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浙农林大科技特派员陈思宇助力竹乡打造百亿产业

作者:浙江日报
浙农林大科技特派员陈思宇助力竹乡打造百亿产业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人民政治协商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科技制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10月21日,科技使命体系20周年总结会在北京召开,传达了习近平的重要指示,表彰了92个科技使命。浙江农林科技大学科技特派员陈思宇就是其中之一。

陈思宇出生于1980年,现为浙江农林大学美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国内首批木制玩具研究、设计、教学专家之一。2014年,作为浙江农林大学派出的省级科技特派员,来到浙江省丽水云县,为当地木玩具企业带来丰富的针对性服务,评价很高。2015年,龙泉市以高端人才"灵活智能"的方式聘请为"行业首席专家",负责龙泉竹木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工作,开始了专人工作的新起点。

在龙泉4年多的时间里,他深深串起了竹子企业,足迹遍布龙泉市8个乡镇、7个乡镇4个街道,走访企业和林农600多家,整合资源,组成板、项目,为地方科技创新赢得配套资金2000多亿元,他以科技服务为抓手, 依托校队优势,聚焦龙泉竹木产业转型升级,搭建产业创新平台,攻克技术难关,共同申请专利,为产业创新注入强大动力;随着技术推动农民致富,企业转型,仅2018年就实现了产值增长34.2%,加工企业和林农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他还被当地企业和林务员亲切地称为竹子产业的"及时的玉"。

架起竹产业"联动心桥",专注转型

"他带领整合了七个小协会成立了竹产业协会,同时也尽一切可能搭建平台、项目,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和技术难题。知悉科技特约特工陈思雨被科技部认可,龙泉市竹产业协会会长李能福竖起了大拇指:陈教授是龙泉竹木行业的"及时玉",带来了新的思路、新技术,让大家看到了新的发展希望,增添了新的动力。

浙农林大科技特派员陈思宇助力竹乡打造百亿产业

2015年,在被聘为龙泉科技特派员后,陈思宇立即对龙泉竹木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布丽水县、各乡镇(街道)、参观企业、林农数百人。他发现:当时,龙泉市受产业改造和环境整治等综合影响,许多非法施工,粉尘污染严重,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家庭作坊式粗加工厂被拆除或需要整改,对传统的竹材加工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龙泉是竹产业的大城市,竹产业的发展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地很多竹子企业或作坊式的家庭式工厂,效率不高污染不低,如何改变竹产业"一产优、二弱、三产无"的现状,是当务之急。陈思宇认为,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刻,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要团结行业企业,振奋精神,凝聚一致,用科技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在陈思宇的倡导和努力下,2016年1月28日,龙泉市竹业"联鑫桥"——竹产业协会成立,该协会有效整合了原有竹胶合板、木制玩具、雨伞等7个分会,现拥有会员130余人。协会以"维护竹企权益,促进竹木产业发展"为根本宗旨,整合资源,共享信息,不仅弥补了行业"小而分散"带来的不足,而且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生产,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协会成立后,陈思宇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和资源优势,通过带领协会会员到江山、北京、四川等地学习,邀请国内外知名竹产业专家到现场指导,让竹企业更好地迎接新时代,提高对新技术的认识, 新流程,新市场,新管理方法。同时,他还主动利用科研院所、研究所,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的团队优势,通过技术对接、项目合作、创意设计等方式,推动龙泉竹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从2016年开始,陈思宇带领组织开展了由浙江农林大学、龙泉市联合举办的"龙云杯"龙泉国际竹产品创新设计大赛。连续四届大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设计师参与,有效提升了龙泉竹木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知名度,弥补了产品创新发展板的不足,形成了创新设计服务与产业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

浙农林大科技特派员陈思宇助力竹乡打造百亿产业

此外,针对竹行业"科研不、应用不足、运旧"的人才困惑,他还积极引导企业将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等高端人才集聚部门,在上海、杭州等地设立劳动密集型生产基地、运营部门,留在当地。截至目前,龙泉市竹产业已达16家企业,竹木行业高新技术企业3家,2018年行业产值同比增长34.2%。

支持会员企业"主骨",科技助力腾飞

"他急切地想要三郎,为了给企业来回奔波,一趟是800多公里,经常是星夜和旅途,企业就得做出回应了。"浙江志东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兆成说。

"他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致力于企业和行业的长远利益。餐厅音乐公司董事长胡永坤表示,陈思宇以龙泉竹业"专注产品,专注成长"八字期待挂在工厂,激励全体员工。

"他是我国竹木行业协会的中坚力量,母亲与家庭"行业协会秘书长叶玉东说,在陈思宇的带领下,协会会员共同努力,避免恶性竞争,共同克服共同问题......龙泉竹木产业蒸蒸日上。

