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一、导论:

两种网络链路:点对点链路和广播链路

*点对点链路:*由链路一端的多个发送方和链路另一端的单个接收方组成。许多链路层协议都是为点对点链路设计的,如点对点协议(PPP)、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

*广播链路:*它能够让多个发送和接收节点都连接到相同的、单一的、共享的广播信道上。 ( 共享线路或媒体 )

如:传统以太网、 HFC 上行链路、802.11 无线局域网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研究一个对链路层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协调多个发送和接收节点对一个共享广播信道的访问,这就是多路访问问题

**多路访问协议:**节点通过这些协议来规范他们在共享的广播信道上的传输行为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理想的多路访问协议:

给定: Rbps 的广播信道

必要条件:

  1. 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时,可以 R 速率发送 .
  2. 当 M 个节点要发送,每个可以以 R/M 的平均速

    率发送

  3. 完全分布的 :

    没有特殊节点协调发送, 没有时钟和时隙的同步

    4、协议是分散的,这就是说不会因某主节点故障而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5、协议是简单的,使实现不昂贵。

    我们将任何多路访问协议划分为3种类型之一:

    信道划分协议:channel partitioning protocol

    把信道划分成小片(时间、频率、编码)

    分配片给每个节点专用

    *随机接入协议:random access protocol

    信道不划分,允许冲突

    冲突后恢复

    *轮流协议:taking-turns protocol

    节点依次轮流

    但是有很多数据传输的节点可以获得较长的信道使用权

二、信道划分协议:

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路复用

轮流使用信道,信道的时间分为周期

每个站点使用每周期中固定的时隙 ( 长度 = 帧传输时间 )

传输帧

如果站点无帧传输,时隙空闲 - >浪费

举个栗子: 6 站 LAN , 1 、 3 、 4 有数据报,时隙 2 、 5 、 6 空闲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信道划分 MAC 协议: FDMA:频分多路复用

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信道的有效频率范围被分成一个个小的频段

每个站点被分配一个固定的频段

分配给站点的频段如果没有被使用,则空闲

例如: 6 站 LAN , 1 、 3 、 4 有数据报,频段 2 、 5 、

6 空闲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码分多路访问( CDMA )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 所有站点在整个频段上同时进行传输 , 采用编码原理加

以区分

• 完全无冲突

• 假定 : 信号同步很好 , 线性叠加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三、随机存取协议

在随机存取协议中,一个传输节点总是以信道的全部速率(即Rbps)进行发送。当有碰撞时,涉及碰撞的每个节点反复重发它的帧(也就是分组),直到该帧无碰撞的通过为止。

当节点有帧要发送时

*以信道带宽的全部 R bps 发送

*没有节点间的预先协调

*两个或更多节点同时传输,会发生➜冲突

“ collision ”

随机存取协议规定 :

如何检测冲突

如何从冲突中恢复(如:通过稍后的重传)

随机 MAC 协议可以分为 :

时隙 ALOHA

ALOHA

CSM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CSMA/CD(具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CSMA/CA(

1、时隙 ALOHA

**假设:**所有帧是等长的,时间被划分成相等的时隙;每个时隙可发送一帧;节点只在时隙开始时发送帧;节点在时钟上是同步的;如果两个或多个节点在一个时隙传输,所有的站点

都能检测到冲突。

**运行:**当节点获取新的帧,在下一个时隙传输; 传输时没有检测到冲突,成功;节点能够在下一时隙发送新帧

检测时如果检测到冲突,失败;节点在每一个随后的时隙以概率 p 重传帧直到成功

时隙ALOHA允许该节点以全速R连续传输;时隙ALOHA也是高度分散的,因为每个节点检测碰撞并独立决定什么时候重传。

优缺点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效率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2、纯 ALOHA( 非时隙 )

在纯ALOHA中,当一个帧首次到达(即一个网络层的数据报在发送节点从网络层传递下来),节点立刻将该帧完整的传输进广播信道。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纯ALOHA的效率(对比于时隙ALOHA更差了)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3、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

在说话之前,如果其他人正在说话,等到他们说完话为止,在网络领域中,这被称为载波侦听。

如果与他人同时说话,停止说话,在网络领域中,这被称为碰撞检测。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广播信道的端到端信道传播延时在决定其性能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该传播时延越长,载波侦听节点不能侦听到网络中另一个结点开始传输的机会就越大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t0时刻,B的比特随时间的增加往下传输,,这表明B的比特沿广播媒体传播实际所需要的时间不是0。在时刻T1,节点D有一个帧要发送。尽管节点B在时刻T1正在传输,但B传输的比特还未到达D,因此D在T1时听到信道空闲。根据CSMA协议,从而D开始传输它的帧,一段时间后,B的传输开始干扰D的传输

如下图所示: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具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当某节点执行碰撞检测时,一旦它检测到碰撞将立即停止传输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以太网CSMA/CD的算法: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二进制指数退避:

当传输一个给定的帧时,在该帧经历了一连串的n次碰撞之后,节点随机的从{0,1,2,4,8…}中选择一个K值。因此一个帧经历的碰撞越多,K选择的间隔越大。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CSMA/CD效率: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CSMA/CA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四、轮流协议

先来总结一下前两个协议

信道划分 MAC 协议 :

共享信道在高负载时是有效和公平的

在低负载时效率低下

*只能等到自己的时隙开始发送或者利用 1/N 的信道频率发送

*当只有一个节点有帧传时,也只能够得到 1/N 个带宽分配

随机访问 MAC 协议

  • 在低负载时效率高:单个节点可以完全利用信道全部

    带宽

    *高负载时:冲突开销较大,效率极低,时间很多浪费

    在冲突中

    轮流协议有 2 者的优点

轮流协议中两种比较重要的协议:

论询协议&令牌传递协议

1、轮询

轮询协议要求这些节点之一要被指定为主节点,主节点以循环的方式轮询每个节点

主节点邀请从节点依次传送

从节点一般比较“ dumb ”

缺点 :

*轮询开销:*轮询本身消耗信道带宽

*等待时间:*每个节点需等到主节点轮询后开始传输,即使只有一个节点,也需要等到轮询一周后才能够发送

*单点故障:*主节点失效时造成整个系统无法工作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2、令牌传输协议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五、总结

链路层和局域网:多点访问协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