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油条的韵味

作者:环球徽商

美食,是一个人最深的乡愁。有些美食不仅好吃,而且能勾起美好的回忆。尤其童年吃过的美食,就像是时光的钥匙,不经意间的舌尖触碰,就能打开记忆的盒子。早餐桌上最常见的油条,便是很多人对于美味的最初记忆。慢嚼细品那油条的“嘎吱”声,沉醉于悠远绵长的麦香,温暖而美好。

据说油条是临安(今杭州)人发明的。《宋史》记载,南宋高宗在位时,卖国贼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

油条的韵味

当时百姓听闻此事,无不悲恨交加。人们恨不得吃秦桧的肉,扒秦桧的皮,以祭奠岳飞的在天之灵。当地一户做面食的摊贩,为了表达对秦桧夫妇的憎恨,将面团搓成两根人形的面块,交缠在一起,其中一根代表秦桧,一根代表秦王氏。然后放进油锅中煎炸。边炸边吆喝:“油炸烩了,油炸烩了”。周围的人都好奇地凑了过来,看到油锅里翻滚着的面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寓意:让秦桧夫妇受油炸之苦,并且被天下人所食。恨也江南,爱也江南。历史上再大的遗恨,都会随时间而消弭于文化。“油炸烩”似乎有些惨烈,久而久之,便有了改良版。把它和小葱放在一起,再用一块薄薄的面皮卷起来,名曰“葱包烩”,如今就像东坡肉、西湖醋鱼一样,成了的杭州名菜(点)。

油条的韵味

苏东坡比秦桧大57岁,虽说是宦海沉浮,可他的小日子过得依然有趣。据清康熙年间刘廷玑所著的《在园杂志》记载:东坡谪居黄州五年,突然喜讯传来,官升三级,奉旨进京。过了黄河到一个叫王家营的地方,看地名就知道,是一个乡下土村。有一个路边摊,风尘之中正在炸油条。东坡馋不胜馋,没有下马,伸手取一根大嚼起来。路人与同行者见后无不大笑,认为东坡有失官仪。东坡笑曰:“十六载没见此货,吾实在狂喜”。

“油炸烩”和“油条”是同一门类的食品,叫法不同而已。北宋的苏东坡吃出了快意人生,而南宋的老百姓却吃出了爱恨情仇。

“油炸桧”普及以后,叫“油条”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接着又派生出一个中性词,叫“老油条”。数落一个人时,时常听说:“你这个老油条!你这个老油条”!“老油条”这三个字表达什么意思?是说这个人太油腔滑调了,不讨人喜欢?还是说他混迹江湖太久,过于老道?如果说有老的,就该对应嫩的,到底是老的好还是嫩的俏?有些中国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过,对于食品而言,当然是新鲜的好,“豆蔻梢头二月初”,讲究的就是一个“嫩”字。然而油条例外,不能太嫩,得老一点。但老也得有老的尺度,油条的“老”,应该是徐娘半老的“老”。这种“老”,是历经风尘,眉角眼梢风情万种的成熟模样。

模样好,又香又脆的油条,得用传统的老酵头发面。老师傅将面发好后,揉成面团,先用拳头将面压得均匀细腻,切成大约两手指宽的面块,再用筷子沾点水,在下边那块面的中间抹一下,恰如蜻蜓点水。然后把另一块放上去,再用筷子在中间压一下,确保油炸时不分开。面块压好后,老师傅轻轻的抓着两端,左右拧一下,顺手丢进冒着热气的油锅里,缠绕在一起的面块在油锅里一沉一浮,大师傅手里拿着两根长长的筷子,不时翻动着,神奇般将那面块膨胀成肥胖胖、黄灿灿的油条。

散文家兼美食家的汪曾祺先生,对油条特别偏爱,硬生生将油条派上了大用场。淮扬菜中有一道名菜就是他首创的,叫油条塞肉。就是在切成段的油条里,塞进肉和韭菜调的馅子,下锅再炸,炸好便吃,又脆又好。这个菜的味道的确不错,吃的时候照例“嘎吱”有声,很是热闹。喝皮蛋粥时,不妨把油条切碎了放到粥里,味道也不错。

油条的韵味

台湾著名歌手林俊杰曾唱过一首歌,用豆浆和油条代表情侣之间的感情,唯美的歌词“你说我就像油条,很简单却很美好,我知道你和我就像是豆浆油条,要一起吃下去味道才会是最好”,听着歌声,吃着油条、豆浆,感觉自己才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其实,无论怎样吃法,都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们总是喜欢把关切与牵挂放在食物之中,将食物放在餐盘和行囊中,于是便将故乡带到了远方。

我第一次吃油条时差不多有六、七岁,那是缺吃少油的年代。我家住在偏远的农村,只有放假才有机会到集市上逛逛。当时父亲在农村信用社工作,信用社靠近集市,集市上琳琅满目的小吃把我馋的够呛。远远闻到油条的香味害得我直咽口水。于是,我偷偷跑到卖油条的摊点前,可惜兜里又没有钱,只好踮起脚尖,脑袋使劲向前伸,怯怯地对老板说“赊根油条”,老板和善的问我“你是谁家的孩子?我怎么没见过”?我挺了挺胸,壮着胆子报了家父的名字。没想到,父亲的面子派上了大用场。那一次,我轻轻松松的“骗”了两根油条。长大后,每每与父亲聊到这件事,父亲都会哈哈大笑,笑声里充满了爱怜。

油条的韵味

童年的记忆,甜蜜而有趣,如嚼甘饴。而今,牛奶、面包已成为早餐的标配,早就进入寻常百姓家,我却常常怀念油条。有些日子不吃,自然会想起。我有早起跑步的习惯,跑完步一定会去吃油条。在摊边守着,那热气腾腾的油条刚出锅,趁热“抢”两根再说,站着或坐着,不一样的吃法,享受的是一样的快乐,生活其实简单,关键在于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曾追逐诗和远方,却依旧忘不了油条的脆香。时光已将那脆香烙在我的味蕾上,此时,我依稀听到岁月深处、飘然而至的回响,嘎吱、嘎吱……(作者:王兴亚,中国警界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