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浙農林大科技特派員陳思宇助力竹鄉打造百億産業

作者:浙江日報
浙農林大科技特派員陳思宇助力竹鄉打造百億産業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人民政治協商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就科技制20周年作出重要訓示。10月21日,科技使命體系20周年總結會在北京召開,傳達了習近平的重要訓示,表彰了92個科技使命。浙江農林科技大學科技特派員陳思宇就是其中之一。

陳思宇出生于1980年,現為浙江農林大學美術設計學院副院長,國内首批木制玩具研究、設計、教學專家之一。2014年,作為浙江農林大學派出的省級科技特派員,來到浙江省麗水雲縣,為當地木玩具企業帶來豐富的針對性服務,評價很高。2015年,龍泉市以高端人才"靈活智能"的方式聘請為"行業首席專家",負責龍泉竹木産業轉型更新和技術創新工作,開始了專人工作的新起點。

在龍泉4年多的時間裡,他深深串起了竹子企業,足迹遍布龍泉市8個鄉鎮、7個鄉鎮4個街道,走訪企業和林農600多家,整合資源,組成闆、項目,為地方科技創新赢得配套資金2000多億元,他以科技服務為抓手, 依托校隊優勢,聚焦龍泉竹木産業轉型更新,搭建産業創新平台,攻克技術難關,共同申請專利,為産業創新注入強大動力;随着技術推動農民緻富,企業轉型,僅2018年就實作了産值增長34.2%,加工企業和林農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他還被當地企業和林務員親切地稱為竹子産業的"及時的玉"。

架起竹産業"關聯心橋",專注轉型

"他帶領整合了七個小協會成立了竹産業協會,同時也盡一切可能搭建平台、項目,幫助企業解決發展和技術難題。知悉科技特約特工陳思雨被科技部認可,龍泉市竹産業協會會長李能福豎起了大拇指:陳教授是龍泉竹木行業的"及時玉",帶來了新的思路、新技術,讓大家看到了新的發展希望,增添了新的動力。

浙農林大科技特派員陳思宇助力竹鄉打造百億産業

2015年,在被聘為龍泉科技特派員後,陳思宇立即對龍泉竹木産業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的足迹遍布麗水縣、各鄉鎮(街道)、參觀企業、林農數百人。他發現:當時,龍泉市受産業改造和環境整治等綜合影響,許多非法施工,粉塵污染嚴重,存在安全生産隐患的家庭作坊式粗加工廠被拆除或需要整改,對傳統的竹材加工業造成了嚴重影響。

"龍泉是竹産業的大城市,竹産業的發展與當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當地很多竹子企業或作坊式的家庭式工廠,效率不高污染不低,如何改變竹産業"一産優、二弱、三産無"的現狀,是當務之急。陳思宇認為,在産業轉型的關鍵時刻,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要團結行業企業,振奮精神,凝聚一緻,用科技引導産業轉型更新。

在陳思宇的倡導和努力下,2016年1月28日,龍泉市竹業"聯鑫橋"——竹産業協會成立,該協會有效整合了原有竹膠合闆、木制玩具、雨傘等7個分會,現擁有會員130餘人。協會以"維護竹企權益,促進竹木産業發展"為根本宗旨,整合資源,共享資訊,不僅彌補了行業"小而分散"帶來的不足,而且進一步加強行業自律,規範生産,營造創業創新的良好氛圍。

協會成立後,陳思宇充分發揮自身的資訊和資源優勢,通過帶領協會會員到江山、北京、四川等地學習,邀請國内外知名竹産業專家到現場指導,讓竹企業更好地迎接新時代,提高對新技術的認識, 新流程,新市場,新管理方法。同時,他還主動利用科研院所、研究所,依托浙江農林大學的團隊優勢,通過技術對接、項目合作、創意設計等方式,推動龍泉竹企業加快轉型更新步伐。

從2016年開始,陳思宇帶領組織開展了由浙江農林大學、龍泉市聯合舉辦的"龍雲杯"龍泉國際竹産品創新設計大賽。連續四屆大賽吸引了衆多國内外設計師參與,有效提升了龍泉竹木企業的創新意識和知名度,彌補了産品創新發展闆的不足,形成了創新設計服務與産業融合發展、互相促進的局面。

浙農林大科技特派員陳思宇助力竹鄉打造百億産業

此外,針對竹行業"科研不、應用不足、運舊"的人才困惑,他還積極引導企業将研發中心、銷售中心等高端人才集聚部門,在上海、杭州等地設立勞動密集型生産基地、營運部門,留在當地。截至目前,龍泉市竹産業已達16家企業,竹木行業高新技術企業3家,2018年行業産值同比增長34.2%。

支援會員企業"主骨",科技助力騰飛

"他急切地想要三郎,為了給企業來回奔波,一趟是800多公裡,經常是星夜和旅途,企業就得做出回應了。"浙江志東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兆成說。

"他把企業當成自己的企業,緻力于企業和行業的長遠利益。餐廳音樂公司董事長胡永坤表示,陳思宇以龍泉竹業"專注産品,專注成長"八字期待挂在工廠,激勵全體員工。

"他是我國竹木行業協會的中堅力量,母親與家庭"行業協會秘書長葉玉東說,在陳思宇的帶領下,協會會員共同努力,避免惡性競争,共同克服共同問題......龍泉竹木産業蒸蒸日上。

