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都是腺样体惹的祸!专家:三成患儿都有这个问题

作者:新华社客户

说到腺样体肥大,很多家长对这个词并不陌生。

张口呼吸,睡觉打呼噜;鼻塞容易睡觉憋醒,睡不踏实;牙龈外露、嘴唇上翘,越长越丑……孩子们的这些症状可能都和腺样体肥大相关。

不过,到底是否需要手术切除?拖延治疗会产生什么后果?手术又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耳鼻喉科专家。

3-7岁左右腺样体处于生长顶峰,10岁后萎缩

记者从多家医院的耳鼻咽喉科了解到,门诊中至少有1/3的患儿被腺样体肥大所困扰。

腺样体肥大是3-10岁儿童的常见多发病,发病率为9.9%-29.9%。随着这几年家长们的重视,就诊率逐年增加。

据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副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杨有雄介绍,腺样体是人体免疫器官,位于鼻腔最后端的鼻咽顶壁和后壁交界处,属于淋巴组织。腺样体在宝宝1岁左右开始发育,通常3-7岁处于生长顶峰,这也是发生腺样体肥大常见的年龄阶段。

腺样体肥大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腺样体肥大不会对孩子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也不需要治疗,可以不用理会。绝大部分小朋友在10岁后,腺样体会萎缩消失,成年后几乎没有或仅有少许残余腺样体。

腺样体作为免疫系统的一员,遇到病原体入侵,会发炎发肿,变得更加肥大,类似扁桃体发炎一样。正常情况,当病原体被清除后,这种短暂的肥大会恢复。

有的孩子反复发生炎症,腺样体出现持续增生、肥大,消不下去,就是病理性腺样体肥大,绝不能任其发展。

都是腺样体惹的祸!专家:三成患儿都有这个问题

杨有雄正在为患者做检查。

3岁男孩一晚上醒来五六次 发育缓慢

一般来说,气管炎症、鼻炎、慢性鼻窦炎、扁桃体发炎和中耳炎等疾病的反复发作,都可能会引发腺样体肥大,导致夜间打鼾、张口呼吸。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腺样体肥大对呼吸和睡眠的影响较为明显。

大约有10%左右的孩子,睡觉时都会习惯性地打鼾。3个月之前的宝宝,鼻道比较狭窄,鼻腔和喉部的软骨尚未发育完全,睡觉时难免会有声音,一般不用特别担心。

随着孩子一天天发育,不少孩子仍有睡眠打鼾的情况。睡眠时打鼾,通常是喉咙有部分被阻塞,引起的气流振动造成的,气流越大打鼾声音也就越大。打鼾就意味着,呼吸时气体交换受到限制,孩子不能吸入足够的氧气。

腺样体处在鼻咽的交通要道,发生病理性肥大后,就有可能导致呼吸道不通畅。这会让孩子出现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咳嗽,甚至是夜惊的症状,严重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从临床来看,80%腺样体肥大的孩子都有张口呼吸的症状。”

杨有雄曾接诊过一位3岁男孩,因为严重睡眠问题来就诊。

据孩子妈妈描述,孩子每晚睡觉时都是张口呼吸,打鼾明显。熟睡后会突然鼾声停止然后一屁股坐起来,嘴里喊着难受,却一直想睡觉。好不容易躺下去哄睡着了,过段时间又坐了起来。严重的时候,一个晚上要起来五六次,大人、小孩都睡不好。

长此以往,孩子白天的精力就得不到保证,生活、饮食连带受影响,导致这个男孩长得特别瘦小,发育和各项能力落后于同龄孩子。经过睡眠监测,男孩被诊断为儿童睡眠呼吸障碍。

据美国儿科学会统计,睡眠呼吸暂停导致大约1.2%-5.7%的美国儿童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呼吸道变窄或者堵塞,孩子通气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可能还会引起短暂的呼吸停止,严重时还会造成孩子窒息。

但是,出现夜间打鼾、张口呼吸症状并不全是腺样体肥大的责任,“从我的门诊来看,有1/3的患儿是由鼻炎、鼻窦炎引起,这些患儿可以先行药物治疗,而不急于手术。”杨有雄说。

