,但是太子也相安无事,还被封为兵马大元帅,坐镇大都;孛罗帖木儿顶黑锅被杀,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升为兵马副元帅,代替太子出征南方镇压起义军。但是从此以后元顺帝和太子都不相信他,于是王保保成了孤家寡人;李思齐在关中地区坐大,还跟关中诸将成立了反保保联盟;朱元璋顺利吞并张士诚统一了南方。这样一来最大的赢家竟然是朱元璋和李思齐。

成了孤家寡人的王保保干脆破罐破摔,置朝廷任命于不顾,竟然出兵关中与李思齐的反保保集团干上了,导致大都、山东和河南兵力空虚,被朱元璋乘虚长驱直入,一口气灭掉了大元王朝。

二,率性的经济政策,野蛮的攫取方式。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朝中一直存在两种经济学派。一派是以汉人许衡为代表的儒臣派,他们认为统一以后应该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以维持朝廷的长久生命力。而以色目人阿合马为首的理财派则认为应当直接榨取汉人和南人(南宋人)财产,采取暴力掠夺的方式快速获得财富。

从感情上忽必烈更倾向于色目人的理财派掠夺理论,实际上也采取了这种做法。这种对财富进行简单粗暴掠夺的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和负面作用,对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非但底层百姓得不到新朝带来的实惠,也动摇了汉人地主阶层对元朝的信任,增加了危机感。长期的结果就是整个社会赖以安定的基础不但没有得到巩固,还被一点点无情的毁掉了。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虎头蛇尾的朝代,是怎么灭亡的?

率性的经济政策还体现在滥发纸币,甚至无限度挪用作为纸币后备金的钞本金来维持国家的运转,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元朝国家信誉被破坏殆尽。整个元朝统治时期,物价飞涨、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等经常发生。

元朝作为全世界第一个使用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国家,它在1260年发行的第一代纸币跟钞本金有严格的兑换关系,钞本金分为银子和丝绸两种,具体的兑换关系是1千等于1贯, 50贯等于1锭,2贯兑换白银1两或者丝绸2两,1锭兑换25两白银或者50两丝绸。当时确实是一种创举,对商贸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但是到了1276年,常期的连年征战加上赐予各部落的高额封赏导致巨额的财政亏空,不得不大量超额发行纸钞。到元成宗时期,理财派的掠夺手法都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只好直接动用钞本金。

为了调控兑换关系,元朝采取了又一个简单粗暴的做法-发行新钞,不得不说这些做法都有独创性,如果凯恩斯生在元朝的话,那么经济学一定会提前很多很多年被发现。

1287年第一次发行新币的时候,旧钞换新钞的比列是5:1,相当于被掠夺了百分之八十,资产缩水了80%。

很快,这种立竿见影的掠夺方式迅速在元朝历代当政者手里蔓延开来,而且越玩越大,似乎发新钞上了瘾。

至1350年元顺帝,63年里一共换了4次5版新钞,最严重的一次是1309年新发行的“至大银钞”,1两白银可兑换50贯纸钞,跟1260年的原钞1两白银兑换2两纸钞相比,整整贬值了25倍!

因为纸钞的信誉度已经归零,最后整个社会不得不退回到以物换物的原始交易方式,人们干脆把纸钞当做祭祀用的纸钱。

这不仅仅是割韭菜,而是确确实实的薅韭菜,连根拔了。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虎头蛇尾的朝代,是怎么灭亡的?