陳思宇認為:"行業轉型更新,作為市場企業主體,應加強自主創新,注重科技儲備、項目儲備,率先進行技術更新、産品更新,讓企業主看到當地竹木行業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

在龍泉,陳思宇以基層竹産業為抓手,以竹林為教室,以工廠中的房間為實驗室,積極探索龍泉竹産業轉型更新。他來回學校和龍泉200多次,跋涉2000多萬公裡,先後撰寫了《龍泉特色産業發展存在短闆,實作跨越式發展倡議》等研究報告,參與制定《龍泉市竹子加工業發展13個五年規劃》, 《龍泉市竹加工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助力企業科研院所建設,帶動企業創新發展。

為突破竹材加工技術瓶頸,陳思宇會同浙江農林大學國家木資源綜合利用研究中心共同申報全省重大科技專項"竹材高價值加工關鍵裝備開發與應用",為浙江秩步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新生産線投産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該項目新增研發裝置2台(套),申請專利10餘項,使竹材綜合産量翻一番,關鍵裝置操作人員減少三分之一。

浙農林大科技特派員陳思宇助力竹鄉打造百億産業

成立于2005年,餐飲音樂竹制品有限公司的銷量逐年增加,但遭受沒有工業用地的困擾,隻能到處租用廠房生産,技改投入不敢動。陳思宇了解情況後,首次協助企業起草了項目土地需求報告,并送出給龍泉市委、市政府,得到了部門的高度重視。短短一年,新廠區建成,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年産200萬套竹制家具生産線投入生産。

近年來,陳思宇合資公司申請各類項目10餘項,聯合申請專利12項,為本土科技創新赢得2000多萬元配套資金,為企業發展、産業創新注入了強勁動力。

2017年底,20多家竹木行業協會副會長機關代表400多家竹木企業聯合到排程機關繼續保持其地位。陳思宇留了下來,繼續擔任當地的科技代理人。陳思宇表示,為了更好地梳理和發展龍泉竹木産業,他繪制了竹産業格局圖:将龍泉"林經濟綜合體"項目建設作為抓手,以"兩生産帶一生産,促進三生産發展,促進一、二、三生産, 不僅保護了生态,而且不破壞環境,還讓農民受益,為金山銀山保住綠水綠山。

鋪就富民強農"緻富之路",鄉村情懷求振興

剛到龍泉的前兩年,陳思宇一心一意尋求竹木産業轉型,隻有周末才能回到杭州,一天匆匆忙忙,每周與家人團聚的時間最多隻有一天。"爸爸從來不送我去上學,老師和同學都不認識我爸爸。這是陳思宇的孩子經常挂掉的一句話。近五年來,他"放棄小家庭,為了大家",随着家庭的聚集越來越少,但"人人"的服務卻越來越多。

在陳思宇的對接下,浙江農林大學與龍泉的合作從點對點發展,從單一産業向多學科延伸,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不久前,浙江農林大學龍泉科技任務工作站揭牌,校園科技合作進一步加強,憑借浙江農林大學專家教授的優勢,推動龍泉當地社會經濟素質的快速發展。

"我個人的精力有限,我的優勢在于,我背後有強大的後盾,農林大學有強大的科技服務團隊。在采訪中,陳思宇多次強調榮譽和成就屬于整個團隊,他隻是代表之一。

10餘名村民正忙着在龍泉市八都鎮長根果業專業合作社基地的西瓜地上種植柑橘苗。該技術是在陳思宇與浙江農林大學對接的,在相關課題專家的指導下,合作農戶采用限根栽培法、限量高産栽培、肥料水一體化等新技術,果蔬品質比傳統種植方法更好,産量更穩定。合作社負責人徐長根高興地說:"柑橘類西瓜,不僅節約了土地,而且降低了管理成本。"

在陳思宇和浙江農林大學專家團隊的指導下,當地基地還種植了草莓、糖橙、葡萄等品種水果,全年水果香味濃郁。合作社也在積極探索村集體所有制之路,緻力于建設龍泉市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和省級科技使命示範基地。徐昌根稱贊道:"陳思宇先生和浙江農林大學的專家教授們,用技術為我們鋪平了緻富之路。"

浙農林大科技特派員陳思宇助力竹鄉打造百億産業

"以科技幫助我國脫貧、振興農村,是我們科技使命的使命和第一心髒。陳思宇說,起初隻是想利用科技代理人的平台來鍛煉自己,努力做一點表現,不承擔學校和龍泉市委,市政府的重信。漸漸地,這成了一種沉重的責任。

今年夏天,陳思宇帶着多名研究所學生在龍泉度過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鑽竹林、蹲基地、跑車、撰寫了"浙江省竹産業特色示範縣"等項目。"龍泉是農林高校研究所學生的良好基地,"陳說。在這裡,我們可以冷靜下來,花大量的精力研究,寫材料,真正展現農林産業的發展現狀,挖掘優勢,找出短闆。他認為,科研需要高精度,更需要地氣,要立足于發展需要,群衆,作為教師,他的工作就是把學生培養好,引導他們把研究根植于産業發展,今後更好地為鄉村振興服務。

對于未來,陳思宇滿懷信心地說:"我們的目标是100億個産業,讓龍泉更多的農民一起走上'緻富之路',一起幫助和見證鄉村的整體振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