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坚守大漠5年的女教师说,拯救绝望的孩子走出困境,是教育最大的魅力

 看点    当教育日益成为一条鸡娃赛道,过度强调“拔优”功能,大多数普通孩子,尤其是后进生的成长空间必然被不断挤压。不过,仍有一些老师选择追寻教育的初心。全人之美课程创始人、名师陈美丽,就是这样一位教育者。她曾跟随新教育实验团队,来到塞北大漠,也在这里找回了教育的意义。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周滢滢    编丨Jennifer

这些年,我们听到也看到很多精英学子的成长故事,教育于这些孩子而言,无疑是锦上添花。良好的家庭支持,加上优质的教育资源,成就了一批批令人艳羡的精英少年。

但是,教育并不完全是一条赛道,除了“培优”和“拔优”,我们还应该对它有哪些期待?教育真正的魅力在哪里?

最近,外滩君看到一个温暖的故事,它像是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又像是现实版《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共同点在于,主人公都是一位逃学厌学、为传统教育所不容的孩子,因为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人生被彻底改变。

这位好老师,就是全人之美课程创始人、语文名师陈美丽。而被改变的学生,叫曼曼,她甚至无法用“学困生”来形容,更像是一个“教育狼孩”。

陈美丽曾在体制内的公立学校,被评为十佳名师;也在优质的民办学校里,教过一批最优秀的学生。可是,教学生涯中带给她最大幸福感的,却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一段经历。

坚守大漠5年的女教师说,拯救绝望的孩子走出困境,是教育最大的魅力

陈美丽老师

2010年,她作为一名江南水乡的女子,跟随新教育实验团队,一批富有理想主义热情的教育工作者,来到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扎根海拔1500米的贫瘠荒漠,整整五年。

比起恶劣艰辛的生活条件,更让她感到震惊的是,当地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谓“差到极致”,学生的父母们几乎没什么文化,也不重视教育。

也正是在这里,她遇到了曼曼。这个二年级女孩,从不学习、也不认字,原生家庭里压根没有正常的养育环境,导致她的认知、性格、生活等各方面,都像一个未开化的野孩子。

曼曼在被当成亲生女儿一样悉心照顾,加上无数个日日夜夜的陪伴、引导,她在短短的五年里,竟然焕发了全新的生命,成长为一个自信从容、落落大方的女孩,后来还考上了大学。

“大漠狼孩”的命运,就此被改写。在所有熟知曼曼的人看来,这不亚于是一场教育奇迹。

在离开鄂尔多斯的高原后,陈美丽将这段“破茧成蝶”的经历,写成了《走出大漠的女孩》一书。被这一故事所打动,外滩君采访了陈美丽老师。

坚守大漠5年的女教师说,拯救绝望的孩子走出困境,是教育最大的魅力

从江南到塞北的教育征途

回忆在罕台的那一段日子,陈美丽形容,更像是“被逼上绝路”。

由名师干国祥率领的新教育实验团队,原计划是在江苏宝应的一所学校里,展开一场理想教育的实验。可临时有变,学校批复不下来,这时位于内蒙古罕台的一所学校伸来了橄榄枝。

作为干国祥的爱人,陈美丽放弃了自己所喜欢的江南生活,拖家带口来到了荒凉大漠,一段教育征途就此开启。

刚到罕台镇,她发现处境的艰难,已经远超想象。斑驳简陋的临时教室,难以下咽的餐食,宿舍里甚至连自来水都没有...到岗第一天,陈美丽一行居然是化身“粉刷匠”,撸起袖子粉刷教室。

比这更有挑战的是,很多学生都来自于文盲、半文盲家庭,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只有小学学历,家庭里的精神文化生活乏善可陈,甚至都找不出两本书。

尤其是二年级的孩子,据说是有史以来成绩最差的一届学生,在当地的考试中,总成绩排名最后,且落后很多。

“站起来,我们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被理想主义热情所召唤,陈美丽和新教育实验的核心团队成员,选择了迎难而上。

坚守大漠5年的女教师说,拯救绝望的孩子走出困境,是教育最大的魅力

陈美丽和孩子们的合影

教学经验丰富的陈美丽,负责接手成绩最差的二年级。就这样,陈美丽遇到了曼曼。

初见曼曼时,她被震惊到了。凌乱的短发、脏兮兮的衣服、一双惊恐的眼睛,分辨不出是男孩还是女孩。课上大多数时间,她就趴在桌上,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最简单的学习内容,到了她这里,竟然比登天还难。

已经上二年级的她,只能勉强从1数到10;

