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内容参照自《Effective Python》,其实你完全可以直接去看书,什么?你不想自己看书,那么你也可以关注我,我会不定期从书中挑出常用到的有效方法分享出来,这样你就可以一边刷头条,一边学习知识,岂不美哉。
正文
如果函数要产生一系列结果,那么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这些结果都放在一份列表里,并将其返回给调用者。例如,我们要查出字符串中每个词的首字母,在整个字符串里的位置。下面这段代码,用 append 方法将这些词的首字母索引添加到 result 列表中,并在函数结束时将其返回给调用者。

输入一些范例值,以验证该函数能够正常运作:
上面的 index_words 函数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这段代码写得有点拥挤。每次找到新的结果,都要调用 append 方法。但我们真正应该强调的,并不是对 result.append 方法的调用,而是该方法给列表中添加的那个值,也就是 index+1。另外,函数首尾还各有一行代码用来创建及返回 result 列表。于是,在函数主体部分的约 130 个字符(不计空白字符)里,重要的大概只有 75 个。
这个函数改用生成器(generator)来写会更好。生成器是使用 yield 表达式的函数。调用生成器函数时,它并不会真的运行,而是会返回迭代器。每次在这个迭代器上面调用内置的 next 函数时,迭代器会把生成器推进到下一个 yield 表达式那里。生成器传给 yield 的每一个值,都会由迭代器返回给调用者。
下面的这个生成器函数,会产生和刚才那个函数相同的效果:
这个函数不需要包含与 result 列表相交互的那些代码,因而看起来比刚才那种写法清晰许多。原来那个 result 列表中的元素,现在都分别传给 yield 表达式了。调用该生成器后所返回的迭代器,可以传给内置的 list 函数,以将其转换为列表(关于生成器可以查看:python 学习 生成器)。
index_words 函数的第二个问题是,它在返回前,要先把所有结果都放在列表里面。如果输入量非常大,那么程序就有可能耗尽内存并崩溃。相反,用生成器改写后的版本,则可以应对任意长度的输入数据。
下面定义的这个生成器,会从文件里面依次读入各行内容,然后逐个处理每行中的单词,并产生相应结果。该函数执行时所耗的内存,由单行输入值的最大字符数来界定。
运行这个生成器函数,也能产生和原来相同的效果。
要点
- 使用生成器比把收集到的结果放入列表里返回给调用者更加清晰。
- 由生成器函数所返回的那个选代器,可以把生成器函数体中,传给 yield 表达式的那些值,逐次产生出来。
- 无论输入量有多大,生成器都能产生一系列输出,因为这些输入量和输出量,都不会影响它在执行时所耗的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