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城镇化

第七次人口普查,既统计人口又统计房屋空置率。城镇化之路进入下半场城市化,差异化发展。房产税马上在一大批城市试点。房地产将何去何从。人口迁移顺序:乡镇->县城->市区->省会城市->大城市->出国留学或移加入外国国籍。有能力的我们尽量多跳几步。外国没有那么美好,何必崇洋媚外。愿少几个许可馨那样新时代汉奸。

南阳是唯一一个掉出1000万的城市。南阳是全国近十年减少最多的地级市了吧!减少了55万。至少在河南是第一的。人口减少那么多,房子以后不下跌才怪。我们老家一个乡镇才是十万多人。南阳10年相当于减少我们这样的4个乡镇了。房地产周期的决定因素:房价短期看金融(政策)、 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2019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0.60%。十四五城镇化率将达65%。注意:咱们的是城镇化不是国外资本注意的城市化。国外的城市主要指的是主城区域,咱们的可是把几千人的乡镇也算在城镇化里面。这个资本主义的圈地运动产生工业工人完全不同,是没有任何强迫性质的,是自愿的,有能力走出去,没有能力把根留在农村,出去打工,成为新时代的工人。所以第一阶段城镇化结束,就会进一步进入城市化阶段。

现在进入城镇化的第二阶段城市化,所以造成了大城市房地产的火爆。无论怎么避免谈城市化,但是城市化已经在路上了。就是房地产税出来也不会改变城市化房价上涨的趋势。只是尽量使这种大起大落的房地产发展趋势。其实房地产税主动权应该主要归地方定义,政府制定一个大的征收范围,然后各个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打折,政府可以给过于火爆的城市一个指定参考征收房产税指导优惠。这样就不会有失法律的严谨性,动不动就修改征收的房产税的范围。

你看看杭二中,最后多少高中学生出国留学了。其实我们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一次为何不直接跨到顶点:乡村->大城市。就是咱们不提前走咱们孩子还是这样走,为何咱们不在能帮他的情况,一次帮到底呢!让孩子再辛苦一次呢?我叔叔是漯河市的,他孩子再天津哪里的大学毕业后就出国了。咱们把帮他一次到位,后面的让他们自己想改善自己的生活去吧!至于出国我没有那样的打算,中国这么社会安定,生活也可以,没有必要去国外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淘宝。人无法挣到你认识以外的钱,像马云没有澳大利亚夫妇的帮助那次旅行和后来的资金帮助就没有现在阿里。眼界和认知范围很重要很重要。做人首先要知恩图报。心宽心自安。马云也没有亏待他命运中的恩人。挣钱不是我们的唯一,只是我们的生活手段。也没有必要过于追求眼界,切忌眼高手低。能考过普通大学的都能去国外上名牌大学了。因为国外大学关键是资金到位。考国外的大学比考国内的本科还好考。那都是富人的人生路线。你供应一个女儿出国念大学了,他留在国外,你这辈子见不到几次,难道是我们追求的吗?那不是帮助她,而是害自己。咱们国内去国外上大学主要是去国外镀金和避免国内的高考激烈竞争。我怎么知道在国外她最终会幸福呢!像美国不吸大麻等毒品,会被圈内人的排斥。在美国大麻不算毒品。我可没有那些理想主义者那么伟大,我是一个普通的父亲,看到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也是我的一大追求。当然她有志四方我也不会刻意限制她。但是我不能有从开始就把她培养的走出去很大的概率回不来。那些大公无私的就去做他们的乌托邦吧!我相信有什么样的理想就能实现什么样的梦想。我不想有那样的理想。

首先,中国的设市城市当时就是五六百个,而且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设市审批已经被严格限制。而中国有2万个左右的建制镇,建制镇的镇区人口从几千人到几十万人不等。如果我们提出城市化,等于给地方政府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发展城市,发展设市城市的主城区。而与农村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可以承担大量农业转移人口的小城镇就会被严重忽视。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福建等沿海省区,大量的乡镇企业是在小城镇里,甚至在村里。这些乡镇的中小企业包括大型企业,是支撑小城镇发展、接纳农村人口转移就业的最主要的产业载体。农村人口向各类城镇转移,特别是向小城镇和县城镇转移,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在中西部地区,不仅具有经济成本低的特点,而且所受的户籍以及土地管理制度的约束也少一些。所以提出“城镇化”而不是“城市化”,符合中国的国情。

在城市化过程中很多城市忘记了自我,像昆明滇池占用一级保护区的事情是杀鸡取卵的做法,现在好了,留给儿孙的是无尽遗憾。像长沙和湖州都定位是宜居,是工商业,所以严格限制房价,让肯奋斗的人买得起房,不是堆GDP。宁波哪里坚持支持乡镇企业,虽然超大企业远不如杭州,但是GDP和人口也是浙江第二。宁波在互联网和商业,大学教育方面远不如杭州,但是在工业方面它比杭州强的多得多。看看美国去工业化的结果吧!当然不是让杭州大力搞工业,而是让城市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定位,适合自己的才是自己的。现在很多人超房子实际上就是乌托邦式骗局。经历过高考激烈竞争的残酷都知道国内的大学真的是过五关斩六将才达到的。若孩子的先天智商太低,你给她配置两个教授都没有用,因为“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远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重要。”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在理工科智商上体现在遗传智商上,是六岁之前的遗传智商决定的(《先天智商与最高学历》()。所以有的人到了初中和高中时像听天书一样学不进去而退学。能正常上完高中的一般智商也低不到哪里去,上一个大专或本科大学不是很难。剩下的就看你的能力和学习资源了。若学习好啥都不是问题,若学习一般你在北京,上海,西部等升学率高分数低的省市也可能上一个好大学。你家庭有钱可以去国外上大学。所以真正的学区房是你所在省市的升学率和你是否出国留学。在一个省内,最终的学区房在高考前是不存在的。浮华去尽始归真。

