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话|华为云AI首席科学家田奇:AI下一个机会是AI for industries

作者:搜狐科技

华为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田奇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郑松毅 钟昕格

编辑|杨锦

3月28日至31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办。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IEEE /CAAI Fellow田奇,与搜狐财经&搜狐科技进行了对话。

田奇表示,“AI智能给社会和人类生活带来广泛的影响,主要作用是帮助人类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将来AI技术就像水和电一样,可以让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它将无处不在,来提高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感。”

田奇认为人工智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发展路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数据、算法及工程三位一体高度融合的成果,人工智能大平台走向融合统一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 人工智能发展需要长期的发展眼光及坚定的资源投入决心,从而解决人才引进及研发成本等问题;
  • 人工智能发展需以人为本,通过更好的人机交互应用更真实地反馈用户的需求,从而利用“需求抓手”迭代升级AI应用;

此前,华为云“盘古大模型”曾因被评为“业界首个千亿参数中文语言预训练模型”,广受外界关注。此次田奇在与搜狐财经&搜狐科技对话的过程中也对“盘古大模型”进行了更深度的解读。

田奇指出,“盘古大模型”包括CV计算机视觉大模型、NLP智能语言大模型、科学计算大模型、预测决策大模型及多模态大模型等。其优势在于具备强大的算力,覆盖场景全面、训练数据积累量大、以及功能迭代效率高。因此,未来该模型将浸透到更多的垂直行业中实现它的商业价值。

田奇在采访的最后表示,多模态架构的统一、大模型与底层硬件的适配将是接下来研究的主要方向。下一步,人工智能将全面助力科学研究领域(AI for Science),为传统科学研究带来新思路,实现更具创新性的突破。

以下为对话内容精编:

搜狐科技:此前,比尔·盖茨曾称ChatGPT人工智能模型是他见过的最具有革命性的技术进步,那么您如何看待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呢?ChatGPT等人工智能模型给行业带来了哪些启示?

田奇: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其实都是以大模型为底座的。那么现在大模型的发展带来的启示有以下三点:

  • 大模型本身是数据、算法、及工程三位一体的高度融合成果;
  • 大模型因发展成本较高,需要长期的战略眼光、及坚定的资源投入;
  • 大模型的本质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人机交互,所以它要以人为本,也就是提到的Human in the loop,这样才能更真实的反应用户诉求;

搜狐科技:您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模型会有哪些广阔的应用场景呢?

田奇:这种以大模型为基础的深层次AI,将来对人类生活会产生广泛的影响,人工智能主要是为了能帮助人类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将来的话,人工智能就像水和电一样,可以让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它将无处不在,来提高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感。

人工智能具体表现会在很多方面,比如自动驾驶方便人们的出行,陪伴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体现人文关怀,为法律、金融、医疗等领域提供专业的服务等。

医疗方面,人工智能可以为偏远地区的用户进行医疗诊断、甚至远程手术,解决了医疗资源问题。

教育方面,人工智能可以为孩子定制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促进人才培养。

环境保护方面,人工智能为动物保护区提供AI守护,追踪动物健康动态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利用海洋波浪预测模型为船只保驾护航。

搜狐科技:您如何看待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它的优势在于什么?

田奇:其实我我们从2020年就开始了大模型技术的相关布局,如今盘古大模型包括几大类:视觉大模型、NLP智能语言大模型、科学计算大模型、预测决策大模型、及多模态大模型。盘古大模型经过了近几年的仔细打磨之后,其具备这样几点优势:

  • 强大算法能力,通过预训练大模型加上行业数据微调的方式,其可覆盖大部分应用场景,实现AI工业级开发;
  • 强大工程能力,效率训练超大量级模型,支持快速迭代;
  • 具备量级数据基础,例如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收集了全球40多年的气象数据,全量超过1000TB;
  • 与行业深度融合,与行业形成组合的优势,训练成本更低,训练成果更好。

搜狐科技:无论是从以Open 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研发企业,还是从用户对于人工智能的评论来看,大家很关心人工智能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比如隐私泄漏,那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田奇:信息安全问题其实是由于大模型在训练时用到了海量的数据,因此如果这些数据中包括个人隐私数据的话,就有可能通过该模型暴露给用户。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大模型训练的初期就要筛选和清洗数据来源、数据内容、及数据类型。另外在算法层面,目前已经具备了对大部分不安全信息、不安全行为的纠错能力。

其实除了信息安全问题,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还会带来知识产权的问题。例如,在训练的时候混合了不同行业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不同的企业、作者,那么在数据共享的时候就会存在知识产权的问题。此外,人工智能会不会在将来产生伦理道德等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

因此,我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不应该被滥用,尤其是被应用于一些不良场景,这些都是除信息安全之外我们需要重视的。

搜狐科技:当前海内外的科技巨头对训练大模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那么您认为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中国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点和优劣势是什么?

田奇:我认为在智能这一波浪潮中,竞争要素主要包括人才、数据、算力、及创新的环境。从优势角度来讲的话,中国培养了大量的AI人才,储备了成熟的AI技术,建设了算力中心等基础设施,这是走在世界前端的。

确实还有一些方面是需要再进步的,包括需要建立创新的氛围,减少急功近利的现象,以及还需要高质量的语料数据支持。从算力角度来说,由于供应链的限制,造成本土算力需求和实际供给之间的巨大差距,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搜狐科技:最后一个问题问到您,当下人工智能发展火热,您认为人工智能下一个发展机会点是什么?

田奇: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多模态架构的统一,加快人工智能大平台的融合统一与适配,从而极大地降低训练成本,提高推理效率,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

第二个来讲的话,就是AI for industries,就是说要将人工智能和各行各业深度结合,为行业创新带来新思路、新的方法、及新的工具。人工智能将深入行业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航天、医药、农业、工业等领域,我们希望人工智能可以为行业应用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继续阅读