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Gartner存储技术曲线“躺赢”十年的SDS,能跑出“第二春”吗?

十年前,软件定义存储(SDS)首次进入Gartner的存储技术成熟度曲线——从最初的概念爆炒,到后来跻身“变革性技术”,然后一直在这个位置上“躺赢”到2022年。

在Gartner存储技术曲线“躺赢”十年的SDS,能跑出“第二春”吗?

通常情况下,一项新技术会在几年内走完创新阶段的旅程,进入生产力释放的“高原”。不过,被业界寄予厚望的SDS,其市场渗透率并未如预期那样冲向巅峰,而是在纠结与矛盾中艰难前行。

如果单看公有云平台,已难觅传统存储阵列的身影,SDS、云存储成为主流,支撑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但将视角扩展到整个市场,会发现还有诸多行业尚未上云,大量企业仍将自建数据中心作为首选,传统存储在这些领域依然占据明显优势,SDS只能扮演“中低端存储”的边缘角色。

这种割裂的状态让SDS陷入尴尬,要走出困境必须另辟蹊径:如何在公有云、私有云伴生共长,混合云、多云渐成潮流的复杂环境中脱颖而出,以通用性更高、综合竞争力更强的SDS产品在线上、线下一统江湖?

由于历史包袱、路径依赖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存储巨头很难从战略层面对SDS产品进行大规模投入,大型公有云厂商也主要把SDS当作整体IaaS底座的一部分,无法让其成为独立交付的产品。因此,这条赛道有望演变为创业公司的乐土,催生新型独角兽。

近日,自主研发下一代软件定义分布式存储架构(SDS2.0)的基础软件创新企业华瑞指数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完成新一轮亿元人民币级别融资。在此轮融资之前,华瑞指数云已发布全自研的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引擎WiDE和极速分布式块存储软件WDS,融资到位将显著加速产品路标的商业化落地进程。

在Gartner存储技术曲线“躺赢”十年的SDS,能跑出“第二春”吗?

在SDS“躺赢”了十年之后,SDS2.0吹响了跑进“第二春”的号角。这次软件定义存储真的能攀上高峰吗?

SDS的进化轨迹与跃迁方向

早在2010年,与SDS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就开始进入商用市场,初期主要用于注重海量数据存储、高访问并发量而对可靠性和一致性要求并不苛刻的互联网业务场景。

在Gartner存储技术曲线“躺赢”十年的SDS,能跑出“第二春”吗?

到了2015年,软件定义存储、分布式存储迎来“第一春”,在虚拟化和云计算环境中大显身手,SDS搭配普通服务器硬件组成分布式存储集群成为当时的潮流。

然而,以开源Ceph软件为典型代表的第一代分布式存储软件存在先天不足,且进化速度也比较缓慢——存储系统的IO处理效率局限性明显,IOPS低、时延大,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都难以匹配企业关键业务的需求,SDS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瓶颈期。

事实上,SDS一直是公有云构建存储底座的主流方案,甩掉“中低端存储”的标签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华瑞指数云的核心创业团队具备长期的大规模公有云平台分布式基础软件的自主研发经验,曾经历过借助不断提升公有云的SDS存储底座能力,来承载不同类型关键企业应用的技术考验。

但不容忽视的是,公有云并不能“包治百病”,基于安全可控或成本优化等因素,很多传统行业企业不愿或不敢将核心业务放到公有云上,更希望线下自建数据中心或选择混合云架构。能否将公有云基于SDS构建的统一分布式存储底座的优势能力以轻量化的方式转移到线下数据中心?这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

2020年,在海外市场公有云平台打拼多年的数位“老兵”,克服新冠疫情爆发的障碍,毅然回国创立了华瑞指数云。他们坚信随着分布式系统软件能力的提升以及企业IT及应用架构向云原生演进,在线下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中,SDS2.0将成为主流部署方式,进而改变以硬件盒子为主的存储市场格局。

从0到1的质变基于难而正确的路径选择

经受住三年疫情的严峻考验,能“活下来”的创业公司已是凤毛麟角。在资本市场乍暖还寒的当下,华瑞指数云还能继续“囤积粮草”,凭借的其实是“敢于抛开开源分布式产品,能够从零开始打造下一代架构”。

在Gartner存储技术曲线“躺赢”十年的SDS,能跑出“第二春”吗?

