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进喜廉洁自律的典范(之一)

作者:大庆市人民检察院

做人一身正气

为官一尘不染

王进喜当了领导干部后

工作上高标准

生活上低水平

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

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沾

就连参加全国三届一次人代会

也穿着打补丁的内衣

美德虔诚恪守

操守清白躬身

他为我们树立了清正廉洁的榜样

我们永远怀念

这位廉洁奉公的优秀共产党人

王进喜廉洁自律的典范(之一)

1961年2月,王进喜担任钻井二大队大队长,原来他负责一个井队工作,现在他负责10多个井队的工作。职务变了,但他却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说:“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沾”,这是他给自己和家人立下的规矩。

王进喜带过的队伍1205队搬家时,工人们见铁人家炕上铺的席子都旧了,有的地方破的不能再铺。就说咱队上搭棚子用的席子多得用不完,去取几张吧。说着有人就要去拿。铁人的妻子王兰英忙拦住说:“进喜说过,公家的东西不能往家里拿,别去啦!”几张旧席照样铺到床上。

那个时候,单位给职工办福利,床上的草垫子都是发的。工人们说席子不换了,草垫子总可以领几个吧。这时老太太出来说话了:“不是说了嘛,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能沾,别去啦!”工人们只好照原样拿苇草当垫子。

还有一次,后勤单位考虑到他工作十分辛苦,身体又不好,尤其是经常胃疼,吃不下去东西,就把一袋面粉送到他家里,被他严辞拒绝了。

铁人的老伴王兰英跟着他来大庆,在钻井大队烧茶炉,喂猪,挣钱贴补家用,情况像她类似的很多人都转为正式职工了,而她却一直就是个劳动家属。铁人老家的亲属想来大庆工作,找到他说情,也被他拒绝了。

铁人的老母亲1970年重病住院,单位给送的糕点她一块都不动,反复说:“进喜说过,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能沾。”想到这些,王进喜常常感到对不起自己的亲人。

王进喜廉洁自律的典范(之一)

王进喜和家人的合影 (前排左一为王进喜的母亲何占信)

故事链接:特困户

在会战伊始的艰难岁月,会战工委和各级党委都想尽办法对困难职工给予一定的补助,特困户还可以享受“长期补助”。

钻井二大队享受长期补助的有两户:一户是老工人李胜澜,家庭人口多,收入低;再一户就是王进喜,他家人口也多,挣工资的人少,可王进喜说啥也不要。

据当时的工会负责人张沐恩回忆:“铁人每月30元的长期补助怎么说也不要,一次也不去领。只好由大队工会去领。领来以后都叫铁人给了困难职工和职工遗属了。铁人身体不好,给他的营养品每次都让人送给住院病号吃了。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沾。”

王进喜廉洁自律的典范(之一)

文物链接:搪瓷缸子

【收藏单位】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文物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登记名称】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跑井时使用的搪瓷缸子

【文物尺寸】直径9厘米、高9.6厘米

这个搪瓷缸子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徐锦荣在1961年任钻井二大队副教导员时,送给铁人的生活用品。

铁人跑井身上总是背着一个挎包,里面装着妻子给他炒的玉米面和这个搪瓷缸子,一到开饭时,他就掏出搪瓷缸子,抓一把炒面,用开水一冲就是一顿饭。

钻井指挥部指挥李敬看到王进喜这样拼命自律,并带动了整个大队工作,深为感动,多次号召全钻井战线向铁人学习,从而,在其他各大队出现了学铁人、下基层的热潮。在钻井机修部出现了工人们身背“三袋”上井的行动。

在生产大队,调度室的干部们按铁人大队长要求跑井,调度员丁世勤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跑,经常把眼镜跑丢。这种机关干部深入生产一线,帮助解决基层生产和职工生活等难题的良好作风,为推动油田生产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铁人的话

正人先正己

打铁须得本身硬

吃人家的嘴短

拿人家的手软

把自己屁股擦得干干净净

才能腰杆子硬

转自 |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设计 | 张立凤

文编 | 史金龙

编辑 | 张立凤 王美苏

责编 | 张 雷 李 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