补课几个月后,27和72在她眼里还是一样大;

阅读更是成问题,简单到像是“摇到外婆桥”这样的儿歌,教了一个星期,也未必能读顺畅。

“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见过不少由于受到教育的伤害而无法顺利学习的孩子,我无法确定曼曼在成长中到底遭遇了什么。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像曼曼这样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没受到过任何像样的教育。作为老师,无法改变她的家庭和她的过去,那么现在自己又能做些什么?”陈美丽不知该如何应对。

坚守大漠5年的女教师说,拯救绝望的孩子走出困境,是教育最大的魅力

陈美丽给欢度六一的孩子们梳妆

“除非改变她的生存环境,否则教育能做的就非常有限。” 干国祥的这句话,点醒了她。

对于曼曼这样的“狼孩”,教育的前提,是让她脱离原有的成长环境。可是,如果将曼曼接过来和自己一起住,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巨大的牺牲。

陈美丽的内心充满犹豫。

偶然的一天,她重读到狄金森的一首诗——

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

我就不虚此生。

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

平息一种酸辛,

帮助一只晕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

我就不虚此生。

她被瞬间击中。曼曼这样的孩子,可不就是一只晕厥的知更鸟?一颗待拯救的哀伤的心?

一直横亘在她内心深处的疑问,也似乎得到解答:自己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教师这份职业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人生短暂,终其一生,我能做的必定是非常有限的。学校教育、教师职业的魅力,或许就是拯救一个看似无望的孩子走出困境,这在某种意义上远胜于帮助一个背后已经有优秀家庭支持的孩子。”

往后艰难的日子里,陈美丽还经常想起狄金森的那首诗。

无处不在的“习得性无助”

就这样,曼曼从课堂,走进了陈美丽的生活。

她像照顾女儿一样,为曼曼洗澡梳头,陪她阅读,教她儿歌,督促她写作业。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教育狼孩”也开始一点点褪去身上的“野”。

可是,现实中的教育,重来都是一条弯弯曲曲的路。对于曼曼这样的孩子,“静待花开”的过程也许会漫长到让人绝望。

坚守大漠5年的女教师说,拯救绝望的孩子走出困境,是教育最大的魅力

罕台实验小学的新校园

在课堂学习上,曼曼依然充满了困难。哪怕坚持在课后、寒暑假给她补习,依然收效甚微。

由于自幼缺乏语言交流,错失了敏感期,她对于动笔画画和写字,总是充满了恐惧;

布置下来的作业,也根本没法完成;

学习表现更是大起大落,遇到稍微难一些的任务,尤其是数学,习惯性地推脱和逃避,“我不会!”

在和曼曼的“狡猾”作战的过程中,不仅陈美丽,罕台实验小学的其他老师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有年轻老师被气哭了。

“曼曼这样的孩子,就是上天派下来考验老师的。”校长干国祥亲自辅导后发现,曼曼身上存在非常严重的“习得性无助”。由于在过往的生命中,没有形成积极认识事物的性格,导致她的情商严重不稳定,易受伤害,进而影响到学习。

这种“习得性无助”,往往是心理素质不好的孩子,遇到挫折后的第一反应;也是很多学困生由于初始学习失败,陷入恶性教育循环的根源。

坚守大漠5年的女教师说,拯救绝望的孩子走出困境,是教育最大的魅力

陈美丽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作为班主任,陈美丽决心相信种子,相信岁月。首先,就要在最重要的阅读之路上,陪同曼曼艰难地行进。

她在课前带着曼曼提前熟悉学习内容,领着她逐字逐句读每一首儿歌、每一本绘本。

二年级下学期,当其他孩子阅读进步飞快,平均阅读量可以达到一周40本绘本时,曼曼还是无法独立阅读,只能翻看图片;

到了三年级,其他孩子开始阅读“桥梁书”,完成从图画书到文字书的阅读跨越,甚至有孩子开始挑战整本书阅读。而曼曼在老师的陪同下,可以完成每周20本绘本,一周最高达到几万字的阅读量。

当然,这离陈美丽向所有孩子提出的“一年阅读1000万字”的目标还很遥远。

曼曼的阅读路,还很漫长,蜕变却也在一点一滴地发生。

寒暑假里,陈美丽依然将曼曼接到自己身边,带着她阅读和写作。某一天晚上,陈美丽陪曼曼读了一篇散文诗《献给母亲的康乃馨》,晚上,曼曼在作业本上写了自己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笨蛋,而且我的妈妈很傻。我的亲人都问我:“是谁把你生下来的?”我说:“是我婶婶把我生下来的。”我的亲人说:“不是的,是你妈妈把你生下来的。”

