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一、導論:

兩種網絡鍊路:點對點鍊路和廣播鍊路

*點對點鍊路:*由鍊路一端的多個發送方和鍊路另一端的單個接收方組成。許多鍊路層協定都是為點對點鍊路設計的,如點對點協定(PPP)、進階資料鍊路控制(HDLC)

*廣播鍊路:*它能夠讓多個發送和接收節點都連接配接到相同的、單一的、共享的廣播信道上。 ( 共享線路或媒體 )

如:傳統以太網、 HFC 上行鍊路、802.11 無線區域網路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研究一個對鍊路層很重要的問題:如何協調多個發送和接收節點對一個共享廣播信道的通路,這就是多路通路問題

**多路通路協定:**節點通過這些協定來規範他們在共享的廣播信道上的傳輸行為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理想的多路通路協定:

給定: Rbps 的廣播信道

必要條件:

  1. 當一個節點要發送時,可以 R 速率發送 .
  2. 當 M 個節點要發送,每個可以以 R/M 的平均速

    率發送

  3. 完全分布的 :

    沒有特殊節點協調發送, 沒有時鐘和時隙的同步

    4、協定是分散的,這就是說不會因某主節點故障而導緻整個系統崩潰

    5、協定是簡單的,使實作不昂貴。

    我們将任何多路通路協定劃分為3種類型之一:

    信道劃分協定:channel partitioning protocol

    把信道劃分成小片(時間、頻率、編碼)

    配置設定片給每個節點專用

    *随機接入協定:random access protocol

    信道不劃分,允許沖突

    沖突後恢複

    *輪流協定:taking-turns protocol

    節點依次輪流

    但是有很多資料傳輸的節點可以獲得較長的信道使用權

二、信道劃分協定:

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時分多路複用

輪流使用信道,信道的時間分為周期

每個站點使用每周期中固定的時隙 ( 長度 = 幀傳輸時間 )

傳輸幀

如果站點無幀傳輸,時隙空閑 - >浪費

舉個栗子: 6 站 LAN , 1 、 3 、 4 有資料報,時隙 2 、 5 、 6 空閑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信道劃分 MAC 協定: FDMA:頻分多路複用

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信道的有效頻率範圍被分成一個個小的頻段

每個站點被配置設定一個固定的頻段

配置設定給站點的頻段如果沒有被使用,則空閑

例如: 6 站 LAN , 1 、 3 、 4 有資料報,頻段 2 、 5 、

6 空閑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碼分多路通路( CDMA )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 所有站點在整個頻段上同時進行傳輸 , 采用編碼原理加

以區分

• 完全無沖突

• 假定 : 信号同步很好 , 線性疊加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三、随機存取協定

在随機存取協定中,一個傳輸節點總是以信道的全部速率(即Rbps)進行發送。當有碰撞時,涉及碰撞的每個節點反複重發它的幀(也就是分組),直到該幀無碰撞的通過為止。

當節點有幀要發送時

*以信道帶寬的全部 R bps 發送

*沒有節點間的預先協調

*兩個或更多節點同時傳輸,會發生➜沖突

“ collision ”

随機存取協定規定 :

如何檢測沖突

如何從沖突中恢複(如:通過稍後的重傳)

随機 MAC 協定可以分為 :

時隙 ALOHA

ALOHA

CSMA(載波偵聽多路通路), CSMA/CD(具有碰撞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通路), CSMA/CA(

1、時隙 ALOHA

**假設:**所有幀是等長的,時間被劃分成相等的時隙;每個時隙可發送一幀;節點隻在時隙開始時發送幀;節點在時鐘上是同步的;如果兩個或多個節點在一個時隙傳輸,所有的站點

都能檢測到沖突。

**運作:**當節點擷取新的幀,在下一個時隙傳輸; 傳輸時沒有檢測到沖突,成功;節點能夠在下一時隙發送新幀

檢測時如果檢測到沖突,失敗;節點在每一個随後的時隙以機率 p 重傳幀直到成功

時隙ALOHA允許該節點以全速R連續傳輸;時隙ALOHA也是高度分散的,因為每個節點檢測碰撞并獨立決定什麼時候重傳。

優缺點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效率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2、純 ALOHA( 非時隙 )

在純ALOHA中,當一個幀首次到達(即一個網絡層的資料報在發送節點從網絡層傳遞下來),節點立刻将該幀完整的傳輸進廣播信道。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純ALOHA的效率(對比于時隙ALOHA更差了)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3、載波偵聽多路通路CSMA

在說話之前,如果其他人正在說話,等到他們說完話為止,在網絡領域中,這被稱為載波偵聽。

如果與他人同時說話,停止說話,在網絡領域中,這被稱為碰撞檢測。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廣播信道的端到端信道傳播延時在決定其性能方面起到關鍵作用。該傳播時延越長,載波偵聽節點不能偵聽到網絡中另一個結點開始傳輸的機會就越大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t0時刻,B的比特随時間的增加往下傳輸,,這表明B的比特沿廣播媒體傳播實際所需要的時間不是0。在時刻T1,節點D有一個幀要發送。盡管節點B在時刻T1正在傳輸,但B傳輸的比特還未到達D,是以D在T1時聽到信道空閑。根據CSMA協定,進而D開始傳輸它的幀,一段時間後,B的傳輸開始幹擾D的傳輸

如下圖所示: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具有碰撞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通路(CSMA/CD)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當某節點執行碰撞檢測時,一旦它檢測到碰撞将立即停止傳輸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以太網CSMA/CD的算法: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二進制指數退避:

當傳輸一個給定的幀時,在該幀經曆了一連串的n次碰撞之後,節點随機的從{0,1,2,4,8…}中選擇一個K值。是以一個幀經曆的碰撞越多,K選擇的間隔越大。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CSMA/CD效率: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CSMA/CA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四、輪流協定

先來總結一下前兩個協定

信道劃分 MAC 協定 :

共享信道在高負載時是有效和公平的

在低負載時效率低下

*隻能等到自己的時隙開始發送或者利用 1/N 的信道頻率發送

*當隻有一個節點有幀傳時,也隻能夠得到 1/N 個帶寬配置設定

随機通路 MAC 協定

  • 在低負載時效率高:單個節點可以完全利用信道全部

    帶寬

    *高負載時:沖突開銷較大,效率極低,時間很多浪費

    在沖突中

    輪流協定有 2 者的優點

輪流協定中兩種比較重要的協定:

論詢協定&令牌傳遞協定

1、輪詢

輪詢協定要求這些節點之一要被指定為主節點,主節點以循環的方式輪詢每個節點

主節點邀請從節點依次傳送

從節點一般比較“ dumb ”

缺點 :

*輪詢開銷:*輪詢本身消耗信道帶寬

*等待時間:*每個節點需等到主節點輪詢後開始傳輸,即使隻有一個節點,也需要等到輪詢一周後才能夠發送

*單點故障:*主節點失效時造成整個系統無法工作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2、令牌傳輸協定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五、總結

鍊路層和區域網路:多點通路協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