下面是参考内容。

提出“城镇化”更是要考虑到中国的城镇管理的特点。中国的“市”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其实是行政区。而国际上的城市就是指的主城区的范畴。中国的“市”还管理着更低等级的“市”、县和镇。我们看到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国的城市时,经常把“市”和城市混为一体,甚至这种混淆也严重地影响了城市政策的制定。例如在新型城镇化政策提出的时候,里面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可是所谓的特大城市还包括了下辖的地级区和县级市以及数量众多的建制镇和小城镇,是不是这些下辖的地级、县级以及镇级单位,也要实行严格控制人口政策?实际上等于把中国的城市政策和行政区域政策混为一谈。所以在提到“城市化”的时候,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政策更多的关注行政等级高的“市”,而忽视了行政等级低的“镇”。所谓城镇化,其实更重要的是指包含了城市的主城区和建制镇的镇区以及同样作为镇一级建制的县城。在这些已经形成了城市特点的城区或镇区,重点是要解决农村人口转移和接纳问题

​​《人口挤水分!千万人口城市减少1座,杭渝郑邕4城人口跳涨》​​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城镇化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之后,目前已经有浙江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与河南省发布了各自的七普数据。

从数据来看,浙江七普数据较十年前增加了1014万,重庆较十年前增加了321万,广西较十年前增加了410万,海南较十年前增加了141万,河南较十年前增加了534万。

通过浙江省披露的各城市数据可以了解到,浙江增加的人口主要流向了杭州。杭州过去十年人口增加了324万,占浙江人口增量的32%。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城镇化

数据:浙江省统计局

此外,从数据还可以看到,浙江11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的人口都被低估,尤其是杭州、金华和宁波。

与2019年相比,杭州增加了158万,金华增加了143万,宁波增加了86万。

这么猛的流量,主要是因为以往的常住人口都是根据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得出,既然是抽样统计,肯定存在误差,这种误差造成有些城市被低估,有些城市虚高。

以浙江来说,舟山就存在虚高。第七次普查数据挤掉了舟山此前2万的人口水分。

再看重庆的七普数据。

重庆过去十年常住人口增量为321万,当下的规模为3205万,相比于2019年的3124万修正了81万。说明重庆人口也被低估了。

此外,第七次普查数据还显示,重庆主城9区人口首次突破千万。

根据重庆统计局数据显示,主城都市区常住人口为21122370人,占65.90%,其中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10343462人,占32.27%,主城新区常住人口为10778908人,占33.63%;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常住人口为8064628人,占25.16%;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常住人口为2867161人,占8.94%。

所谓主城都市区包括中心城区(核心主城9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与主城新区(12个新晋区, 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核心主城九区人口为1034万,首次突破1000万,城区总人口达到了2112万。

与之对应的是,重庆远郊区的县的农村人口,也首次降到了千万以下。为979万,较十年前减少了376万。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城镇化

说明,重庆增加的人口主要表现在城区,而且郊区人口也在大量流入市区。

广西披露的数据显示:

1、南宁常住人口为874万,较去年年末的734.48万,修正了140万。这意味着,此前南宁常住人口被严重低估。同时还意味着,南宁的首位度在快速上升。

2、南宁之外,广西的工业担当柳州以及北海和防城港,人口也被低估。

3、广西14个城市中,除了南宁、柳州、北海、防城港外,其余10个城市人口都含有不少水分,在普查之后,相较于2019年减少了不少。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城镇化

数据:广西统计局

接着重点来看下河南。

河南在很早之前是中国的人口第一大省,如今无论是常住人口第一,还是户籍人口第一,都归了广东。

过去十年,河南人口增长了534万,增量位居全国第五。而从河南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各个城市数据来看,增加的534万,绝大部分由省会郑州贡献。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城镇化

数据:河南统计局

从上图可以看到:

1、郑州人口规模为1260万人,突破了1200万。过去十年郑州增加了397万人,相较于2019年修正了225万。

说明,河南省吸引过来的人口,绝大部分流进了郑州。郑州过往的常住人口严重被低估。

2019年,郑州常住人口首次突破千万,不过两年的时间,就增加到了1260万。十年前,河南省人口第一大市还是南阳,如今郑州取代南阳,且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人口护城河。

2、南阳人口流失严重,水分也很严重。

过去十年,南阳人口减少了55万。人口普查就挤掉了去年32万水分人口。这一减少和挤水分,直接将南阳千万人口大市的头衔摘掉了。

2019年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千万大市有16座,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广州、深圳、武汉、哈尔滨、苏州、临沂、石家庄、杭州、郑州、西安、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