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作者:联想元宇宙

你还记得自己买的第一盒磁带吗?那些年很多 80 后 90 后还在用磁带听刚刚出道的周杰伦,以及多少次午后听着英语磁带的循环播放昏昏欲睡,用手边的铅笔给磁带倒带……

这是我们接触到的最早的存储介质,承载着我们再也回不去的青春记忆。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你的青春有没有杰伦的声音

后来我们逐渐长大,磁带换成了 MP3,最后变成了智能手机。我们在不同时期的生活记录,随着身边存储设备的更新换代而不断“转移阵地”。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我们在追求新潮、高效、智能的道路上兴奋地飞奔,转过头来才恍然发现,旧时光里用来留存信息的设备可能还来不及好好备份数据就已过时淘汰,再也没有合适的读取工具帮我们找回数据,不由得无限惋惜。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存储介质,以及如何才能让信息更好的保存?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在还没有文字出现的时候,结绳是人类所知的最早的计数工具。

它出现早于任何的文字。汉朝郑玄在其《周易注》中记载:“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结绳记事作为信息存储的介质,并不能算是成功。信息被存储了,但是无法被今人所读取。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文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文字的载体,从兽骨、龟甲到纸张,大量的信息得以保留。

现代,存储在甲骨或者石碑上面的象形文字也逐渐被专家解析,从而能够还原数千年前古人存储的大量信息。纸张也一直陪伴人类到现在,但如果保存不当,纸张会会因为接触空气氧化慢慢变黄变脆,油墨字体也会慢慢变浅。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留存至今的原始版《独立宣言》 但因太阳暴晒,字迹模糊损失,再也无法挽回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穿越回到近代,我们一起来看下新时期存储介质的发展变迁。

最早的外置存储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是一种穿孔卡片。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为了解决人口普查的需要,美国发明家霍列瑞斯首先把穿孔纸带改造成穿孔卡片。他把每个人所有的调查项目依次排列于一张卡片,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在相应项目的位置上打孔。

在以后的计算机系统里,用穿孔卡片输入数据的方法一直沿用到20世纪70年代,数据处理也发展成为电脑的主要功能之一。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在互联网还不普及的年代里,磁带是大家接触最早的存储介质,我们一般所说的磁带都是卡式录音带,就是只能储存声音的那种。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1962年,飞利浦公司发明了全球首盘盒式磁带,每一面可以放30到45分钟的音乐。到1962年,仅仅日本一个地区的卡带播放器年度销量就达到250万台,磁带就此成为最受欢迎的多媒体储存方式之一。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而在卡带被发明之后,又出现了盘带、数字音频磁带、数字线性磁带、8音轨卡匣等等各种各样的磁带。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各种各样的磁带类型

在70年代后,以卡带为首的磁带家族,在音乐、影视、游戏等领域横行霸道,可惜好景不长,数字信号的保真度和读写速度渐渐体现,磁带慢慢的被光盘以及自带存储的MP3干掉了。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90年代开始民用电脑逐渐普及,光盘/固态硬盘/硬盘构成了中国人对数据存储的主要记忆。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根据存储介质不同,主要分为光学存储、磁性存储和半导体存储。

光学存储包括 CD、DVD 等光盘,由于其表层涂料易损耗,光盘耐用度较低。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软盘是个人电脑设备中,最早使用的可移动备份存储设备。软盘片是覆盖磁性涂料的塑料片,用来储存数据文件,通过软盘驱动器来完成读写(现在的电脑已经没有软驱啦)。软盘可装可卸、携带方便,但存取速度慢,容量也小。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机械硬盘属于磁性存储。它的内部是一摞磁片,上面布满着磁性金属微粒。只要通过磁头改变碟片上金属微粒的磁性,就可以写入或读取数据。机械硬盘存储空间大、价格低,但读写速度慢,抗震性能差,一不小心摔了碰了,很可能就让你的数据一命呜呼。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SD卡、固态硬盘属于半导体存储,用的是电,通过改变电子排列实现数据存储,但电子不断在运动,长时间闲置不通电会改变电子排列,导致数据丢失。

一文了解数据存储方式的千年演变

但是无论软盘、硬盘,还是更早一点的光盘、磁带,都不是万无一失的存储方案。它们都是有寿命的,需要经常备份以防万一,不得不说,还是有点麻烦和危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