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管不住孩子的父母,开始管起了社会上的其他人和事物

作者:猫衔玉环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

以前的父母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会先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但现在的父母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便开始管起了名著、电视、诗词歌赋。

最近,一名网友在浙江省教育厅反馈,应该把名著《水浒传》从小学课本中移除,因为该网友认为水浒传涉及到的内容不适合小学生读。

网友说自己就是上学的时候看了这本书,但感觉里面的内容不太适合小学生阅读,里面传播的思想也不符合现在的时代。

比如里面刻意丑化了女性,美化男性,而且里面的大部分男性角色是渣男,总而言之这本书不适合呈现给小孩子看。

管不住孩子的父母,开始管起了社会上的其他人和事物

网友的建议

管不住孩子的父母,开始管起了社会上的其他人和事物

浙江省教育厅给的回复

重要的不在于你“读了什么书”,而在于你“怎样把每本书读好”

这是浙江省教育厅给的大篇幅回复里面的其中一句话,但其实单单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我们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一直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管不住孩子的父母,开始管起了社会上的其他人和事物

01

『我生来赤裸,心思不正的是你』

第一次知道这句话是在《明星大侦探》里面,如果没有记错是大张伟说的这句话。

当时的话题是一个女孩因为穿了裙子就被侵犯了,但侵犯女孩的男人不认为自己有错,反而说:她穿裙子不就是给我们看的吗?

大张伟就说出了这句话,我深受感触,于是就记了下来。

但就是这样一档带有教育意义的综艺节目,还被家长评判:误导孩子,因为里面的内容过于带着恐怖色彩内容。

但其实,当你看了这个节目,你会发现它真的很有深意,揭露出了很多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有些是被掩盖的,有些是不曾有人敢发声的,结尾还会有专业人士在法律上的解答。

这些明明是好的教育内容,可以让孩子从中学习到很多的事物却被家长一次一次的诋毁着、拒绝着。

只是因为有一些家长从某些角度觉得这些内容是肮脏的,是不堪的。

于是就一概而论的拒绝呈现到孩子面前。

但家长从未想要问过孩子他们看到的世界是什么?

管不住孩子的父母,开始管起了社会上的其他人和事物

02

「大人总喜欢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小孩子的世界」

“停车坐爱枫林晚”

这句很有意境的诗句,印象里是小学课本上的背诵诗词,但我从来没有想到竟然会被家长以这句话涉及到「性」的要求从课本中剔除。

成年人看到这句话会联想到「性」是因为成年人的脑子里会下意识的把‘坐’当做‘做’,因为成年人的大脑里有这个信息的存在,而大脑里的知识是有联想和链接意识的,这也是为什么背知识点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做知识图谱等来帮助自己记忆知识点。

但作为小学生来说,坐就是坐下来的意思,并无其他,因为他们不曾接触过这个信息。

换句话来说如果真的小孩子本身想到了那里,那这又怎会是这句诗词的错,难道错的不是应该是家长吗?

难道孩子是看到这句诗才知道的「性」,而不是先知道的「性」,然后才会联想到吗?

归根结底,错的不是这句诗,也不是名著,问题的根本还是那句话:重点不在于你看了什么书,而是你怎样去看这本书,怎样把这本书读好。

管不住孩子的父母,开始管起了社会上的其他人和事物

03

「励志的故事带来的不一定是正能量」

《中国奇谭》动画片出来的时候被家长抵制指责,原因大概是:认为这动画片过于阴暗,孩子刚看一集就被吓哭了。

但其实这部动画片真的很有教育意义,比如在《小妖怪的夏天》章节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善,也可以看到恶,让孩子学会区分善恶,也让孩子适当的了解生活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中国奇谭》真的很适合用作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但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动画片应该呈现给孩子的是美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会有坏人,不会有勾心斗角,不会因为一个棒棒糖就失去了生命,而不是这样会吓哭孩子的画面。

黑白的色彩,阴暗的色调,太过于现实的情节和教育方向根本就不适合内心还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恐惧和害怕。

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看的动画片是积极色彩的,是励志的,是可以带动孩子努力向上,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故事,比如:《丑小鸭的故事》

管不住孩子的父母,开始管起了社会上的其他人和事物

但励志和美好的故事带来的一定是正能量吗?

《丑小鸭》的故事,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讲,但大部分的家长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传递的理念是:丑小鸭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变成了白天鹅。

“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只要好好学习,一定可以考取优秀的成绩。”于是,这样的思想开始在一些孩子和家长心里根深蒂固。

家长和孩子开始认定,所有的事情,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可是,努力就一定会有结果吗?高考失败的一定是不够努力吗?考上大学的一定是班里最努力的吗?

