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个体对学业任务超出其能承担范围的感受,会产生挫败感并且导致适应不良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学业压力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 国外

作者:鹿羽情感v

个体对学业任务超出其能承担范围的感受,会产生挫败感并且导致适应不良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学业压力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

国外学者Verma和Gupta早在1990年就提出观点:学业压力是个体在遭受学习上的挫败后感受到的失败后果或者想象失败后果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或者折磨。

同样的,Convingtion也表示学业压力是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的未达到预定期望或目标而产生的负性感受。

而Putwain却认为学业压力是个体知觉到的对于未来前途迷茫的一种焦虑。

另外,Frydenberg从影响学业压力的因素进行分析,他认为学术环境压力是造成中学生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过程以及学校都是产生压力的因素。

国内学者阴国恩在1993年提出了自己对于学业压力的理解,他认为学业压力

是学生这个群体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与学习相关的压力。

林崇德等人则认为学业压力是个体由于内部、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或者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本文倾向于将学业压力的概念定义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超出自己所能承担范围的与学习有关的事件而引发的紧张或者焦虑等的负性感受。

学业压力的相关理论模型

(1)压力易感性模型

Zubin和Spring在1977年提出压力易感性模型,该模型认为由于不同个体的心理状况、生理状况以及生长环境各方面的不同,对于压力的感受性也会有所差异。

一个压力感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承担较高的学业压力;一个压力感受能力适中的学生能承担的学业压力的能力也是适中的;而一个压力感受能力较强的人可以承担的压力的能力则较弱。

同样的学业压力,可能有的学生就感觉还挺轻松,而另一些学生则感觉无比痛苦,这就说明可能存在压力易感性的差异。

相对于低压力易感性的学生来说,高压力易感性的学生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

(2)素质一压力模型

素质压力理论模型对个体压力易感性的不同也做出了解释,同样认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表现,包括个体的遗传、心理和生理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

不同的是,解释了个体不同易感性的原因跟个体心理弹性有一定关系。

在积极的环境中,不同个体感受到的压力都表现出相对稳定,发展都相对较好;而在消极的环境中,心理弹性较低的个体相对于心理弹性高的个体感受到的压力要大得多,个体发展结果相对较差。

(3)压力的认知理论模型

压力的认知理论模型认为,压力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自身所处情境和自身所拥有资源的评估。

个体若是评估后发现自身所拥有资源足矣解决当前问题或是所处情境能够自己解决,则没有很大压力。

个体若是评估之后发现自身不能解决或者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不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则会产生压力,甚至是失控、紧张或者焦虑,进而降低压力应对能力,问题解决较为困难。

 参考文献:

Convingtion,M.V.(1993).A motivational analysis of academie life in college.Higher Educatio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rydenberg E,Care E,Chan E,&Freeman E. (2009).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Coping,School Connectedness and Wellbeing.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Zubin J,& Spring B.(1977).Vulnerability:A new view of schizophrenia.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个体对学业任务超出其能承担范围的感受,会产生挫败感并且导致适应不良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学业压力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 国外
个体对学业任务超出其能承担范围的感受,会产生挫败感并且导致适应不良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学业压力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 国外
个体对学业任务超出其能承担范围的感受,会产生挫败感并且导致适应不良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学业压力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 国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