我很奇怪,为什么是我妈妈把我生下来的?妈妈又笨又傻,她是怎么把我生下来的呢?我的亲人问:“你喜欢你的妈妈吗?”我说:“喜欢。”

星期五回到家,我看到妈妈生病了,她好可怜,裤子都破了。

读着这样的文字,陈美丽感到一阵心酸,她也很庆幸,没有放弃曼曼这样的孩子,“至少,她可以有和她母亲不一样的人生。”。

与此同时,陈美丽发现,曼曼其实是一个有语言天赋的孩子。虽然她常不能写完一篇文章,有时候只能写个开头,但是笔下的文字却质朴而动人。

她到底是什么时候开窍的呢?不得不知。不过在坚持阅读和写作的同时,曼曼的文字确实变得越发灵动。

再后来,曼曼竟可以独立阅读了。她开始读《笨狼的故事》《狼王梦》这样的书,常常读得笑出了声,临睡觉也舍不得放下。

无数个日日夜夜,她就像一只蜗牛,一步步爬得缓慢而又顽强。

坚守大漠5年的女教师说,拯救绝望的孩子走出困境,是教育最大的魅力

曼曼在校园剧场出演《俄狄浦斯王》

只是这条道路一点也不平坦,包括后来的数学和英文学习。曾经在学习上的无助感,已经扎根进她的心里,稍有触动,便又需要老师和她一起努力,再重复一遍从无助到挣扎,再到破茧成蝶的过程。

清晨极静之时,听到鸟鸣,

令人不敢堕落

在罕台实验小学,曼曼的生命状态和学习状态,在一点点地变好。她甚至敢上台表演节目、演出童话剧、主动要求担任主持人了....

陈美丽相信,让曼曼的身心得以舒展的,不止是她在学习中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小小成就,也不只是老师们日复一日的付出,而是整个日益丰富的生活,甚至包括校园里这些看似无关的惊奇。

坚守大漠5年的女教师说,拯救绝望的孩子走出困境,是教育最大的魅力

曼曼在校园小桥音乐会上表演

因为,校园里的一切,都在向孩子们传递生命的真谛:生命,就是应该用来创造美好的!

由于陈美丽等一群理想主义热情的老师们的到来,一个贫瘠大漠里的乡村学校,变成了一个充满惊喜的“大漠绿洲”。

他们在这里,建设了童话剧场、有玻璃天窗的教学楼、室内体育馆,还在每层楼的栏杆外种植有各种花草植物,打造成悬浮的空中花园,还养了各种各样的小鸟。

坚守大漠5年的女教师说,拯救绝望的孩子走出困境,是教育最大的魅力

教学楼里的“空中花园”

陈美丽将自己的教室里,也摆上各种花草和花木,取名为“愿望花教室”,富含着各种新的机会和可能。

孩子们除了在鸟语花香中迎接新的一天,还在朗朗书声中被唤醒。

在罕台实验小学的课程中,有一门奇妙的课程——晨诵。它和传统的以知识和背诵为目的早读课不同,晨诵课,需要有老师的深度参与,精选一首诗歌,还要配上音乐和导读,它是指向生命完整的课程。

坚守大漠5年的女教师说,拯救绝望的孩子走出困境,是教育最大的魅力

孩子们在愿望花教室里弹奏吉他

在学校每学期都会接触学习一门新乐器

“如果用沈从文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于清晨极静之时,听到鸟鸣,令人不敢堕落’。”陈美丽表示,晨诵的目的,正在于唤醒孩子内在的美好和渴望。

读什么呢?作为晨诵体系课程的研发者,陈美丽认为,诵读内容和形式,首先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

比如,给到一年级孩子的是童谣,它就好像是“母语的乳汁”,富有节奏感,能给孩子一种内心安全感。因为有欢快的节奏,孩子们可以边拍手边唱,身子也跟着动起来。

“一年级孩子最先需要发展的,是身体,只有让他们的身体能量消耗了,才能安静下来,进行大脑层面的认知学习。”她提醒,现在很多低龄孩子被判定为多动症,就是因为没有充分的肢体运动。

从儿歌童谣,到自由童诗,再到唐诗宋词,晨诵课上,孩子们将跟随四季变化、二十四节气、以及节日庆典,徜徉在相对应的诗歌中。

坚守大漠5年的女教师说,拯救绝望的孩子走出困境,是教育最大的魅力

孩子们在晨诵

对应季节变化,孩子们既有“百花课程”,在诗歌中迎接千紫万红的盛开;也有”落花课程”,在无可避免的百花凋零中,领悟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可贵。

某一天早晨,陈美丽要带领孩子们读的是《落花》这首诗——

春光冉冉归何处,

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

为谁零落为谁开。

她先带来了一首主题歌,朴树的《那些花儿》,“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在温暖忧伤的歌声中,陈美丽会进行一番深情的导读(节选):

“在院子里在街道旁,当你看到从枝头飘落的花瓣,你可曾为她感叹,为她惋惜?