丑小鸭之所以会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天鹅,它只是走丢了而已。

而决定是否可以考上大学的,并不是只有成绩的好坏,还有考试地区的不同,还有户籍的不同,更不是只要努力了就能考上大学,也不是不努力就一定上不了大学。

大部分的家长总喜欢用正能量的事情激励着孩子学习,反驳诋毁这一切可能影响孩子学习的东西。

于是,开始拒绝一切可能会影响孩子成长和学习的事物。

这个东西可以是蛐蛐,可以是小说,可以是小人画,也可以是游戏,还是手机和时代发展带来的新奇事物。

但他们没有想过将来孩子长大面对这些事情该如何对待。

管不住孩子的父母,开始管起了社会上的其他人和事物

04

「影响孩子学习的不是手机,也不是游戏」

20年前后,网络游戏被很多家长疯狂的抵制,那几年手游大范围的出现在孩子身边,很多孩子都沉迷在手游里无法自拔,不学习。

也出现了很多孩子充值游戏花光家里钱的新闻事件。

打开这样的新闻,你会发现评论里面90%都是在指责游戏、还有游戏的开发公司,甚至还有参与到游戏的程序开发者。

2021年12月11日,30岁程序员毛星云跳楼自杀,他在一个正是奋斗的年纪选择轻生,这本该是让我们可怜痛惜的,他在网络开发上的能力是被认可的。

但让人心酸的是,他的死亡却被很多家长拍手叫好。

这些家长说:死的好,这样孩子们就有救了,就可以好好读书学习了。

这些管不住孩子的家长,开始管任何他们认为会让孩子变坏的事物。

这些始终不能让孩子投入到学习里的家长,开始拒绝抵制任何可能让孩子沉迷然后不学习的东西。

但他们却始终不肯承认真正的根源其实还是在于孩子自己和家长以及家庭环境背景,而不是那些没有感情的机器。

管不住孩子的父母,开始管起了社会上的其他人和事物

05

「真正的青少年模式,是家长给的,而不是手机」

网络游戏被家长批判,于是开始了实名认证,未成年人会自动被识别,控制登录时间。

电视综艺节目被家长抵制,于是开始了青少年模式,打开就可以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手机被家长说是毁掉孩子的根源,于是手机也有了青少年模式,只要打开青少年模式,就会到点自动关闭手机。

但还是有很多孩子被手机困住,因为青少年模式困不住那些一哭一闹家长就给手机的孩子,也困不住那些一生气家长就给账号的孩子,困不住那些家长给了权利的孩子。

青少年模式在于不在,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都没有多大的影响。

有人可以用手机学习,有人用手机玩游戏,有人在课堂上背书,有人在课堂上睡觉。

有人利用自媒体的发展实现梦想,有人因为自媒体陷入了「裸聊」风波中。

有思想的是我们,这些事物哪里来的思想,它是好是坏取决于我们怎样对待,而不是被它控制。

管不住孩子的父母,开始管起了社会上的其他人和事物

06

「明明家长也在犯错,为什么就不允许孩子犯错」

沉迷手机的不是只有孩子,还有家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回家再也见不到父母辈的人坐在一起聊天了,更多的是每个人拿着手机敲敲打打,然后哈哈大笑。

像不像一堆小孩围在一起玩游戏的样子?

家长总说,手机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毁掉了孩子的未来。

但我们看新闻就知道,手机也严重影响到了家长的生活,中年人沉迷于小视频,老年人沉迷于网络保健品购买。

以前过年回家,一家人会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现在过年回家,大人忙着拍视频,小孩忙着玩游戏,反正就是人手一个手机,各自活在各自的世界里。

手机困住的何止是孩子,还有家长自己。

但家长却看不见沉迷手机的自己,只看见了影响孩子学习的手机。

管不住孩子的父母,开始管起了社会上的其他人和事物

“妈妈,为什么你可以玩手机,我不可以。”

“因为妈妈是大人,大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小孩子要学习。”

于是,孩子不可以玩手机,不可以玩耍,只能学习。

孩子沉迷于手机,是手机的错,因为孩子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沉迷于网络,是网络和游戏的错,因为孩子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

父母把责任推给网络、推给电视、推给手机甚至推给时代,还说以前的孩子没有现在的孩子这样的叛逆。

但他们好像似乎从来不知道,从一开始陪在孩子身边的是父母,父母才是孩子的学习榜样。

作为父母,一个成年人,有分辨是非能力,也有自控能力,都无法将自己和手机剥离开了,但却要求自己的孩子,一个对很多事情都不懂的孩子,不能玩大人也在玩的手机。

虽然说子不教父之过这句俗语过于肯定,但90%孩子的成长问题都应该是父母来承担过错,而不是社会和其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