基于开源软件进行修修补补,再贴牌换装闪亮登场,似乎已成为业界最流行的终南捷径。君不见,数据库市场拥挤着内核相近的200多个国产品牌,不少打着自主旗号的SDS软件也是开源Ceph的姊妹篇。

真正自研的下一代SDS产品,从零开始能做出来吗?能显著超越当下的SDS产品吗?做出来以后能稳定吗?最终能上生产系统吗?面对这些“灵魂拷问”,很多国内企业都望而却步。

自创业的起步期,华瑞指数云就坚定选择了“从0到1”这条难而正确的发展路径。其间的底气与信心从何而来?华瑞指数云CTO曹羽中认为,架构决策是基础,工程实现是保障,人才密度是推手。

首先,架构决策是基础,架构决定高度。华瑞指数云的骨干成员从十多年前就参与研发云架构下的存储产品,在架构规划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司的愿景是通过提供一套分布式存储软件,即可帮助企业构建足以支撑所有业务的通用数据存储底座,无需专属的存储硬件,只需使用标准服务器+SDS软件就能形成统一的数据平面,打造以数据为中心的下一代IT基础设施。

其次,扎实的产品工程能力是达成架构目标的保障。华瑞指数云团队具备面向企业级市场打造可规模复制销售的通用产品和系统软件的工程经验,并有足够的方法论和工程实践积累来持续构建产品能力。在公司正式成立之前,华瑞指数云就先建设机房,打造自动化测试和故障注入测试平台,目前已拥有自建的小型数据中心,近150台物理服务器用于产品的功能、性能、故障、可靠性、长稳等相关测试,有力地保障了产品的生产级商用交付能力。

再次,充足的人才密度是创新突破的推手。华瑞指数云拥有约二十位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系统架构领域的顶级专家,基于这样的“人才密度”,在很多问题上经常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尤其进行重要决策时,不少拿出来的方案都与国际上最新的论文思路相关,涵盖操作系统、网络、分布式系统、存储引擎、算法等层面,再经过多方专家讨论,更容易得出既有创新性又贴合实际的最优解。

例如:在元数据领域,很多存储架构需要更高速的硬件来支撑,借助可持久化内存硬件达成预期。这种方案的劣势是系统软件从此有了特定的依赖,更适合擅长“堆硬件”快速解决问题的公有云或软硬件耦合设计的传统存储阵列。华瑞指数云则致力于建设立意更高、完全软件定义、极速性能的元数据持久化体系,这是没有开源软件可参考的“无人区”,要在普通硬件上达成软件化的解决方案。正是有了人才密度的助推,类似的创新才能不断涌现。

从1到N的商业化进程虽远必至

基于多维度构筑的强大护城河,华瑞指数云先后发布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引擎WiDE,以及基于WiDE引擎的第一款产品极速分布式块存储软件WDS,为SDS2.0开启软件定义存储的“第二春”树立了标杆。

在Gartner存储技术曲线“躺赢”十年的SDS,能跑出“第二春”吗?

通过采用全新分布式系统架构,颠覆传统的IO处理模型及创新可靠性工程,华瑞指数云的SDS2.0产品能在相同的硬件环境中基于软件技术实现10至30多倍的性能提升及时延90%缩短——以SDS2.0软件+普通服务器的组合,即可达到基于专属硬件设计、集中式架构的高端全闪阵列的性能和时延水准,且在可扩展性,与云原生环境融合、TCO等方面占据优势。

尤值一提的是,WDS自去年8月发布以来,已在金融、教育、运营商、医疗、能源、交通、制造等行业获得大批客户的规模化商用部署,使用普通服务器构建统一存储和数据底座,即可支持虚拟化、私有云、数据库、数据湖、数据仓库、AI、大数据分析、信创替换等各种平台以及工作负载。这是SDS2.0实现商业化飞跃的关键一步,在生产环节反复打磨的新一代软件定义存储产品,未来有望在更多场景发挥重要作用。

站在更长远的视角,构建可持续进化的生态系统堪称SDS2.0商业化进程的核心驱动力。与Ceph以开源社区为主的模式相比,SDS2.0有机会建立多层次、更高级的生态体系。

在数据库领域,华瑞指数云已与国内数据库大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其数据库一体机中采用SDS2.0产品,相关性能和可靠性经过半年以上的测试已得到客户认可;在私有云领域,传统业务上云的空间还相当大,之前很多客户囿于开源存储的诸多问题裹足不前,SDS2.0产品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可以全面升级私有云平台承载企业关键应用的能力,与私有云厂商全面合作可谓水到渠成。

在硬件领域,华瑞指数云与全闪介质、可计算存储等新型硬件厂商也有深度接触,双剑合璧更有机会凸显SDS2.0产品的高性能和良好的客户体验;在大数据和AI领域,之前用得最多的是Hadoop体系的HDFS,但其并非专业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存在实时性能不足、存算耦合升级困难、通用性不够、运维能力差等诸多劣势,伴随新应用对存储底座的高性能、低时延、存算分离、云原生环境融合要求越来越高,SDS2.0大显身手的时机已经成熟。

知名研究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从2022到2026年,全球软件定义存储市场将增长大约294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69%。从整个技术发展史来看,走向通用和标准化是大势所趋,更多采用软件定义方式亦是主航道——尽管SDS2.0的征途不会平坦,但有华瑞指数云这样的探路者敢为人先,生产力全面爆发的“高原”虽远必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