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舒曉軒和實習生張雅涵報道,10月21日晚,第五屆中瑞商業獎在北京舉行。"最近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發生的氣候事件和能源危機表明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性,"瑞士駐華大使羅志毅在儀式上說。今年的中瑞商業獎聚焦可持續發展,這是及時和必要的。"

在當天活動的間隙,羅志毅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告》的采訪。以下是對話的文字記錄。
<h4>中國的商業環境仍然具有吸引力</h4>
"21世紀":今年的中瑞商業獎聚焦"可持續發展"。您如何了解這個概念?企業如何踐行"可持續發展"?
羅志毅:可持續發展是全球共同的挑戰,包括每個國家、社會和企業。今年的獎項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這并不奇怪。為了應對生物多樣性或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僅靠政府權力是不夠的,利益相關者和企業有必要提出減排計劃和技術解決方案,以反映整個産業鍊和價值鍊的環境保護,進而幫助各國實作其減少碳排放的目标。
《21世紀》:在你成為瑞士駐華大使兩年多後,你能談談你對中國的印象和你對中國商業環境的評價嗎?
羅志毅:很難用一個印象來形容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在商業環境方面,瑞士對華貿易和對中國的出口好于2019年,2021年第一季度瑞士從中國的進口增長了22%,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14%。從資料表現來看,我認為中國的商業環境仍然具有吸引力。
<h4>疫情期間的旅行限制引發了投資方面的關注</h4>
21世紀:在全球新冠疫情持續存在和供應鍊瓶頸不速的情況下,您認為在華瑞士企業面臨哪些挑戰?
羅志毅:首先,旅行限制引起了投資問題。企業不太可能根據視訊會議做出關于是否進一步投資的戰略決策,但需要與合作夥伴面對面接觸,是以新的投資可能會被擱置。其次,新産品的搜尋被阻止。例如,中國的技術人員需要去瑞士了解公司的新産品,而新冠疫情的現狀增加了實作它的難度。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業是瑞士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中國也是如此。而這些公司更容易受到新冠疫情不确定性的影響。
"21世紀":今年是中美建交71周年。兩國雙邊關系有哪些亮點?未來是什麼?
羅志毅:我認為中瑞兩國保持着良好的雙邊關系。盡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我們去年慶祝了中美建交70周年。回首往事,1980年,瑞士企業與中國建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資工業企業,2013年,中國和瑞士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該協定為兩國之間的貿易提供了良好的支援,并繼續促進未來的雙邊合作。
詳情請下載下傳21金融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