都是腺样体惹的祸!专家:三成患儿都有这个问题

杨有雄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

不做睡眠呼吸筛查就要关注这些细节

早在2002年,美国儿科学会就建议:为了排查睡眠呼吸暂停,所有儿童都有必要进行睡眠呼吸筛查。从国内的实际情况出发,虽然无法做到每个孩子都做睡眠呼吸筛查,但如果孩子有以下这些情况,家长们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1. 每周至少3晚睡眠时打鼾;

2. 鼾声响亮,呼吸很用力,张口呼吸;

3. 睡觉时颈部必需保持明显的伸直;

4. 睡眠焦躁不安稳,夜惊、夜行、多汗;

5. 注意力很难集中,比如:过度活跃、冲动、叛逆和有攻击性;

6. 白天疲倦、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白天过度嗜睡;

7. 白天也有张口呼吸习惯;

8. 烦躁易激惹;

9. 身体十分瘦小或者明显肥胖。

一旦孩子确诊病理性腺样体肥大后,医院会通过孩子症状、睡眠检测、鼻咽内镜等多种手段去明确腺样体肥大对身体影响程度。

考虑到造成睡眠呼吸障碍的原因不止一种,检查需要结合鼻咽侧位片和鼻内镜检查的结果来判断。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杨驱云介绍,侧位片能检查腺样体厚度,鼻内镜则用于检查腺样体后阻塞鼻孔程度。腺样体厚度与鼻咽通道宽度比大于0.7为病理性肥大,腺样体堵塞后鼻孔面积超过2/3就要考虑手术切除。据统计,该院去年共实施了1800例腺样体切除手术。

都是腺样体惹的祸!专家:三成患儿都有这个问题

杨驱云正在为患者实施手术。

担心麻药和“容貌焦虑”,家长趋于两个极端

对于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杨有雄常在坐诊时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

有些家庭担心实施腺样体手术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不愿接受手术。有些家庭则有“容貌焦虑”,担心腺样体肥大产生的“后遗症”,坚持要求手术治疗,即使孩子的症状并未达到手术指征。

抗拒手术的家长往往是担心手术麻醉的风险。其实,腺样体切除手术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手术了,现在多是医生通过内镜,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精准切除,不会对面部有损伤,也几乎不流血,手术很快,从开始切除到止血完成大约20分钟。这样短的时间,偶尔一次的麻醉危害并不大,但如果因为害怕麻醉,不及时给孩子治疗,长期病理性腺样体肥大,对大脑的危害会更大。

而有“容貌焦虑”的家长担心的则是腺样体面容,怕孩子长期张口呼吸,气流持续冲击硬腭进而导致的颌面部发育异常,出现龅牙、牙齿排列不齐、咬合不良、唇厚上翘等。“其实,所有来就诊的患儿中,真正需要手术的只有1/3。”杨有雄说。

若扁桃体经常肿大发炎,建议一同切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扁桃体作为腺样体的“孪生兄弟”,如果经常肿大、发炎,也要一同切除,以免引发腺样体增生。部分家长担心,一下子切除这么多免疫器官,会影响孩子的免疫力。

“判断是否切除扁桃体,同样也有严格的标准。”杨有雄介绍道,扁桃体肿大分四度,四度最为严重。无论肿大几度,只要出现扁桃体发炎,就考虑全切。他表示,扁桃体手术一般在4周岁以后进行比较合适,即人体免疫功能发育完善后就能进行。

有部分家长希望切除孩子的部分扁桃体,保留其免疫功能,杨驱云表示,这样免疫功能不仅不会有明显保留,还会增加术中出血量,不利于术后恢复,甚至复发。

手术治疗后,患者免疫力暂时下降,需要注意饮食营养丰富,不宜太烫,保证休息,不宜剧烈运动,一周内不能洗热水澡。若仍有张口呼吸习惯,可以用胶布进行矫正。

来源 | 宁波晚报

责编 | 李可欣

编辑:李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