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轩和实习生张雅涵报道,10月21日晚,第五届中瑞商业奖在北京举行。"最近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气候事件和能源危机表明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瑞士驻华大使罗志毅在仪式上说。今年的中瑞商业奖聚焦可持续发展,这是及时和必要的。"

在当天活动的间隙,罗志毅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告》的采访。以下是对话的文字记录。
<h4>中国的商业环境仍然具有吸引力</h4>
"21世纪":今年的中瑞商业奖聚焦"可持续发展"。您如何理解这个概念?企业如何践行"可持续发展"?
罗志毅: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的挑战,包括每个国家、社会和企业。今年的奖项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这并不奇怪。为了应对生物多样性或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仅靠政府权力是不够的,利益相关者和企业有必要提出减排计划和技术解决方案,以反映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环境保护,从而帮助各国实现其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21世纪》:在你成为瑞士驻华大使两年多后,你能谈谈你对中国的印象和你对中国商业环境的评价吗?
罗志毅:很难用一个印象来形容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在商业环境方面,瑞士对华贸易和对中国的出口好于2019年,2021年第一季度瑞士从中国的进口增长了22%,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14%。从数据表现来看,我认为中国的商业环境仍然具有吸引力。
<h4>疫情期间的旅行限制引发了投资方面的关注</h4>
21世纪:在全球新冠疫情持续存在和供应链瓶颈不速的情况下,您认为在华瑞士企业面临哪些挑战?
罗志毅:首先,旅行限制引起了投资问题。企业不太可能根据视频会议做出关于是否进一步投资的战略决策,但需要与合作伙伴面对面接触,因此新的投资可能会被搁置。其次,新产品的搜索被阻止。例如,中国的技术人员需要去瑞士了解公司的新产品,而新冠疫情的现状增加了实现它的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是瑞士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国也是如此。而这些公司更容易受到新冠疫情不确定性的影响。
"21世纪":今年是中美建交71周年。两国双边关系有哪些亮点?未来是什么?
罗志毅:我认为中瑞两国保持着良好的双边关系。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我们去年庆祝了中美建交70周年。回首往事,1980年,瑞士企业与中国建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工业企业,2013年,中国和瑞士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该协议为两国之间的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并继续促进未来的双边合作。
详情请下载21金融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