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轨道交通改变人居生活|宜居大湾区·轨道居住观

作者:南方plus客户端
轨道交通改变人居生活|宜居大湾区·轨道居住观

随着列车缓缓驶离万银沙站,9月28日14:00,广州地铁18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城市快车以1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将南沙副中心和广州中心城之间的时空距离压缩到半小时左右。

打造宜居宜居高品质生活圈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发展完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抓手。随着铁路网的不断编织,在加快人流效率的同时,促进沿线产业的融合和发展,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居住和购房的观念。

轨道交通改变人居生活|宜居大湾区·轨道居住观

9月30日,《南方日报》刊登了报道。

创建一体化交通网络

京广、厦深、南光、贵光、广港-香港高速铁路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了广阔的高铁网络,深深高速铁路在年内开通时,大湾区将实现与广东内地陆地周边省份的高速铁路连接。

在高速铁路框架的基础上,从早期的广深、广珠城际铁路,到近几年的广藏、万汇、斯派克深、广福环线,大湾区城际铁路逐渐从线路走向网络,触角伸向大湾区内地所有城市,连接粤东西部。

而精制到市内,广州地铁18号线开通后总里程已达589.4公里,深圳地铁里程也达到411公里。再加上香港、澳门、佛山和东莞,大湾区一半以上的城市已经拥有自己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大湾区的铁路网络远不止于此。《国家发改委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提出,近期大湾区铁路网运营和在建里程将达到4700公里,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区。

建设"大湾区轨道",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是新阶段城市群发展的需要。

中国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张国华在9月中旬举行的2021年"新经济与广福TOD峰会对话"上表示,国内城市发展过去以空间扩张为主导,但现在逻辑已经转向空间优化。

在张国华看来,高铁、市(市)铁路、城轨解决不同问题,以及城轨对于产业空间优化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除了地铁,近年来,城际铁路的大规模建设,但正式运营后的换乘环节显得困难重重。由于车站规划设计、运营主体、班次安排不同,城际铁路之间的换乘往往需要"先出站后进站",有些换乘节点甚至要走很长的路。

"集线器零转换,零距离转换,这非常重要。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目前的广清和广州东环铁路不再由国家铁路运营,而是由广州地铁公司运营,这是一项很好的改革,未来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在线路的规划和设计中应予以考虑, 这样乘客就可以快速从城市轨道切换到地铁。

"地铁"有多重要?

从居住的角度来看,"直通地铁"这件事有多重要?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玉佳认为,轨道交通使城市中心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要素交换和流通高效、便捷、低成本,将行业和人口去疏离化为多中心、网络化、群组式城市结构的成本也将降低。

广州地铁18号线分为快列车和慢速列车运营,快车仅停靠4站,单程30分钟,慢车即使所有车站停靠,单程也只需42分钟。这个速度使得珠江新城和南沙子中心之间的切换更加逼真。轨道交通不断拓宽城市生活界面,快速行驶的列车让曾经偏远的郊区变得不再遥远,南沙的万宜沙、横栏、灵山岛等地,也立即成为地铁覆盖的重点区域。

类似的例子也在正在建设地铁的城市上演。

大约六七年前,地铁14号线支线和21号线建成,为广州黄埔中心知识城和增城竹村带来了一波房地产热潮,随着两条线路的开通,两个新址已经大量交付居住,首批居民享受到轨道交通红利。

对于已经发展起来的成熟地区来说,轨道交通带来的效果如广州2号线经过南浦岛,18号线经过华南板块,两大社区聚集,出行需求达数十万人,也在轨道交通的运营中得到了释放,也无形中让番禺各大社区风靡一时的"楼坝"逐渐走进历史。

虽然广州的地铁里程接近600公里,但并非所有地区都覆盖着轨道交通。

典型的如增城新塘陈家林区,有桂园凤凰、香江翡翠绿洲、鹤景湖山国际,虽然广州地铁13号线和斯派克深城际铁路都经过新塘,但离这里还有一段距离,造成社区居民不能依靠地铁出行,只能依靠自驾或娄坝,早晚高峰拥堵在社区路上。

今年3月,已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发布了陈家林区设立地铁站的建议,随后广州地铁公开回复称,已考虑规划新线路,解决铁路出行需求。

如何选择"跟踪"和直播?

从古代选择水到当代生活的城市选择,随着城市空间扩张模式的变化,今天的人类住区概念可能正在演变成"选择人生的轨道"。

这也是各种"地铁板块""地铁罩""沿大板块"反复出现在新住宅项目广告语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近年来,广州地铁规划中,新圆盘的出现也大多是围绕场地分布的区域,如增城,除了21号线沿线的珠村地区外,正在建设的东环城际铁路穿过该地区,还有很多物业已经布局。在胡刚看来,选择了轨道交通站,然后给周边的土地进行开发,这样离地铁站更近,会更方便。

那么,沿线轨道交通如何看待房屋所有权呢?

首先,可以称为"地铁板块"的社区至少必须能够步行,乘坐公共汽车或从家中短途自驾快速到达火车站,这可以被视为沿轨道房屋所有权的重要标准。李玉佳认为,虽然没有明确的概念,但通常约定俗成在距离地铁站1000米以内还是10分钟就能到达。

而在选择靠近轨道交通站的物业时,还要注意日常通勤的便利性,如果需要多次换乘才能上班,那么这样的物业可能不适合选择。

除了交通通勤的需求外,轨道交通走向周边,在多中心、多群、新区域不断涌现出城市格局下,想要选择"轨道"和生活,也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现实——一些轨道沿线地区的商业、教育、医疗等配套群体并不完善。

"新地区不能只是'沉睡的城市'。李玉佳认为,只有居住功能,没有其他生活、产业、就业、公共服务功能是不可行的,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在铁路运输连接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城市功能。

在目前建设布局延伸的轨道交通线路和TOD型发展模式中,包括广州线18万沙、水平浸出、22号线陈陶岗,包括多个地块,周边规划建设已经考虑了生活、消费、工作等类型的需要,相信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对居民区配套的需求将得到缓解,这也是轨道交通推动大湾区宜居宜居建设的重要标志。

南方工业智库

"主管"陈汉轩

策划:冯善舒·格正汉

"书写协调"葛正汉周中雨

编者按:欧旭江

布局统筹:张芬

本文作者:葛正汉

海报设计:刘玉杰 彭晓

作者: 葛正汉

资料来源:南方报业媒体集团南方+客户

来源:南方Plus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