三,偏激的民族政策,尖锐的民族矛盾。

上面说过,忽必烈之所以能登上汗位,靠的是一部分汉人地主武装的支持。但是在取得统一之后,他却偏向于蒙古和色目人,把汉人和南人置于最底层。

第一等人:蒙古人,即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国帝国人。

第二等人:色目人,主要是指被蒙古征服的欧洲和中西亚地区的民族,后来《元典章》又明确定义为除汉人、高丽人、蛮子外的其他所有人。

第三等人:汉人,指金朝人,包含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民族。

第四等人:南人或者叫蛮子,即最后被征服的南宋遗民。

当然这只是一种宏观分类的方法,实际上有不少汉人地位相当高,也有很多蒙古人沦为下层人。第三等和第四等中的汉人和南人绝大多数是汉族,这样分类其实是元朝统治者企图分化汉民族,以汉制汉的一种策略。

对汉人和南人的歧视主要体现在元朝的一些制度和《元典章》里面。

正八品及以上的行政级别都设有达鲁花赤这样的特殊蒙古官员,相当于监察长官,同级别的汉人和色目人都接受他的官制和指挥,汉人不能任用为达鲁花赤这个职位。

蒙古人殴打汉人时,汉人不得还手;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流放北边充军,而北边又恰好是蒙古人的故乡;或者仗刑五十七下,付给死者家属一部分银两即可。但是汉人打死们古人,则必须死刑并且家属还得赔偿银子财物。

元朝中晚期虽然也实行科举制,但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只需要考两场,汉人则需要靠三场,制度上就形成了不公平。录取人数蒙古、色目人和汉人相等,看似平等其实人口基数相差几百倍,完全不合理。

汉人禁用一切管制兵器,连做农活用的铁禾叉也不行。

这种极度偏激的民族政策使得汉民族各阶层对元朝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都极低,在朱元璋的北伐队伍提出“驱逐鞑奴,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后,山东、河南地区的大部分城市基本上都是开门纳表投降,只碰到极个别蒙古将领的抵抗。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虎头蛇尾的朝代,是怎么灭亡的?

四,泛滥的黄河,无情的冰川。

据科学家考证,整个元朝统治期间都处于气温历史低位,世称“拉马德雷冷相位”期,这个寒冷期一直持续到1715年的清朝,竺可桢先生在1972年发表在《考古学报》第一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冰川南移导致气候寒冷使得农作物大量减产。据统计,元朝总共有36个冬天气温异常寒冷。而游牧民族出身的元朝廷对于这种寒冷天气对农耕文明的破坏程度估计不足,没有及时调整赋税等相关政策来缓解越来越尖锐的阶级矛盾。

我们前面讲过元朝的主要政策是理财派,主张搜刮而不是休养生息。后来的皇帝虽然有所醒悟,但是祖训难改,再加上皇位更迭实在太过频繁,执政纲领都来不及拟定,更别说想改革了。恶劣的气候和残酷的朝政,如此种种无疑加重了以农耕为主的汉民族的负担,导致饥民急剧增加。

另外一个天灾就是黄河决堤。据1982年水利部统计,每30年黄河决口次数元朝排历史第二位。元史记载,仅仅在1344年,因连续20多天暴雨,黄河决堤三次,水淹18州乡,老幼妇溺亡者不计其数,青壮年跑得快的则成为饥民流民。

治理黄河需要大量的经费,从哪里来呢?只好采取前面说过超额发行纸钞,再一次引发通货膨胀,用一堆废纸来巧取豪夺,结果就是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最终万劫不复。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虎头蛇尾的朝代,是怎么灭亡的?

结语:

整个元朝从建立那一天起,就在给自己挖坑的路上越走越快。整个政治制度已经烂到了骨髓里面,当我们讲到任何一个原因的时候,都会牵扯出另外一个或者几个原因,一环扣着另外几环,根本无法一一解开,只能靠一刀切断才能彻底解决。任何的修修补补都会遭到原有利益集团更大的反噬,从而让它的死亡变得更快。最终的结果就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王朝代替它,才能解决问题。

当朱元璋的部队北伐山东河南地区时,一路势如破竹,根本没遭遇到像样的抵抗。不是元朝末期的将军们不抵抗朱元璋的起义军,而是大家心知肚明,这个朝代已经没救了,保住自己的实力才是出路。

注:本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百度搜索,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