在公园里在田野上,当你看到从枝头飘落的花瓣,你可曾感到光阴在悄悄流逝?

在校园中,在你每天必经的路上,当你看到从枝头飘落的花瓣,你可曾觉察到生命的偶然和脆弱、美丽和精致?这一个短短的春天,花落知多少。

这一个长长的人生啊,花落知多少。”

在晨诵课临近结束,陈美丽还启发孩子们思考:

“你的春夏可曾开出怒放的花?你的秋冬又因为什么而甘愿凋零?你将付出什么让这个世界因为你而美丽?你又将留下什么让这个世界因为你而叹息?”

针对每一天的晨诵,陈美丽都会像这样精心撰写相应的导读语,她将之称为“生命的编织”。

“如果我们读这首诗,只是明白诗人站在花前喝酒忧伤,那么它又与孩子们何干?教育一定是朝向生命的,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的本质。”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生命编织中,孩子们不仅在读诗,也在读自己。所有孩子包括曼曼,渐渐变得柔软而诗意。

坚守大漠5年的女教师说,拯救绝望的孩子走出困境,是教育最大的魅力

孩子们表演莎士比亚的《暴风雨》

陈美丽记得,某个夏天来临,孩子们诵读《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曼曼特地用精致的边框将这首诗框了起来,还精心设计了配图:一片草地上长着一棵茁壮的柳树。最上方,几株柳条倒挂下来,透着青葱的气息。

教育的奇迹,

在于唤起内心的愿望

六年后,新教育实验团队与学校的合同到期,离开了罕台。但是,陈美丽和团队老师们所播撒的教育火种,却在无声地燃烧着。

陈美丽的学生中,有孩子在日后破天荒地考上了北大,成了整个罕台镇教育史上的奇迹;不过,更令她觉得骄傲的,还是曼曼。

她曾担心,曼曼到了初中,会扛不住学习压力,再次放弃学业。可没想到,生命一旦被被唤醒过,就拥有了坚不可摧的韧性。

曼曼不仅扛住了学业压力,还以自己的体育特长,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达旗一中,后来考上了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学习休闲体育专业。如今,这个女孩依然在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

坚守大漠5年的女教师说,拯救绝望的孩子走出困境,是教育最大的魅力

罕台实验小学角落里的春天

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走出大漠的曼曼,面对自己的原生家庭,并不感到窘迫。她始终有一种质朴的善良,和自我接纳的成熟。而对于曼曼来说,陈美丽更像是她“精神上的母亲”,是她想要努力成为的人。

被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当地的老师。在陈美丽一行到来之前,这里的很多老师,不知道也不曾看过“教育的力量”。在被这样一股“教育的春风”吹佛过后,他们看到了教书育人的另一种可能。

再回头看那段罕台岁月,陈美丽却说,“我拯救的不是学生,而是我自己”。

她认为,从一名教师生命的完整度来说,曼曼和罕台实验小学,是恩赐自己最好的礼物,它让自己从僵化走向了灵活,从单调走向了丰盈,从肤浅走向了厚重。

坚守大漠5年的女教师说,拯救绝望的孩子走出困境,是教育最大的魅力

陈美丽和罕台的孩子们在一起

曾经,她是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最优秀的教师之一,但是陈美丽觉得,自己对课程、对教育、对生命的看法,依然浮于表面,不够深刻。“教育是一个生命召唤和引领另一个生命,直到现在,我才对这句话有了真正的理解。”

经过这段特殊的教学生涯,她更清醒地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有无限的可能性,而教育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

而今天的教育环境,对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并不宽容。在一个强调拔优和培优的大环境里,孩子们在学习中所感受到的挫败感,远远多于获得的成就感。

这也导致,深陷“习得性无助”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何尝不是困在自己人生的“大漠”里,另一类被抛弃的“教育困兽”。

回到当下,随着通过读书实现上升流动的工具价值被重新审视,我们或许可以从陈美丽和曼曼的故事里,看到教育的另一重价值——激发生命内在的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

发现优质教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