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卫星导航系统-第3讲-卫星导航基础知识-3-2

卫星导航时间系统

含义:时间间隔和时刻

时间间隔:客观物质运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历程

时刻:客观物质运动某一个状态发生的瞬间,通常以离开时间坐标轴原点的距离来表示。

时间系统:原点(起始历元)和测量尺度(时间的单位)。

确定时间的基准

条件:

运动的周期具有充分的稳定性,即在不同时期该基准所表征的运动周期必须一致;

周期运动必须具有复现性,要求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该基准所表征的运动周期在实验中或观测中可以复现;

时间间隔的均匀性;

1、地球自转运动

2、地球公转运动

3、谐波振荡

分类

世界时(Universal Time, UT):以地球的自转周期为基准获得的是世界时

恒星时

平太阳时

世界时

历书时(Ephemeris Time,ET):以地球公转周期为基准获得的是历书时

原子时(Atomic Time,TA):以谐波振荡为周期获得的是原子时

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 Universal Time,UTC):将原子时和世界时结合起来,就成为了协调世界时。

GPS时间系统(GPST)

GLONASS时间系统(GLONASST)

世界时(Universal Time,UT)

人类建立的第一个科学时间系统,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础。

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由春分点周日视运动确定恒星日。

恒星时是地方时,在同一瞬间各地的恒星时不同;

春分点受岁差和章动影响:真春分点对应真恒星时;平春分点对应平恒星时;

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所以恒星时也是不均匀的;

平太阳时:以真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基准。

世界时:以平子夜作为零时的格林尼治平太阳时,称为世界时。 以平子夜作为0时开始的格林威治 平太阳时 ,称为世界时,简称UT

世界时由于是来自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由于地球长期趋势是越来越慢,会导致世界时得出的1s会越来越长;

通常将地球按子午线(连接南北极的线)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以中央子午线(两天子午线的中间)的平太阳时为该区的区时,于是,零时区的平太阳时即为世界时。

中国的区时与格林时间时区相差了8个时区;

历书时:描述天体运动方程式中采用的时间系统或天体星历表中应用的时间,称为历书时;

以地球公转运动作为定义时间测量的基准。19世纪末,纽康根据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编制了太阳星历表,人们以此作为历书时定义的基准;

特点:理论上是一种均匀的时间尺度,实际测定比较困难,精度低,不连续(随天文常数改变)。

原子时(Atomic,TA)

以物质内部原子运动的特征为基础,由于地球自转,与世界时不同步。

原点:1958年1月1日世界时零时的瞬间,与世界时衔接,实际原子时的原点:TA=UT2-0.0039s

尺度:位于海平面上的铯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在零磁场中跃迁辐射的电磁振荡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为以原子秒。

虽然精度比较高,但是和我们日常生活脱节比较大;

国际原子时(TAI):

国际时间局通过对比国际上100多台原子钟(地方原子时)推算出的全世界统一的原子时。

BIPM依据全球约60个时间实验室中的大约240台自由运转的原子钟所给出的数据,经数据统一处理后来给出国际原子时的。

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 Universal Time,UTC)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的一种时间测量基准。

|协调世界时-世界时| < 0.9秒

跳秒:通常在6月30日晚上的23点59分60秒来调整一秒钟(基本加1秒钟)或12月31日最后一秒;

23h59m59s,23h59m60s(这里加了1秒),00h00m,00s;

协调世界时是不连续的;

GPS时间系统(GPST):它是全球定位系统自己建立并维持的原子时系统

原点:1980年1月6日0时(与协调世界时UTC一致)

尺度:与原子时秒长相等

是否跳秒:不跳秒(与UTC存在时差)

GPST与国际原子时TAI时间差

GPST=TAI-19(s)

GPST与协调世界时UTC之间的差距随时间逐渐增大,并将一直是秒的整数倍。

GLONASS时间系统(GLONASST)

GLONASS时属于原子时系统,其秒长与原子时秒长相同,并与莫斯科地区的协调世界时保持一致。

GLOBASST + C1 = UTC(SU) + 03h.00min

与GPST的不同:

与UTC(SU)同步跳秒,因而GLONASS时与协调世界时没有固定的整秒差值;

卫星通信调制技术

卫星导航频段

卫星导航频段的选择影响导航系统的传输容量、发射功率、卫星接收天线的大小,接收设备的复杂程度以及成本的高低。

选择频段的要求:

电波传播衰减尽可能小

天线接收的外界噪声要小

GPS距离地面20020KM

无线电波频率

频率范围       波长          符号              用途

3Hz-30kHz      104-108m            甚低频VLF            音频、电话、数据终端长距离导航、时标

30-300kHz      103-104m      低频LF              导航、信标、电力线通信

300kHz-3MHz   102-103m      中频MF              调幅广播、移动陆地通信、业余无线电

3MHz-30MHz   10-102m       高频HF              移动无线电话、短波广播、顶点军用通信、业余无线电

30-300MHz    1-10m        甚高频VHF            电视、调频广播,空中管制、车辆、通信、导航

300MHz-3GHz  10-100cm       特高频UHF

3-30GHz     1-10cm        超高频SHF            微波接力、卫星空间通信、雷达

30-300GHz    1-10mm      极高频EHF            雷达、微波、射电天文学

107-108GHz    3*10-5cm-3*10-4cm    紫外可见光、红外          光通信

波长越长穿透能力越强;

