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5年,南太平洋无核区建立,它的存在真能稳定全球核秩序吗?

作者:冯蜜的柚子茶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既方便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别样的参与感。[比心]

引言

南太平洋无核区的建立就是区内各国在区域核安全问题上建立共识并基于此与区外大国进行协商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个案。

然而国内对于南太平洋地区主义的关注直到新近才出现,对南太平洋无核区的研究则仅仅出现在难得一见的对于无核区的一般性讨论中,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学者以及其他研究南太平洋地区的英文文献,而通过南太平洋无核区的个案探讨该地区的地区主义将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1975年,南太平洋无核区建立,它的存在真能稳定全球核秩序吗?

一、南太平洋无核化问题

南太平洋的核问题由来已久,究其实质是西方殖民主义所产生的毒瘤。

美国、英国和法国三个拥核国家都在南太地区拥有领土和属地,而这里远离美、英、法的本土,从二战后就被这些国家用作进行核弹爆破的试验场。

美国是第一个,1946年就开始在马绍尔群岛进行核试验,1952年在埃尼威托克岛环礁成功爆破第一颗氢弹。

英国第一次成功的核试验是在澳大利亚进行的,而法国政府于1963年宣布把核试验基地搬到法属波利尼西亚。

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太平洋岛国对于核试验以及相关活动带来的危害表示出不同程度的不满。

1975年,南太平洋无核区建立,它的存在真能稳定全球核秩序吗?

受到《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影响,美、英从1963年开始停止在南太平洋进行核试验,而法国则从1966年开始增加了试验的数量,该国第一枚氢弹就是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穆鲁罗阿环礁附近试验成功的。

此外,1998年的一份报告表明,有3200多吨不同种类的放射性废物被倾倒进太平洋,沉入穆鲁罗瓦环礁以及豪环礁岸边1000米深的海底。

1975年,南太平洋无核区建立,它的存在真能稳定全球核秩序吗?

南太平洋无核化是区内各国的共同愿望,但是由于牵涉到区外大国的核利益以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竞争,其难度可想而知。

两个地区强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此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立场和应对方式,通过南太平洋无核区的个案,我们得以观察澳大利亚参与南太平洋地区事务的行为动机以及实现方式,并分析澳大利亚在南太平洋地区主义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1975年,南太平洋无核区建立,它的存在真能稳定全球核秩序吗?

二、新西兰的南太无核议程

新西兰在南太地区反核问题上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同时它在该问题上的坚守原则也反衬出澳大利亚的实用主义。

新西兰的地理位置更加偏远,与亚洲之间更隔着大块头的澳大利亚,这使得它更可能偏安一隅。

二战中澳大利亚北部港口遭到日本空袭,新西兰却没有受到打击,也许正好印证了澳、新两国对于其本身战略安全环境的忧虑程度。

总的来说,新西兰人较少感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安全威胁。

1975年,南太平洋无核区建立,它的存在真能稳定全球核秩序吗?

越战的负面效应,在新西兰社会激起对美国安全战略的反思,进一步刺激了民众的反核情绪。

社会性的和平运动形成一股对新美同盟关系的离心力,其领导人自主、中立、不结盟的政治主张对政府决策造成压力,致使新西兰在反核政策上显得较为激进。

在世界无核化运动的思潮中,新西兰形成了社会性的反核共识,新西兰工党在反核运动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1975年,南太平洋无核区建立,它的存在真能稳定全球核秩序吗?

虽然新西兰一直是英联邦的重要成员,也随澳大利亚一道加入了澳新美同盟,但是涉及到核问题,新西兰工党倾向于与美、英拉开距离,以保持其自主性。

1972年新西兰工党领袖柯克上台后,寻求更加积极的反核政策,宣布不允许核动力的或者运载有核武器的船只访问新西兰港口,而美国的政策是不能披露船上是否装载核武器,这就造成在事实上任何美国船只都无法继续使用新西兰的港口。

1975年,南太平洋无核区建立,它的存在真能稳定全球核秩序吗?

另一项重要举措是坚决阻止大国在太平洋进行核试验。

1973年,柯克联合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一起将法国告上国际法院,致使法国在压力之下中止了大气核试验而转向地下试验。

新西兰工党还勇敢地联合南太平洋岛国共同应对核威胁以及核废料倾倒问题,成为岛国无核诉求最有力的支持者。

1975年,南太平洋无核区建立,它的存在真能稳定全球核秩序吗?

1975年7月,新西兰工党总理罗林在南太平洋岛国论坛上首先提出了无核区的概念,并在1975年的联合国大会上,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一起提交了建立南太平洋无核区的提案,以110比0获得通过,另有20个国家投了弃权票,包括美国和苏联。

无核区的建立虽然由于新、澳两国保守党上台而被搁置,但这一可贵的尝试为八十年代澳大利亚建立南太无核区提供了参考与经验。

1975年,南太平洋无核区建立,它的存在真能稳定全球核秩序吗?