陈思宇认为:"行业转型升级,作为市场企业主体,应加强自主创新,注重科技储备、项目储备,率先进行技术升级、产品升级,让企业主看到当地竹木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在龙泉,陈思宇以基层竹产业为抓手,以竹林为教室,以车间为实验室,积极探索龙泉竹产业转型升级。他来回学校和龙泉200多次,跋涉2000多万公里,先后撰写了《龙泉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短板,实现跨越式发展倡议》等研究报告,参与制定《龙泉市竹子加工业发展13个五年规划》, 《龙泉市竹加工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助力企业科研院所建设,带动企业创新发展。

为突破竹材加工技术瓶颈,陈思宇会同浙江农林大学国家木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中心共同申报全省重大科技专项"竹材高价值加工关键装备开发与应用",为浙江秩步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新生产线投产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该项目新增研发设备2台(套),申请专利10余项,使竹材综合产量翻一番,关键设备操作人员减少三分之一。

浙农林大科技特派员陈思宇助力竹乡打造百亿产业

成立于2005年,餐饮音乐竹制品有限公司的销量逐年增加,但遭受没有工业用地的困扰,只能到处租用厂房生产,技改投入不敢动。陈思宇了解情况后,首次协助企业起草了项目土地需求报告,并提交给龙泉市委、市政府,得到了部门的高度重视。短短一年,新厂区建成,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年产200万套竹制家具生产线投入生产。

近年来,陈思宇合资公司申请各类项目10余项,联合申请专利12项,为本土科技创新赢得2000多万元配套资金,为企业发展、产业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7年底,20多家竹木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代表400多家竹木企业联合到调度单位继续保持其地位。陈思宇留了下来,继续担任当地的科技代理人。陈思宇表示,为了更好地梳理和发展龙泉竹木产业,他绘制了竹产业格局图:将龙泉"林经济综合体"项目建设作为抓手,以"两生产带一生产,促进三生产发展,促进一、二、三生产, 不仅保护了生态,而且不破坏环境,还让农民受益,为金山银山保住绿水绿山。

铺就富民强农"致富之路",乡村情怀求振兴

刚到龙泉的前两年,陈思宇一心一意寻求竹木产业转型,只有周末才能回到杭州,一天匆匆忙忙,每周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最多只有一天。"爸爸从来不送我去上学,老师和同学都不认识我爸爸。这是陈思宇的孩子经常挂掉的一句话。近五年来,他"放弃小家庭,为了大家",随着家庭的聚集越来越少,但"人人"的服务却越来越多。

在陈思宇的对接下,浙江农林大学与龙泉的合作从点对点发展,从单一产业向多学科延伸,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久前,浙江农林大学龙泉科技任务工作站揭牌,校园科技合作进一步加强,凭借浙江农林大学专家教授的优势,推动龙泉当地社会经济素质的快速发展。

"我个人的精力有限,我的优势在于,我背后有强大的后盾,农林大学有强大的科技服务团队。在采访中,陈思宇多次强调荣誉和成就属于整个团队,他只是代表之一。

10余名村民正忙着在龙泉市八都镇长根果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的西瓜地上种植柑橘苗。该技术是在陈思宇与浙江农林大学对接的,在相关课题专家的指导下,合作农户采用限根栽培法、限量高产栽培、肥料水一体化等新技术,果蔬品质比传统种植方法更好,产量更稳定。合作社负责人徐长根高兴地说:"柑橘类西瓜,不仅节约了土地,而且降低了管理成本。"

在陈思宇和浙江农林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当地基地还种植了草莓、糖橙、葡萄等品种水果,全年水果香味浓郁。合作社也在积极探索村集体所有制之路,致力于建设龙泉市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和省级科技使命示范基地。徐昌根称赞道:"陈思宇先生和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教授们,用技术为我们铺平了致富之路。"

浙农林大科技特派员陈思宇助力竹乡打造百亿产业

"以科技帮助我国脱贫、振兴农村,是我们科技使命的使命和第一心脏。陈思宇说,起初只是想利用科技代理人的平台来锻炼自己,努力做一点表现,不承担学校和龙泉市委,市政府的重信。渐渐地,这成了一种沉重的责任。

今年夏天,陈思宇带着多名研究生在龙泉度过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钻竹林、蹲基地、跑车、撰写了"浙江省竹产业特色示范县"等项目。"龙泉是农林高校研究生的良好基地,"陈说。在这里,我们可以冷静下来,花大量的精力研究,写材料,真正体现农林产业的发展现状,挖掘优势,找出短板。他认为,科研需要高精度,更需要地气,要立足于发展需要,群众,作为教师,他的工作就是把学生培养好,引导他们把研究根植于产业发展,今后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

对于未来,陈思宇满怀信心地说:"我们的目标是100亿个产业,让龙泉更多的农民一起走上'致富之路',一起帮助和见证乡村的整体振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