GPS的频率为1.5GHz

传输的导航电文要发送到地面接收的话,那么发送的导航电文可能是几十到几kHz,如果说从卫星上直接发送这个频率,从上面可以看出发送几kHz以下的只适合陆地表面的短距离通信,因为从卫星发射要穿过电离层,因为在低频的情况下很容易被电离层吸收;那大部分能量都被电离层吸收之后,那到达接收机的能量就非常非常小,就没法接收这个信号了。

那么要想把这些比较低的导航电文发送到地面,那就需要将这些低频率的导航电文搬到频率很高的地方来,怎么搬移呢,搬的过程就是要加一个载体,怎么加,就是指的信号调制

信号调制:

任何能量有限的信号都可以正弦波表示(FFT):

c(t) = A . cos(ωt + φ);A:幅度,ω:频率,φ:相位

那么怎么加导航电文呢?

如果加到幅度就是调幅,加到频率就是调频,改变相位就是调相;

用一个信号(调制信号)去控制另一个信号(载波信号)的某个参量,产生已调制信号。

信号调制的目的:

基带信号(低频)的频谱变换到频带信号(带通信号)

实现信号远程传输

改变信号的频率,使不同的用户接收各自频段的信号

抗干扰

实现多址,提高频段利用率

调制方式

模拟调制:调制信号为连续型的正弦波调制。分为振幅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

数字调制:调制信号为数字型的正弦波调制;

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载波---正弦波

调制信号(要发送的导航电文)---数字信号

振幅键控(ASK)

使载波的振幅随着调制信号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调制方式。

卫星导航系统-第3讲-卫星导航基础知识-3-2

在幅度调制方式中,两个不同载波信号的幅值分别代表两个二进制数字0和1.有时,也用恒定幅度的载波的有或无来代表二进制数字0和1.

卫星导航系统-第3讲-卫星导航基础知识-3-2

上面图当中,中间的矩形波代表的是二进制的波形,通过调制之后形成了下面的正弦波,0对应最下面的幅度为1,1对应正弦波的幅度为2;

特点:线性调制,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经过调制后被搬移到中心频率wc的载波频带上,而不改变其频谱结构。误码性能较差,功率利用不充分,卫星通讯较少使用。

效率也比较低、线性调制而且这种调制方式不可靠!!!!!!!!!!!!!!

频移键控(FSK)

使载波的瞬时频率随着调制信号的大小而变,而幅度保持不变的调制方式。

卫星导航系统-第3讲-卫星导航基础知识-3-2

两个不同频率的载波分别代表二进制数字0和1.

卫星导航系统-第3讲-卫星导航基础知识-3-2

 特点:抗干扰能力优于调幅,但频带利用率不高,也只在传输较低速率的数字信号时得到广泛应用。

相移键控(PSK)

利用原始信号控制载波信号的相位。

相位调制方式中,可以用不同相位的载波,如用相位为0和pi的载波分别表示二进制数字0和1,则为二相调制(BPSK)

卫星导航系统-第3讲-卫星导航基础知识-3-2

 四个离散相位状态分别表示两位的数字信号,称为四相调制(QPSK)。

QPSK信号的正弦波有四个可能的离散相位状态,每个相位可携带2个二进制符号。QPSK信号可表示为:

卫星导航系统-第3讲-卫星导航基础知识-3-2

θi有四中变化,如θi可以取上面两种情况之后,可根据i=1,2,3,4来获得不同的相位值。

卫星导航系统-第3讲-卫星导航基础知识-3-2

载波相位例中,看不清楚的是pi/4,3pi/4等。右边是在不同初始相位情况下的四种调制;

卫星导航系统-第3讲-卫星导航基础知识-3-2

 上面是二进制

卫星导航系统-第3讲-卫星导航基础知识-3-2

 上面是四进制情况

特点:最佳调制信号,相同条件下,PSK误码率最小,采用双相平衡调制方式具有很高的抗侦破能力。

为了区分不同卫星发射的信号,防止彼此之间发生干扰

多址技术(每个卫星都分配一个地址)

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 FDMA)

用频谱搬移的方法使不同信号占据不同的频率范围

卫星导航系统-第3讲-卫星导航基础知识-3-2

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TDMA)

将可使用的卫星转发器在时间上分割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时隙,各个站按分配的时隙使用。时隙在时域上是正交的,接收站利用定时信号来选择不同地址的信号。

卫星导航系统-第3讲-卫星导航基础知识-3-2

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CDMA)

通过不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不同的用户。所有用户可以使用同一个频率,但是每个用户都被分配带有一个独特的码序列,该序列码与所有其他用户的码序列相互正交性,各个用户相互之间也没有干扰。

直接序列方式(DS)

跳频方式(FH)

跳时方式(TH)

特点:频带利用率高、抗干扰、保密性、隐蔽性、灵活性以及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等

空分多址(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 SDMA)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