三、澳大利亚的南太无核区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无核化立场反映出更多的现实考量,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更为复杂和多样。

对于南太平洋无核区,澳大利亚的温和立场转化为有限限核的方案,就是总体上支持和推动南太平洋的无核化,但并不严格禁止核武器在该地区的运输,包括具有核能力的飞机停靠机场。

1975年,南太平洋无核区建立,它的存在真能稳定全球核秩序吗?

在澳大利亚总理霍克的认知中,澳美同盟要继续有效运作,美国船只,包括载有核武器的船只停靠澳大利亚港口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他对新西兰总理朗伊指出的,新西兰要与美国保持军事同盟关系,却不允许美国的舰船靠近是很荒唐的。

另外,位于澳大利亚本土的北西角海军通讯站、松峡情报站以及奴伦加太空预警系统的地面接收站对美国也具有高度的战略价值,因此无核区的条款当然更不会触碰美国在这三个军事基站的任何活动。

可以说,《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中宽松的规定是为其美国盟友量身定做的。

1975年,南太平洋无核区建立,它的存在真能稳定全球核秩序吗?

不可否认的是,南太平洋无核化也符合澳大利亚的利益,同时澳大利亚工党政府也受到国内无核化运动和党内军控政策的压力。

澳大利亚所提出的有限限核的方案即使不能阻止法国仍在进行的核试验,无法消除美国通过这一区域的核武器运输,澳大利亚的三个军事基站仍将为美国的核武系统做出贡献,它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这一地区在未来进一步滑入“核化”的泥潭。

1975年,南太平洋无核区建立,它的存在真能稳定全球核秩序吗?

1985年2月霍克出访美国前夕,其政府表示愿意为美国将要落入塔斯马尼亚附近水域的MX导弹试射提供检测设施,然而受到工党党内的压力,霍克不得不在访问美国期间公开收回承诺。

建立南太平洋无核区被确定为霍克工党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达成将成为澳大利亚在联合国军控与核不扩散领域的重要成绩,提升其作为中等强国的国际声望。

在无核区谈判过程中,霍克政府顶住巨大压力,拒绝了美国提前获知协议内容的要求,以维护南太平洋论坛成员国所取得的共识。

澳大利亚建立南太无核区的努力,既有国家利益需要的支撑,也符合其中等强国外交的国际主义理念。

1975年,南太平洋无核区建立,它的存在真能稳定全球核秩序吗?

1985年在朗伊政府领导下,新西兰拒绝美国导弹驱逐舰访问新西兰港口,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应。

美国宣布取消澳新美三国原定的军事演习,终止新美情报、军事方面的高级合作,两国间的同盟关系降为普通的友好国家关系。

1986年8月美国宣布停止其在《澳新美安全条约》下对新西兰承担的防务义务(36),新美同盟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对此,澳大利亚保持相对冷静的态度,试图以“中庸之道”求得在新美之间的平衡。

澳大利亚外交政策倾向于将澳美同盟关系置于优先地位,因此在追求南太平洋无核化这一目标的时候,它对于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敏感有着充分的考虑。

1975年,南太平洋无核区建立,它的存在真能稳定全球核秩序吗?

对于新西兰,澳大利亚试图劝说以软化其激进的立场,即使是批评也很有节制。

从历史上来看,澳新之间甚少嫌隙,其联合之稳固,在国际政治中极为少见。

新西兰是澳大利亚的天然盟友,澳大利亚也是新西兰的天然依靠。

在这次由无核政策而导致的同盟危机中,澳大利亚的处理颇为老到,不仅使澳美同盟更加紧密,更深化了澳新之间的防务合作。

在新美关系恶化后,新西兰在防务安全上不得不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在防务开支上压力增加,因而对澳大利亚产生更多合作的要求。

1975年,南太平洋无核区建立,它的存在真能稳定全球核秩序吗?

1985年4月两国防长在会晤后宣布两国将“加强双边防卫合作”、“提升两国现役部队的整合力度”,将会交换更多的防务官员、更好地利用双方的军事设施进行协作训练。

在与美国较量后的孤立状态中,防务合作的升级也给新西兰吃了一颗定心丸。

此后澳新之间展开了更为深入的军事合作,增加联合军事训练,进一步协调两国在地区事务中的行动。

新美同盟危机不仅没有影响澳新之间的紧密联系,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联系。

1975年,南太平洋无核区建立,它的存在真能稳定全球核秩序吗?

四、小结

虽然澳大利亚的真实态度是支持南太地区的无核化,但同时认为,不允许核舰对港口进行访问的政策过于激进,不利于澳新美同盟的稳固,因此选择站在美国一边。

澳大利亚的“中间道路”有力地拥护了澳美同盟,如同给美国打了一剂强心针。

同时澳大利亚还照顾到新西兰的情况,力主美国不要采取过激的行动,特别是不要进行经济制裁,在新美之间真正起到缓冲的作用。

这些做法帮助新美两国在双边关系中留下了余地,为日后澳新美同盟的恢复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外交部条约法律司. 关于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的解释[M]. 2007.

2.阮宗泽, 董梅森. 从南太平洋无核区看国际核裁军[J]. 国际问题研究, 2017 (6): 73-83.

3.张继祥, 史伟. 南太平洋无核区: 成功经验与启示[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 (6): 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